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有趣的视角分析行业;实用易懂的知识解读商业!有深度、有温度,深入浅出带您走进财经世界!
... moreShare 财经微观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男女之间不仅在购物习惯上有所差异,在投资风格上也不尽相同。家庭中一般女性掌握财政大权,对于投资理财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那么,男性和女性在对待投资理财这件事上,到底有什么不同?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一、女性偏向长期目标、男性专注短期回报
通常来说,女性会将金钱与安全、独立和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她们更专注于中长期、稳健的投资目标,倾向于接受长期的投资计划。
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的投资风格更为激进一些,他们喜欢追求刺激,通过短线操作盈利是许多男性投资者的首选。
二、男性投资决策更容易受到影响
女性在做决定时要比男性耐心得多,她们会认真听取投资顾问的意见;而男性则更容易被市场动向所左右,他们倾向于自行揣测最佳的投资时点,而这种情况下,留给他们的思考时间就很少了。此外,女性相比男性要更喜欢与他人讨论,而非单独研究。在投资前会进行非常周密的调查,在作出最终决定前通常会比男性花去更长的时间。
三、家庭理财,女性更胜一筹
在经历金融危机的风暴后,美国家庭对家庭财务规划上,女性更胜一筹。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紧衣缩食、未雨绸缪,会试图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面对家庭财务困难期时,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具有忧患意识。
女性对于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收入降低、房地产贬值、退休后生活等诸多经济和金融因素比男性更敏感也更加关注。调查显示,69%的受访女性担心经济进一步衰退,而男性的比例为54%。有51%的受访女性担心通货膨胀率会超过投资的回报率。男性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是让财富增值,认为在养老这件事上无需过早规划,他们更关注当下的生活质量。
从投资收益来看,女性的投资收益要高于男性。如果市场不景气的话,差距就会更加明显。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异呢呢?这与他们的投资风格有很大关系,风格更稳健,操作频率更低,偏爱长期持有,结果是投资回报更高。
看到这里,男性读者是不是一脸大写的不服?其实,根据业内人士对巴菲特在历年给股东的信里传递的投资理念,其中最关键的几点,例如:避免过度自信、避免频繁交易、长期投资、安全边际、避开风险、避开同行竞争压力、向错误学习等,都非常接近女性的投资思维。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最终只有不断学习,方能在投资中更加从容!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日前,京东集团发布2017 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京东金融已经完成重组,从股权结构上和京东集团完全脱钩,变身一家纯内资企业。不久前疾风骤雨般与一大批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际上是为其走出京东积聚强大的势能。
今年四大行相继拥抱互联网巨头,成为舆论焦点。以往高高在上的银行与生猛的互联网企业仿佛" 天敌 "。但如今四大行与"BATJ" 的战略合作标志着金融与互联网走到一起,进入了融合协作的新态势。在此背后是新一轮金融科技制高点" 争夺战 "。
据相关媒体统计,在"BATJ" 与银行的合作中,京东金融可谓赢了 " 大满贯 "。其合作对象既有俗称 " 宇宙行 " 的中国工商银行,又有光大、招商这样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还有区域性的城商行、农信社以及包含海外金融机构的亚联数据。公开数据显示,京东金融已与 400 多家银行达成合作。
从本轮京东金融与银行的合作内容来看,金融科技手段最先落地的依然是获客引流、基于用户画像的场景营销和大数据风控,后续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业务条线渗透。获客引流,是银行与京东金融合作的重要触发点。越来越多的年轻客户群生活在互联网上,和传统银行的触点极少。
在高盛发布的《金融的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崛起》报告显示,金融科技公司重塑了中国消费者的支付、借贷和理财的方式。大量科技与金融跨界融合的公司,诸如京东金融、平安,已经显露锋芒,让金融服务变得更便利、普惠。
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合作的深入,困难也随之而来。目前京东金融与银行的合作更多是停留在商业模式、流量运营、营销合作上,再往前发展,二者考虑就是产品、平台间的合作,越深入金融的核心,就会发现越专业,也越困难。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近年来,二手车交易表现活跃,2017年的交易总量有望突破1200万辆,增长15%~20%。到2020年,二手车市场的交易总规模有望突破2000万辆,国内汽车市场将从以“新增需求”为主转化为以“置换需求”为主,新车与二手车市场的比例关系达到1∶1。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汽车金融的话题。
根据此前央行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市场规模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而网贷之家发布的《2016互联网汽车金融白皮书》预测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总规模可达1.85万亿元......这一系列数据都预示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汽车融资租赁具有天然优势
有专家认为,在汽车金融中,传统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低、规模大是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专注于单一品牌系列车型的消费信贷,和汽车厂家联系更紧密,提供的服务也更专业,能更有效地推动汽车消费升级。
数据显示,汽车融资租赁近两年发展稳定,比例保持在40%左右,吸引了近半数的80后及90后。相较而言,传统汽车金融公司往往只能依赖商业银行贷款来支撑金融业务或依靠银行征信报告等单一数据,而汽车金融则可以通过线上操作等简化流程给消费者带来便捷。
中国汽车金融极具潜力
相关资料显示,在国际上,汽车金融可谓汽车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汽车金融公司为整车企业贡献的利润率高达30%~50%。据统计,全球汽车销售量中的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的。然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但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只有20%,说明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汽车融资租赁与互联网金融完美融合将成为下个风口。这大致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是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消费者对车辆购买和驾车出行的需求增长,新车和二手车市场交易活跃,而传统车贷等购车途径的缺陷、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及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使得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获得车辆的使用权逐渐成为一种新选择。
当下,各汽车金融公司只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深耕,依靠对接汽车融资租赁的“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必然获得更大的市场成长空间。
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共享单车ofo 正在和软银方面接触,滴滴与软银或将以 10 亿美元的金额入股 ofo。
软银在共享经济领域布局由来已久。在2017 年财报中,软银向滴滴总计投资 50 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软银的标的不止于此。几天前,软银与滴滴一起投资了来自新加坡的共享出行平台Grab,投资额达到 20 亿美元。今年 3 月,软银与老虎环球基金,GGV 纪源资本一起给 Grab 投了 15 亿美元。巴西打车服务初创公司 99 获得软银 1 亿美元的投资,印度当地的打车应用 Ola 也先后拿到了软银的数轮融资。这些都被视作是 uber 本土化的强劲对手。
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曾经说过。"Uber 正在重新定义运输业,Airbnb 正在对酒店业做同样的事。你可以期待这在每个行业都会发生。"
不只是出行领域,软银在共享经济赛道上已经是全面押注的局面,包括出行、酒店住宿、联合办公、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金额投入已经达到百亿。2015 年,印度中小酒店整合平台OYO Rooms 获得了软银领投的 1 亿美元融资。数据显示,OYO的业务已经发展到 70 多座城市,旗下房间数量超过 1.2 万间。外界认为,OYO 在当地已经是 Airbnb 的强劲对手。和在中国一样,Airbnb 在印度的扩张也遭遇了一些阻力,使得市场很快的被一些当地品牌占领。
今年2 月,外媒报道指,来自美国的联合办公空间 wework 将会引入软银 30 亿美元的投资,这笔投资包括第一阶段的 20 亿美元,以及第二阶段的超过 10 亿美元。作为第一步,软银已经在今年 3 月向 wework 投资了 3 亿美元。双方还在日本合资成立了公司 "WeWork Japan",各占 50% 的股份。
软银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布局,有哪些战略层面的思考呢?
去年,软银联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发起了一项名为" 愿景基金 " 的计划,目标是募集 1000 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电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在去年的 ARM 技术大会上,孙正义对于物联网有一段著名的展望:物联网将使新技术得到爆炸性的发展," 超级人工智能 " 将会出现。
信息革命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此前软银已经投资了芯片公司、卫星通信公司这些物联网的基础设施,而共享终端在整个生态中扮演着数据收集分析师和连接节点的角色,是物联网的" 细胞 "。
软银在对共享经济概念的企业投资,可以看做其物联网战略进一步延伸。对流量入口的数据收集掌控,也是完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的布局。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竞争的核心,更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途径,有利于科技型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从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
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和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进行了深度的整合。美国硅谷的形成就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的典范,科技型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与硅谷的银行、创投公司、证券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充分融合,双方都取得了重大成功。
技术突破和金融投资,不断扩大了经济中人力资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借鉴发达国家在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与金融的相互融合,我国应当加强科技力量的储备,健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及两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金融化、市场化、结构化”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用,优化金融服务,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大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具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当前金融市场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型企业增强融资能力。以资本市场为纽带,推动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更好地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以多层次资本市场联结科技创新成果和项目,用资本市场服务于科技创新不断产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组织,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高效率,有效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利用科技不断深化网际网络金融服务,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便捷化、大众化的服务。
“互联网+”的核心是金融,基础是科技。互联网上商品、资源和信息的交易,实际上是金融资金的流动,金融是互联网发展的动力,“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与金融是不可分割的,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互联网本身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互联网上流动的商品、资源和信息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实现科技金融在互联网上的融合,将进一步推进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民生改善,扩大了金融服务的供给,从而顺应消费行为变化,拓宽服务渠道,提高了消费的便捷度和安全性,极大提高供给侧改革的效率和精准性。
科技金融是有机融合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双重优势,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天然路径,科技金融在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信贷方面的优势更大,极大的释放了居民消费力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而科技金融又离不开科技发展与新型金融模式的融合,因此,科技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将是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科技金融所带来的消费金融的蜕变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我们传统的消费逻辑和生活方式,它的出现和发展释放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人们的消费痛点、打通人们消费的最后壁垒。未来,随着更多新的科技加入到消费金融当中,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将会与金融行业产生联系。
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基本上集中在一些大额产品的消费上,买房、购车是消费金融应用的主要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形式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除了买房、购车之外,消费金融在其他细小领域之中同样开始呈现多种变化的状态,从电子产品的消费到日常精神消费的需求,消费金融不断介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同时,消费金融的形式开始呈现多样化,消费金融的服务方也在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消费金融公司开始不断出现,他们借助用户的消费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开始通过互联网的渠道为用户提供这些产品,并与人们日常的行为绑定在了一起,让消费金融成为解决人们消费痛点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方法。
传统意义上,人们的消费通常是以现金的形式为主要方式达成的。随着信用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传统的以现金为主的消费方式正在被以信用为主的消费方式所改变。
消费金融通过提前消费的形式让用户率先享受到产品。这种消费形式不仅能够让用户体验到一种另类的消费方式,对于产品提供商或销售商来讲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消费金融的出现,原本只能通过单一的支付方式卖出去的产品,通过租赁、分期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全新的消费渠道对于拉动产品销售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新的金融方式融入到消费金融的概念之中,消费金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用户的消费方式,从而给用户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随着科技与金融行业融合的逐步加速,传统的以货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金融逻辑开始被更多新的形式所取代,以区块链、数字货币为代表的消费金融的表现形式将会让更多用户参与到消费金融中来,从而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如今,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性地位已经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伴随着科技的争议也从未中断过。有种声音说科技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说科技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灾难,最终使人类走向毁灭。那么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科技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看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事件,但当时,它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也是巨大的,不看好的人也不少。但新技术在出现的初期,受益者是非常少的,他们通常只是那些掌握新技术或者使用新技术的人。其他人在短期内很难受益,甚至可能因为新技术的出现变得收入减少,因为机器抢了他们的生计。
但随着科技应用的深入,新的经济结构的重塑,以工人为代表的新阶级的出现,代替了原有的工匠运作的小作坊,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率,人们生活得到了改善。
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是电的使用,这不仅让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催生了更多新兴产业,当然这也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剧增。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一样,美国工人们的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并不美好,当时美国的贫富分化程度达到了北美殖民以来的最高点。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推广普及,更多的人们会从中受益,产生了大批新中产。
在中国,高铁、高速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3G/4G网络的覆盖率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美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电商走进了村镇,实现农民“买卖天下”。在网络覆盖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条件下,偏远地区的信息、物流、能源使用条件与大城市是相同的,社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公平。
可是市场空间还没有完全被激发,比如金融体系还没有下乡,当城镇人口正在面临信用卡滥发的过度授信难题时,中国8亿农村人口大多没有一张像样的信用卡,甚至连基本信贷行为都无法进行。因为银行认为,农民不是一个有稳定流水的“职业”,农村住宅不能用来抵押。当农民有需要购置生产资料时,除了动用自身积蓄,或向亲戚借款外,还会向村中的民间借贷寻求帮助,社会融资成本极高。
到了今天这个时代,科技金融异军突起,在小额借贷市场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金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化身为科技金融之后,正在颠覆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不仅城里人与农村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富人与穷人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每个人都享受到了相同的服务。
科技让金融行业从“高大上”走向“平民化”走向普惠,正在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无论是从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个方面技术应用,科技都能够让金融业服务更多的老百姓,要让原来未被银行服务80%的人能够高效、低成本地享受金融服务。使更多人们从中获得科技带来的红利。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科技在越来越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同时,也正在改变金融。”今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快金融科技发展。就“金融科技”这一话题,详细阐述了她对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发展阶段、科技如何改变金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观点。
“科技与金融结合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金融机构运用IT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效果并不明显。2008年以前,IT仅为金融机构的技术部门,并未介入核心业务,而且技术水平不高,缺少竞争动力。
第二阶段,即互联网金融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非持牌机构利用信息技术进入高壁垒的金融领域。当时的背景是无监管、“互联网+”被政府广泛提倡、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大量空白。第三个阶段,即FinTech(金融科技)和RegTech(监管科技)时代,也是现在所处的时代。
RegTech,是在传统金融监管完全不能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因为新IT技术改变了信息处理方式、信息渠道、风控方式和决策过程。
那么,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如何?张承惠也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是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这是当前发展最成熟,也是发展比较健康的金融科技。
二是网络融资。主要包括P2P、小贷和众筹。
三是智能投顾,也叫机器人理财。发源于美国,中国2016年以后发展较快。
四是区块链,也叫分布式账本技术。是目前最具颠覆性、挑战性、不确定性的技术,但得到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其特点是去中介化、信息透明、难以篡改、可靠性强。
五是网络征信、评级和贷后管理,主要是科技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六是网络交易平台,主要包括互联网保险和金融资产交易。
七是监管科技,可大幅降低合规成本,在反欺诈、网络安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同时,也正在改变金融。”张承惠表示,首先,科技助力我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和信用社会。虽然目前我国现金支付比例仍高达70%(瑞典、丹麦仅3%),但未来现金支付比例降低是必然趋势。
同时,我国也正在进入信用社会。其次,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最后,科技也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传统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多地把金融科技作为转型和战略重构的重要内容和竞争的重要工具,并将加大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力度。科技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快研发与金融相关的技术,中小科技公司将更多地寻求融合而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体系,在征信、评级、贷后管理方面更多寻求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而互联网巨头则更多地将金融业务独立于传统的流量业务。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两者的关系是业界讨论的永恒话题。近年来,创新层出不穷,业态不断丰富、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给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差异化监管应对不同形式创新
日前召开的“2017陆家嘴论坛”上,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指出,监管要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作为支持金融创新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金融监管应该对五种不同形式的金融创新采取差异化的应对。
一是首先要区分审慎监管与非审慎监管,对原本应是非审慎监管的业务和机构,从事了应审慎监管的业务,对这种属于违反监管规定的所谓金融创新,应严格执行监管规定进行取缔。
二是对明显属于规避监管、监管套利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也应主动打击。
三是对确有创新价值,且功能属性与现有金融业务和产品相同的金融创新,应按照功能监管的原则,施加统一的监管规则。
四是对暂难以准确定位的金融创新,可以考虑借鉴国际上沙箱监管的尝试,监管者应提高风险警觉性,不能只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行动,要有预判、有预案。
五是基于行业业务的区域属性日益弱化,应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监管关系,确保中央监管部门与地方监管部门高效协调运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科技发展为金融监管带来更多挑战
近年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层出不穷。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指出,金融科技对于资管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广,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信用违约的成本,降低了行业的壁垒,改变了资源配置效率,重构资管生态链。但与此同时,从机构层面上来看,金融科技发展影响对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在技术和金融高度融合的背景下,要从两方面着手,做好监管和创新的平衡。”其一,监管要适应市场。通过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专项整治,市场整体趋于理性,行业平台数量在不断下降,但是市场需求的热度并没有降低,参与人数和交易量持续上升,因此监管要从这个角度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二,监管平衡度在于风险可控。监管科技要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步起来,未来要让监管做到有数据、有标准、有规则、有手段、有路径。
创新是行业发展必然的过程,新的监管理念的积极引入,也是为金融创新创造灵活空间。在进入创新过程当中,需要有效金融监管保驾护航,科技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才可以行稳致远。
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从相对早期的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共享办公室等等,共享经济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涌来,不断刷新你对共享玩法的认知;除了你女朋友,还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一边是玩家和资本的不断涌入,一边是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与惊愕,这一轮共享经济热潮会成为上一轮泡沫之后的接盘侠呢?还是预示着新一代消费浪潮的兴起?
每每谈起共享经济,人们都会拿国外两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代表。Airbnb成立于2008年,Uber成立于2009年,在那个时候共享经济概念还没有诞生,人们还没意识到共享经济即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而接下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共享经济在国外的发展,在国内的创新可为五花八门。自打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等一系列打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商业模式出现之后,中国的创业者似乎找到了撬开投资人金库的钥匙。引来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打印、共享宠物、共享健身房等创业项目正在积极布局之中。然而,国内的人们对此却不太待见,指出他们打着共享经济的幌子。
大家却容易忽视一个问题,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并不仅是它是否从属于“共享经济”所处的范畴,并非只要披上共享经济外衣的商业模式就一定会成功。无论是什么商业模式,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用手中的钞票来决定它的商业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归用户的需求,利用用户在特定场景下产生的需求,并加以满足。
共享经济是否是伪需求?
著名网红王思聪,在微博上有个著名的帖子“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引来聚美CEO陈欧的强烈回应。其实像王思聪这般高大上,出行有助理,代步有豪车,当然用不上这等普通新中产才享用的服务。但是他忽略了这种临时性的需求,一旦被某个平台给聚合,将会形成“蝴蝶效应”,为创业者带来覆盖全国市场的“一元经济”,想想人均每月消费1元之后,能给创业者带来多大的营收空间呢?
真伪需求之辩,不在于共享而在商业模式本身。对于用户而言只有痛点,没有需求,毕竟大部分人更愿意抱怨,却无法对自己的抱怨负责。正如一些人,宁愿抱怨天气变化无常,却不愿意出行之前查询一下天气预报,一次偶尔会遭遇雨天忘记带伞。然而,共享经济的出现,却给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你可以在部分场合租借到一把雨伞,满足你的应急之需,且不会造成自身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谁能解决用户的抱怨,谁就抓住了用户的真需求。
其实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为了降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成本需求,解决优化人们在不同场景中的消费体验。未来共享经济会如何发展?也许有人认为共享经济正在被概念化,未来有可能被“玩坏”,未来在这股风潮中还会出现很多伪共享经济。但这一切似乎都不能阻挡“共享经济”趋势本身。未来会有更多场景中的生活习惯,会因为“共享经济”的模式,而发生颠覆。
好啦,本期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想参与话题讨论请留言给我们!另外别忘了转发推荐哦,把财经观点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期再见喽!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 episodes available.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