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评论

广州地铁将禁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新规落地离不开场景化牵引


Listen Later

近日,“广州交通”官微发布消息显示,新修订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据介绍,《条例》增加禁止携带电动代步工具进站乘车,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禁止佩戴面具或者带有容易引起他人不适、造成恐慌的妆容、装扮乘车等行为。

地铁内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此前在全国多地早有实施。202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便对此有了明文规定。而今,广州新修订的《条例》与之相关的条款表述,基本保持了与上位法的一致与协同。随着这一地方版的《条例》即将生效,针对“声音外放”等禁止性行为,地铁运营方会拿出何种具体的治理举措,令人期待。



图/视觉中国

之所以期待,显然是基于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在不少城市,尽管有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规定,但大多有名无实。现实中,地铁车厢里很多时候还是喧嚣嘈杂,手机声音此起彼伏。由此引发的乘客之间的摩擦冲突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一现状及背后的逻辑,有其普遍性。在地方立法上似乎“姗姗来迟”的广州,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却有着“后发优势”。在参照各地得失经验基础上,完全可以设计出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高效好用的实施办法。

有必要厘清的是,相比于“携带电动代步工具进站”“穿奇装异服、化惊悚装乘车”等禁止性行为,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无疑更难治理。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前一类行为是“一目了然”的,在安检环节就能卡住。而“手机声音外放”,则有随机性、不可预见性,并且多发生于安检环节之后的乘车过程中的——倘若要对此严格较真治理,就要在车内配置必要的巡查团队、提高巡检覆盖频次。而这,恰是很多城市所忽略或回避的。

对于地铁日常运营管理而言,“禁止入内”易,而“车内执法”难。这也是近些年来极少有“因外放手机声音被处罚”案例曝出的重要原因。南京地铁也许算“半个例外”:确有网友分享了在南京地铁上因手机声音外放而收到“罚单”的消息,然而详究下去我们又会发现,其所谓的“罚单”实则是“告知单”,是提醒、纠正而未收取罚金……这种处理手法,有其可取之处,却未必就是标准答案。无论是广州地铁还是其他城市的地铁,完全可以继续探索更合适的办法。

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决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更应该深入每一个乘客和市民的心里。规则的由内而外、入脑入心,离不开场景化的牵引。在“严格罚款”阻力重重的前提下,地铁运营方至少可以在车厢内多粘贴宣传提示、在报站广播中适当加些提醒等方式,来强化新规则的普及和认可度。(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主播:姜雪媛

责编:张齐 王隽杰

文案:然玉

编审:知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姜湖评论By 羊城晚报


More shows like 姜湖评论

View all
36氪·快讯不联播 by 36氪音频频道

36氪·快讯不联播

6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广东头条第一季 by 羊城晚报

广东头条第一季

0 Listeners

今日广东·乡音(粤语) by 羊城晚报

今日广东·乡音(粤语)

0 Listeners

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by 羊城晚报

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0 Listeners

亮话体坛 by 羊城晚报

亮话体坛

0 Listeners

少数派对 by 羊城晚报

少数派对

0 Listeners

羊晚·花地·文化 by 羊城晚报

羊晚·花地·文化

0 Listeners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by 羊城晚报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0 Listeners

新闻早报 by 羊城晚报

新闻早报

3 Listeners

今日养生方 by 羊城晚报

今日养生方

0 Listeners

德叔医古 by 羊城晚报

德叔医古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