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已经有33万人在豆瓣上给这部还未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打了分。在《寄生虫》不断发酵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整个东亚社会对于阶级矛盾议题的高度关注、有更多观影经验的观众与《小偷家族》《燃烧》等做出的横向对比和品位表达,也得以一窥韩国电影工业的某些特点,甚至是中国影评生产的某种八股套路。在本期节目里,我们与《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余雅琴从《寄生虫》入手,聊了聊全世界范围内以阶级为主题的电影表达、韩国电影工业背后的香港阴影、日韩电影现实主义的来路与去路,并在最后对中国影评圈做了一个小小的揭秘。除了呼唤更多对于议题复杂性的理解,我们或许也可以换一个角度重审院线电影的意义——时间流逝,影像消逝,影评无踪,院线电影是否提供了公众讨论的窗口?它们又是否有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主持】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嘉宾】
余雅琴(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影评人)
[05:45] 结构主义的《寄生虫》还可以更结构主义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电影/影像作品:
《寄生虫》(2019,奉俊昊)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
《温柔之歌》[法]蕾拉·斯利玛尼 著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半斤八两》by许冠杰
4.9
426426 ratings
已经有33万人在豆瓣上给这部还未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打了分。在《寄生虫》不断发酵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整个东亚社会对于阶级矛盾议题的高度关注、有更多观影经验的观众与《小偷家族》《燃烧》等做出的横向对比和品位表达,也得以一窥韩国电影工业的某些特点,甚至是中国影评生产的某种八股套路。在本期节目里,我们与《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余雅琴从《寄生虫》入手,聊了聊全世界范围内以阶级为主题的电影表达、韩国电影工业背后的香港阴影、日韩电影现实主义的来路与去路,并在最后对中国影评圈做了一个小小的揭秘。除了呼唤更多对于议题复杂性的理解,我们或许也可以换一个角度重审院线电影的意义——时间流逝,影像消逝,影评无踪,院线电影是否提供了公众讨论的窗口?它们又是否有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主持】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嘉宾】
余雅琴(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影评人)
[05:45] 结构主义的《寄生虫》还可以更结构主义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电影/影像作品:
《寄生虫》(2019,奉俊昊)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
《温柔之歌》[法]蕾拉·斯利玛尼 著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半斤八两》by许冠杰
430 Listeners
320 Listeners
251 Listeners
1,096 Listeners
15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22 Listeners
30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