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大家好,这里是《孟岩投资实证》,孟岩是且慢创始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10余年,深入理解并实操美股、港股、A股等多种投资方向,每周都会记录自己的实盘业绩和心得体会。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孟岩的微信公众号。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孟岩关于《稀缺》一书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合著的《稀缺》,此书让我惊喜,读书的过程很享受。�
作者认为,“稀缺”,不止是资源匮乏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它会强行俘获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它能让我们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大家应该都有过截止日前效率最高的经验吧,这便是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但从长远来看,它会产生“管窥效应”,使我们过于专注地管理手头的稀缺,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同时,稀缺还会占用我们有限的“带宽”,造成认知能力和执行力的下降,让人变得笨和更加冲动。
管窥效应和带宽变窄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形成负循环,让我们深陷泥潭。这便是“贫者愈贫,忙碌者愈加忙碌,孤独者愈加孤独”的道理。
书中关于人们如何处理重要但不紧急事件的内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习惯用四象限法规划事情优先级的同学们都很熟悉,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可将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四大类。对于前两种大家都有共识,但最后一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会因为我们忙于应付稀缺状态,被稀缺占用了过多带宽,而被忽略。
但可怕的是,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是长期看价值特别高且具有复利效应的事。比如读书、旅行、健身、理财。
身在理财行业中,感触特别深。
投资对大多数人是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优先权总是无法提升。直到牛市来的时候,变成“重要且紧急”,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入市。但投资最大亏损来源来自于买的过高。中国股市波动巨大,牛市买入结果通常都会很差。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投资理财是一件门槛较高,学习曲线较高,且逆人性的事情。所以,想做一款价值观正确的产品,不利用牛市人们的赌瘾割韭菜,挑战也是很大的。容易爆发的产品,往往都能抓住一些能给用户短期正反馈的点,形成闭环和传播效应。但投资不一样,正确投资的投资时机往往是熊市,而熊市给用户带来的短期反馈通常是痛苦的。
现在行业中盛行的一种思路是,众多用户之所以迟迟不开始理财,是因为意识不到理财的重要性或是不了解理财知识。所以许多同行致力于做用户教育,却往往收效甚微。稀缺或许可以为此提供一个解释:用户正是因为“带宽”被占用,才一直忽略理财,用“教育”这一增加带宽负担的方法去影响用户,作用注定有限。
如果稀缺强行俘获大脑、影响带宽是无法正面对抗的,降低理财难度、提供开始契机等改变环境,帮助用户释放带宽的方式未尝不是更好的尝试方向?
也有的产品会利用“稀缺”资源容易让人们在认知和控制能力下降、处于“杂耍”状态的特性,让人们在稀缺的深渊愈滑愈深。前两天看到校园贷产业链的真相,触目惊心。借给这些没有偿还能力的女大学生们第一笔钱,对很多人就意味着滑向“稀缺”心态深渊的开始。
�总结一下:�
1. 正循环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稀缺心态是典型的负循环
2. 没有完美的时机,立刻开始,比等到合适的时机,重要的多。很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都是如此
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
11 ratings
大家好,这里是《孟岩投资实证》,孟岩是且慢创始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10余年,深入理解并实操美股、港股、A股等多种投资方向,每周都会记录自己的实盘业绩和心得体会。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孟岩的微信公众号。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孟岩关于《稀缺》一书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合著的《稀缺》,此书让我惊喜,读书的过程很享受。�
作者认为,“稀缺”,不止是资源匮乏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它会强行俘获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它能让我们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大家应该都有过截止日前效率最高的经验吧,这便是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但从长远来看,它会产生“管窥效应”,使我们过于专注地管理手头的稀缺,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同时,稀缺还会占用我们有限的“带宽”,造成认知能力和执行力的下降,让人变得笨和更加冲动。
管窥效应和带宽变窄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形成负循环,让我们深陷泥潭。这便是“贫者愈贫,忙碌者愈加忙碌,孤独者愈加孤独”的道理。
书中关于人们如何处理重要但不紧急事件的内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习惯用四象限法规划事情优先级的同学们都很熟悉,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可将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四大类。对于前两种大家都有共识,但最后一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会因为我们忙于应付稀缺状态,被稀缺占用了过多带宽,而被忽略。
但可怕的是,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是长期看价值特别高且具有复利效应的事。比如读书、旅行、健身、理财。
身在理财行业中,感触特别深。
投资对大多数人是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优先权总是无法提升。直到牛市来的时候,变成“重要且紧急”,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入市。但投资最大亏损来源来自于买的过高。中国股市波动巨大,牛市买入结果通常都会很差。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投资理财是一件门槛较高,学习曲线较高,且逆人性的事情。所以,想做一款价值观正确的产品,不利用牛市人们的赌瘾割韭菜,挑战也是很大的。容易爆发的产品,往往都能抓住一些能给用户短期正反馈的点,形成闭环和传播效应。但投资不一样,正确投资的投资时机往往是熊市,而熊市给用户带来的短期反馈通常是痛苦的。
现在行业中盛行的一种思路是,众多用户之所以迟迟不开始理财,是因为意识不到理财的重要性或是不了解理财知识。所以许多同行致力于做用户教育,却往往收效甚微。稀缺或许可以为此提供一个解释:用户正是因为“带宽”被占用,才一直忽略理财,用“教育”这一增加带宽负担的方法去影响用户,作用注定有限。
如果稀缺强行俘获大脑、影响带宽是无法正面对抗的,降低理财难度、提供开始契机等改变环境,帮助用户释放带宽的方式未尝不是更好的尝试方向?
也有的产品会利用“稀缺”资源容易让人们在认知和控制能力下降、处于“杂耍”状态的特性,让人们在稀缺的深渊愈滑愈深。前两天看到校园贷产业链的真相,触目惊心。借给这些没有偿还能力的女大学生们第一笔钱,对很多人就意味着滑向“稀缺”心态深渊的开始。
�总结一下:�
1. 正循环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稀缺心态是典型的负循环
2. 没有完美的时机,立刻开始,比等到合适的时机,重要的多。很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都是如此
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 Listeners
296 Listeners
223 Listeners
161 Listeners
44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01 Listeners
79 Listeners
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