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老子用「寵」與「辱」來代表一切的「順境」與「逆境」,叫我們不可以被一切現象所影響,而驚擾了心神。
就好像六祖在《壇經》中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也是用「善」與「惡」來代表一切的「善念」與「惡念」,也就是要我們斷除掉一切的念頭,才能顕發出清淨本心。
2·世面上常常聽到有人自稱為是某佛丶某菩薩或某阿羅漢投胎再來(或信眾追捧卻不否認),真的嗎?佛在《楞嚴經》又中怎麼說?
5
22 ratings
1·老子用「寵」與「辱」來代表一切的「順境」與「逆境」,叫我們不可以被一切現象所影響,而驚擾了心神。
就好像六祖在《壇經》中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也是用「善」與「惡」來代表一切的「善念」與「惡念」,也就是要我們斷除掉一切的念頭,才能顕發出清淨本心。
2·世面上常常聽到有人自稱為是某佛丶某菩薩或某阿羅漢投胎再來(或信眾追捧卻不否認),真的嗎?佛在《楞嚴經》又中怎麼說?
655 Listeners
241 Listeners
45 Listeners
3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66 Listeners
449 Listeners
338 Listeners
96 Listeners
113 Listeners
30 Listeners
23 Listeners
9 Listeners
4 Listeners
2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