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吴老师又一力作!大藏经的课程,是按历史的发展,分为上下两部分,共240集。上部,讲大藏经与‘敦煌遗书’的缘起,发展,写经,和大藏经的构建原理。下部,讲自北宋《开宝藏》,辽《契丹藏》,直至《清龙藏》。遍历1000年内,中国刻本大藏经,所有的版本。《大藏经》是所有佛法的基石,有熟悉一部经的,有熟悉几部经的,但极... more
June 20, 2023147【思溪藏】147.圆觉藏司-靖康因缘,志诚立志上一课,我们讲——刻一部《大藏经》,它所需要的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工程浩大漫长。修刻“大藏”,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它的浩大,而在于它的漫长——不是出一次钱就完了,是要持续的出资……从刻版到流通。 王永从家族幸亏垄断了花石纲生意二十年。这个生意多挣钱啊!相当于当时的中石油,他们家族一干就干了二十年,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否则以一家之力,喜舍资财,刊刻一部《大藏经》,这都是绝无可能性的!举个例子比喻——就相当于一家人出钱,刻了一部《四库全书》……你说这个可能性多低!此等壮举在整个佛教史中,不光空前,而且绝后!就是……所有《大藏经》,有且仅有这一部是一个家族出资刻的。《圆觉藏》,它始刻与北宋的最后——靖康元年,完工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靖康元年是1126年,绍兴八年是1138年,前后只用了十二年时间!对吧……我们现在一听,觉得——十二年好漫长啊……不!在刻《大藏经》的速度上,这个速度就非常地惊人。《圆觉藏》刻版所用的时间,跟北宋初年官刻版的...more11minPlay
June 19, 2023146【思溪藏】146.舍尽家财-王永从家族上一课,我们讲:东京开封府慧林禅寺的住持——慈受禅师怀深,是在思溪村建圆觉禅院和造舍利塔的倡导者。崇信军的承宣使——王永从,把自己的家宅舍出来,改寺造塔,并且请怀深禅师出任圆觉禅院的第一任住持,圆觉禅院也因此获赐“慈受和尚道场”的匾额。一个小地方儿,新修一个小庙,怎么就请动了京城开封的大寺住持呢?对吧……这个思溪村修一个小庙,就把开封的慧林禅寺的住持请来了,不远千里跑过来,在这里做道场?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位王施主,他要发愿舍尽家财,雕造一部《大藏经》,对吧!这么大的功德,有大施主出资,那怀深和尚当然要支持!这是“思溪藏”有别于历代《大藏经》的地方,就是——在所有《大藏经》里,只有“思溪藏”是这种情况……就是,一部“大藏”全部由一个家族出资……就是北宋末王永从家族出资刊刻,完全的全资啊!从头到尾,全是这王家出资雕造“大藏”。那,只能说——王家确实有一座金山!...more11minPlay
June 18, 2023145【思溪藏】145.湖州思溪-圆觉藏&资福藏上一课,我们讲——《毗卢藏》的印本流传至今已经八百年了,国内并无全藏,全中国各地图书馆的合计也只有四百六十卷。在《毗卢藏》国内残本中有一个重要分支,是福建泉州水陆寺【位于泉州肃清门外西南,已废。遗址在今西街菜市场口,旧馆驿汪衙巷内】“大藏”……上过拍卖会。但是,它没有“崇宁藏”的分支——“鼓山藏”值钱,但是,现在的成交价大概也是几百万一册。《毗卢藏》泉州水陆寺印本,因刻有“水陆寺大藏经”的印记而得名。这个版本的《毗卢藏》印本是《毗卢藏》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印刷,它在印本最后有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福州开元寺住持的题记。“水陆寺大藏经”,它首次被发现跟《赵城金藏》的发现是同时同事!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了同一件事儿被找到的。...more12minPlay
June 17, 2023144【毗卢藏】144.绍兴音-毗卢在先,崇宁在后上一课,我们讲——《毗卢藏》的雕版工作,从北宋政和二年开始,历七代住持,经过四十年,最终才完成刻藏事业。到了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毗卢藏》雕刻完毕,总计五百六十四函,千字文帙号从“天”字到“勿”字,跟《崇宁藏》完全一致。历代研究《大藏经》的专家认为——《毗卢藏》,它在开刻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它的规模和顺序,要和《崇宁藏》相等!所以,《崇宁藏》从“天”到“勿”五百六十四函,后来的《毗卢藏》也是从“天”到“勿”五百六十四函。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以往的专家推测都是错的!因为,他们仅仅从刻本出现时间的早晚进行推测……一个是“前藏”,一个是“后藏”……既然“后藏”后干,所以,它一开始干,就决定保持跟“前藏”一样的规模和次序——专家们这种推测,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新佛学”的精华,还是用“文献考据学”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more11minPlay
June 16, 2023143【毗卢藏】143.开元经局-历七代,募众缘上一课,我们讲——宋代,福建寺庙的特点是“又多又大”……寺院数量多、规模大,寺院经济繁荣。《八闽通志》说——闽中寺庙至宋而极。到了宋朝,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有多少呢?福州全境,到北宋庆历年间,就是公元1041年到1048年,有统计的佛寺是一千六百二十五所,寺院所占有的田产,占到了整个福州全部民田的五分之一。你说它经济发达不发达?东禅等觉院,刊造的《大藏经》在朝廷赐名“崇宁万寿”之后,寺院声威大振!它原来只是个“院”啊,现在叫“寺”了。远近各地寺院和信众前来印经络绎不绝,啊……需求倍增……印《大藏经》的需求倍增!甚至很多外省的,跨省远来!在提高寺院名声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大藏经》的刷印啊,它叫“刷印”,它不叫“印刷”——“刷印”和“印刷”是不一样的。一套经六、七千卷,刷印过程是很费工时的,仅靠一套木刻版,那,刷印量必定有限,对吧!北方的,《开宝藏》在皇帝手里,你不能随便印;南方就这一套,大家都要来印……所以,也得排队。换句话说——谁想印一套《崇宁藏》你也得排号儿。有需求就有供给!因此,开元寺《毗卢藏》的开刻,它也有历史里“偶然里的必然”、“不应该里的应该”。...more11minPlay
June 15, 2023142【毗卢藏】142.至宋而极-传灯,正法的守护者上一课,我们讲——从唐末战乱进入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治闽,他自己就信佛,所以,五代佛教第一个恢复起来的就是福建。唐昭宗天复元年,王审知在开元寺寿山上建寿山塔;天祐三年,又铸金铜佛菩萨像安置于寿山塔院的大殿内,就是……公元906年。在同年,他舍净财,命开元寺用金银泥一万斤,缮写金银字《大藏经》四藏,总共两万多卷。这段历史说明——在东禅寺刻《崇宁藏》之前,开元寺已经奉旨抄写过四部金银字的《大藏经》了。...more11minPlay
June 14, 2023141【毗卢藏】141.毗卢藏-遍照一切の最高法前面的课,我们讲了中国第一部“寺修大藏经”——北宋,福建福州东禅等觉院修的《崇宁藏》。在宋代的福州,它不是刻了一部《大藏经》,时间紧挨着前后脚儿,它刻了两部《大藏经》——前一部,是《崇宁万寿藏》;后一部,叫:毗卢藏。学界一般合称为“福州藏”。《毗卢藏》,我们先解释下什么叫“毗卢”——毗卢,它是毗卢遮那佛或毗卢舍那佛的简称。它是一个梵文的音译,它的意思是——光明遍照遍一切处,就是“毗卢”。在《大日经疏》【《大日经》为密宗胎藏界之根本大经,又称《毗卢遮那成佛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毗卢遮那经》等。七卷。唐一行请善无畏等译出。“毗卢遮那”是“日”的梵音,“大毗卢遮那”即“大日”。全书共三十六品,前六卷三十一品是本经,后一卷五品是供养法,前后本不同部,后合为一经。此后,一行又请善无畏为唐玄宗讲说本经,一行在其基础上撰辑成《大日经疏》二十卷。异本有《义记》(十卷),《义疏》、《记释》(十四卷)等,大概是由于一行的草本未及修改整理,...more11minPlay
June 11, 2023140【崇宁藏】140.反切注音-梵夹&经音义上一课,我们讲——中国第一部“寺刻大藏经”——《崇宁藏》,比之第一代——“官版四大藏”,有四个不一样的新特点,分别是——佛经的目录、佛经的注音、佛经印刷的版式和佛经的装帧。首先,是它的佛经目录跟中原地区不同。《崇宁藏》的底本,是流传于福州的一套古代写本大藏经,它跟中原的目录不同,有的地方经文也不同……因此,构成了中国大藏经三大系统中的南方系统,影响到了此后的《毗卢藏》、《思溪藏》和《碛砂藏》。《崇宁藏》的第二个特点……新特点——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小创新。我们都遇到过读佛经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字不认识!因为有的字,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到第二次……哎,在佛经里你就碰到了!怎么念呢?而且有的字,我们日常念的音,比如“瑜伽”……哎,在佛经里念的音——“于茄”……可能又不一样。这是读音方面的问题。...more12minPlay
June 10, 2023139【崇宁藏】139.福州藏-三大系统之南方系上一课,我们讲——福建福州涌泉寺“鼓山大藏”所藏,最为独特的是一部《华严经疏论纂要》值得一讲!它是华严宗四祖——澄观的“华严经疏钞”【《华严经大疏钞》】和唐朝居士李通玄的“华严经论”【《新华严经论》】的合辑。因为雍正皇帝对这本合辑印象很不好,特意留下话——不许入藏!因此,这部大疏……包括它的刻板,只能收藏在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皇上不喜欢,那你就很难重见天日了!有清一朝,这套珍贵的书板就一直藏于此地,无人知晓……完全被历史所遗忘了。1929年,南山弘一路过福州,借住在鼓山涌泉寺。啊……借住嘛,那就逛逛呗。他在藏经楼看到雕版刷印的“华严经”和“愣严经”方册雕工精美,跟以往所看到的都有不同,对吧!我们说——涌泉寺自己就藏有两万多块经板……他们需要的经,他们自己印!这个印出来……南山弘一大师,那,书法大家一...more11minPlay
June 09, 2023138【崇宁藏】138.鼓山大藏-华严经疏论纂要上一课,我们讲——雕版大藏经,它对刷印质量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是我闻”之下,都是佛陀的金口玉言——它要求印经字迹边缘清晰,完整无缺,而且,印本全经要墨色浓淡统一,所以,印经用的经板,它刷一段时间就要修复,把不清晰的字给修清楚了,把不脱墨的板,重新雕刻。当然,修,也不是全修,就是……上来一修——八万块……只是部分地修,修磨损严重的。对于整套《大藏经》的经板来说,这八万块板,它不同的板,磨损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大部分经板还完好的时候,有的经板可能就已经磨损不堪了!换句话说——八万块经板,它们使用频率不一样。有的板,几十年不用修;有的板,几年就得修一次……什么原因呢?前面我讲过——“单行经”印得太多了!信众请整藏,或者整部经的……少!大部分,都是请“单行经”,对吧……老百姓,...more1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