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博物馆FM | 忆空间:How many episodes does 博物馆FM | 忆空间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7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29,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30 字的诞生365件文物中国史30:文字的诞生文字的孕育和诞生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期,从最初的刻画符号到最终文字的成熟,中间曾出现过很多重要的时刻,比如,考古工作者们在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进行挖掘考察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汉字被记录在一件残破的扁壶上,今天朋朋哥哥就来讲讲这个扁壶上的汉字吧。这件扁壶是用泥质灰陶制作而成的,出土时已经残缺不全,只保留下了口沿和腹部的部分陶片。器型完整的扁壶在陶器遗址中主要是用来打水的汲水器,作为日常生活用的扁壶在陶寺遗址中很普遍,但这件扁壶却因为身上图案而显得不一样,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图案应该是文字。这是两个什么字呢?经过研究之后,很多专家认为,扁壶鼓起来的那面的字,应该是个文字的“文”,但对于如何解释这个字,却有着很多不同的观点。那另一面上的图案又是哪个字呢?有人说是个“勿”字,有人说是个“易”字,还有人根据陶寺遗址的时间,这个时候正好 “尧舜禹”时代,所以看扁壶上这个字非常像“尧”字,也有人说是像是“禹”字。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考古证据帮我们解答这个疑问。随着权贵阶层的出现、宗教礼制的形成、艺术创造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等等,国家孕育和诞生了,国家的出现,代表着文明。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将带领大家认识国家的形成。今天的互动小环节,是个动手的小互动,请小朋友们试着找找看,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汉字是怎么写“文”字的,你都学着写一写吧。 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8minPlay
September 29,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29 最早的排水管道365件文物中国史29:最早的排水管道随着部落中人口规模的扩大,功能更加完备的城市渐渐出现了。1980年,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平粮台遗址。很多专家认为,平粮台遗址已经发展成为了最初的古城市。遗址出土的陶排水管道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据,今天朋朋哥哥就为大家讲讲城市的出现吧。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排水管道吧,管道的一端像个喇叭形,口径比较大些,而另一段的口径比较小,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样子呢?原来是为了安装的需要 ——这个小口刚好可以套进另一个管道的大口。那这些管道又是怎么使用的呢?这些陶排水管道相互套合,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埋着陶排水管道的沟渠在地势上北高南低,自然就能把水排到南门外了。那这条排水通道又是怎么铺设起来的呢?先民们在主体的陶排水管道的上面,并列铺上了两条管道,三条管道的横断平面像倒过来的“品”字型,最后在三条管道的周围填上石子和土,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土作为路面。让我们再了解下平粮台遗址的这座古城吧。城的平面呈正方形,城的四周建筑有夯土的城墙,城内的南门还发现了门卫房的遗存,与此同时,在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高台建筑,有人说这些建筑有防火、干燥、美观的优点,还有人说这是首领们为了显示自己尊贵地位的,小朋友们觉得呢?这些陶排水管道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进程,那么此时记录文明的文字出现了么?明天,我们再慢慢讲起。今天的互动小环节,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排水管道由三根管道组成? 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8minPlay
September 28,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28 远古先民的村落365件文物中国史28:远古先民的村落以血缘为纽带的远古先民们,选择依山傍水,物产丰饶的平原地区,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那先民们聚居生活的村落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6000多年前的姜寨遗址。姜寨遗址在哪里呢?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省临潼县,距离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不远,同样也属于仰韶文化。这座古老的村落不仅保存的很完好,而且村子的布局非常清晰,为我们认识那时聚居生活的环境和方式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那么这座村落的布局到底是怎样的呢?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圈环形的壕沟,其中既有天然河流的部分,也有人工挖掘的部分,组成了环形的屏障,正是这条壕沟,把村落不同的功能区给划分了出来,环形壕沟里面是先民们的生活居住区,以及制作陶器的生产区,而在壕沟外面的是先民们死后的埋葬区,规划的非常清楚。我们来重点看看先民们的生活居住区吧。村落的中央是个大广场,很多人猜测这里可能是先民们集会的地方,广场周围分布着大小不一的100多间房子,而这些房子也是很有特点的,最大的特点就在窗口了,都朝向中央的那个广场,可见这个广场在姜寨先民们心中多么重要。那时先民们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是在地面以下地穴,有的是半地穴,而有的是直接建在地面上的,那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会不会感觉很潮湿呢?其实,有些房子的墙面和地面是要经过火烧的,这样就会变硬变干燥了。在村落里,人们寻找着生活的快乐。随着人口的增加,聚落的规模越来越大,村落需要更完备的规划,城市雏形出现了。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再为大家讲起。今天的互动小环节,是个思考题,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那时先民的家里有没有家具呢?如果有家具,会是什么家具呢?最后,朋朋哥哥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告诉大家:眼看节目就要播出30期了,朋朋哥哥将在9月30日晚8点,举办一次在线直播课,在这次课程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们为什么选择这30件文物,并为大家梳理这段历史的整体脉络。对了,这次课程是免费的。请注意了,上课时间是9月30日晚8点到9点。报名和收听方式:请大家在微信上搜索“忆空间”三个字关注微信号,然后在微信中回复“在线课程”四个字,你就可以找到我们的直播课了。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9minPlay
September 28, 2016《朋朋哥哥讲故宫》NO.05 宽广包容的白色紫禁城的宫殿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支撑着建筑整体的宽大台基这个台基是中国古代建筑特今天的朋朋说读书时间为大家读的是朋朋哥哥讲故宫系列之一寻找紫禁城里的颜色宽广包容的白色有的部分最主要的是为了防止雨水淋湿柱子和墙面防止柱子糟朽和墙面损坏台基的用途不仅仅是为了防水和防潮更多的是为了显示建筑物主人尊贵的身份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下面的高台是一个“土”字,取意为“天下中央”是由三层重叠着的须弥座构成的这些须弥座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天然、纯净的白色是最包容的一个颜色使建筑整体的色彩感更加立体和形象让我们感觉整个宫殿更加稳定、更加坚固紫禁城黄灿灿的屋顶,巍峨壮丽由蓝色和绿色构成的彩绘清冷、沉静红色柱子和墙面肃穆、热情而承托这么壮丽的颜色的就是那三层宽广宁静的白色台基今天的朋朋说读书时间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再见----------分割线----------每周一和周四:朋朋说-说给孩子们听的博物馆每周二和周五:读书时间-《朋朋哥哥讲故宫》每周三和周六:读书时间-《博物馆里的中国》...more10minPlay
September 26,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27 五千年前的舞蹈365件文物中国史27:五千年前的舞蹈先民们把他们舞蹈的场景描绘在了陶器上,1973年,一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才让我们有幸目睹这支远古时期的舞蹈。今天,朋朋哥哥就来讲讲五千年前的舞蹈。舞蹈彩陶盆是怎么被发掘出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那是1973年的秋天,考古工作者们正在发掘一个汉代墓葬,但是在清理墓道的时候,居然在旁边发现了一座年代更早的墓葬,那就是距今大约五千年的马家窑文化的墓葬,里面出土了一些陶器,最吸引大家目光的还是这件舞蹈纹彩陶盆,那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彩陶盆,最精彩的部分是在陶盆里面,最主体部分是五个手拉着手的人跳舞形象。那他们跳的又是哪种舞蹈呢?有人说,跳的应该是祈求丰产的舞蹈;有人说,跳的应该是狩猎的舞蹈;还有人说,他们跳的应该和祭祀有关系的舞蹈,小朋友们觉得呢? 对了,在这里还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小秘密,如果小朋友们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五个人的胳膊是不一样的,最左边那个人的左胳膊,最右边那个人的右胳膊,不是只有一条线,这又是为什么呢?难倒是因为他们长了两条胳膊吗?这些陶器像新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相片”,远古先民用在陶器上绘画这样简单的方式记录下了当时群体的生活。那先民们群体聚居的生活环境又是什么样呢?明天的节目里,我们再聊。今天的互动小环节,是个动手小活动,请小朋友也画一幅你们跳舞时的图画吧。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7minPlay
September 26, 2016朋朋说96:法老手中拿的是什么朋朋说96:法老手中拿的是什么2016年9月26日说到古埃及很多小朋友都会想到法老王他们的双手都会交叉在胸前手里还会拿着两样东西他们手中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今天的朋朋说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我们首先来说说法老吧在古埃及时不是所有的国王都能叫法老“法老”是对新王国国王的尊称称古埃及君主为国王会更准确些在很多死去的国王和法老们的形象中我们会看到他的双手交错在胸前一只手握着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另一只手握着长柄带垂条一样的东西代表着国王和法老们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那他们的原型是什么呢那个弯钩状的权杖原型是一根缩小版的牧羊杖另外一只手上所拿的权杖原型是农民手中使用的一种农具代表着对财富的掌握和统治也有人认为这个梿枷应该是个兵器代表着王权的权威和统治古埃及国王和法老们在不同场合手中握着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手里也不拿东西而是右手握拳,伸开的左手放在膝盖上握拳的右手代表着权威和统治伸开的左手代表着慷慨和恩赐今天的朋朋说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再见----------分割线----------每周一和周四:朋朋说-说给孩子们听的博物馆每周二和周五:读书时间-《朋朋哥哥讲故宫》每周三和周六:读书时间-《博物馆里的中国》...more6minPlay
September 26,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26 远古飘来的笛声365件文物中国史26:远古飘来的笛声在万物生长的大自然中,很多声音都很悦耳动听,远古时代的先民们感知着这些声音,也在寻找着它们,于是,在生产劳动的实践当中,他们找到了原始的音乐,今天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八千多年前飘来的笛声。这是支骨笛,是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发现的,属于裴李岗文化,我们首先来认识下它的样子吧,长度相当于普通筷子的长度,骨头呈现出的是浅棕色的样子,对了,小朋友们猜猜看,这些骨笛是用什么动物的骨头做出来的呢?音乐学家们曾经对这支骨笛做过小测试,发现这骨笛不仅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而且已经具备了音阶的结构。有专家认为,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骨笛向我们说明了七音阶早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远古社会里,谁才能拥有骨笛呢?在这些有骨笛出土的墓葬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龟甲和杈形骨器,它们很有可能是跟当时的宗教活动有关,所以,有专家认为,这些拥有骨笛的人,身份应该和部落巫师、祭司等有关。小朋友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骨笛的主人在祭祀活动中,吹奏着歌颂神灵的曲子。那么在祭祀当中,先民们除了献给神灵颂歌,还会跳舞么?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再为大家讲起。今天的互动小环节,请小朋友们动动手,找一根比较粗的吸管,给上面钻上小孔,是不是也能做出一个小小的乐器呢?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7minPlay
September 25,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25 史前中国绘画365件文物中国史25:史前中国绘画远古先民们手中的陶器,既可以通过雕塑的方式来描绘这个世界,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这个世界。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来说说史前中国画。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陶缸吧,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陶缸红色的外壁上描绘着一幅精美的鹳鱼石斧图,左侧是一只站立着的白鹳,在白鹳长嘴下方衔着一条大鱼,右侧是一柄与白鹳等高的石斧,斧身上还留着难以解读的刻画符号。采用后代国画中常使用到的“没骨”画法;还采用“勾线”的画法,还有后代国画中的“填色”画法,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幅鹳鱼石斧图具备中国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当属国画的雏形。这副图画背后的涵义是什么呢?有人认为陶缸的主人应该是当时以白鹳为图腾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带领大家战胜了以鱼为图腾的部落,人们在陶器上描绘下了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在画面右侧的石斧,就是这位首领生前所用实物的写照;还有人认为古人观念中鸟鱼之间的生命转化,表达着灵魂的飞升等等;或者是当时的“艺术家”们表达情感意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这么多解释,小朋友觉得哪种最有道理呢? 这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唯一的图画,更不是最早的图画,它却是幅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独立性最强的一幅画作了,说了绘画,远古先民们的音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再为大家讲起。今天的互动小环节,请小朋友们结合我们之前的节目,猜猜这个陶缸的用途,这个陶缸底部中央穿有一圆孔,小朋友你猜出来了么?猜出来的小朋友可以发给朋朋哥哥看哦,也可以在忆空间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哦。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7minPlay
September 25, 2016365件文物中国史NO.24 先民眼中的自己365件文物中国史24:先民眼中的自己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先民们开始思考着人的力量,而且还通过雕塑技艺把现实中的人表现出来。今天我们就选取甘肃省博物馆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家一起找找远古先民们眼中的自己。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属于仰韶文化时期。陶瓶是个椭圆形的样子,陶瓶最吸引大家目光有两个地方:第一是瓶口, 第二是彩绘。 我们来重点看看瓶口的那个人头像吧,估计很多小朋友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她到底是个男人还是女人呢?陶人两个耳朵中间各有一个小孔,很有可能原来是佩戴着耳坠的,人们猜测这是一位坚毅勇敢的少女。对了,小朋友还记得陶瓶身上的花纹吗?那些花纹就好像是少女衣服上的花纹一样,远古先民们的创意太值得我们惊叹了。那这个女孩子是谁呢?有人猜测和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有关系。能够生育子女的女性享有着很高的地位,人们把这样的社会组织称为母系氏族,这位女性很有可能是部族先民们的祖先,小朋友们觉得呢?在新石器时代,塑造有人物形象的陶器并不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的形象。到了后来的父系氏族社会时,男性的形象和元素也越来越多见了起来。但也有件陶器上的人形,给今天的人们出了个难题,有人说是男性,有人说是女性,还有人说是双性,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找找这件人形彩陶壶吧。我们再回到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人头的形象刻画简单却古朴生动,先民们通过雕塑的方式来表现着自己的形象,也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某些重要的信息,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再为大家讲起。今天的互动小环节,是个动手的小活动,请小朋友也用橡皮泥捏一个你自己吧。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明天见!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more8minPlay
September 24, 2016《博物馆里的中国》NO.04 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粉彩瓷器颜色鲜艳、纹饰精美今天我们就说说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吧乾隆皇帝对瓷器烧制的要求很高命令唐英设计出新式瓷器于是就诞生了带有夹层的玲珑瓶一共有九种样子其中有一种就叫做套瓶首都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套瓶里面是一个类似圆形的青花瓷瓶外面则套着一个六方形的粉彩瓶子造型特别、画工细腻它就是“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粉彩是釉上彩中的一种也被称为“软彩”、“洋彩”可以呈现出明暗深浅的变化让瓷器看起来更加柔和、轻盈六方套瓶是成对烧制的这对珍宝在经历过战火和动荡之后一件被收藏在首都博物馆向人们讲述着自己不平凡的身世和经历另外一件则被收藏在个人手中今天的朋朋说读书时间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再见----------分割线----------每周一和周四:朋朋说-说给孩子们听的博物馆每周二和周五:读书时间-《朋朋哥哥讲故宫》每周三和周六:读书时间-《博物馆里的中国》...more15minPlay
FAQs about 博物馆FM | 忆空间:How many episodes does 博物馆FM | 忆空间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