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研院的臺灣史研究員─陳培豐老師 來了!
本集重點👇
➠ 日治時期的流行歌曲工業大揭密
➠ 1920年代的“愛情至上”推薦歌為什麼是「雙雁影」?
➠ 臺語歌曲受殖民者帶來的影響,何謂🇹🇼臺灣本土的特色?
➠ 一本透過歌謠所記錄的臺灣社會史
➠ 布袋戲在臺語歌言中扮演的角色與意義?
➠ 推薦書單是《海上傭兵》的其原因?(有夠可愛,務必聽到最後!!!)
⚡注意!注意!節目尾聲,聆聽陳培豐為你朗讀!
📒《 #歌唱台灣 》📒 #衛城出版
「流行歌曲作用在於撫慰大眾心靈,也可能無意間乘載了時空與族群處境的印記。
《歌唱台灣》寫下臺語流行歌曲的音樂發展史,亦是一部精采絕倫的臺灣文化社會史。」
最早的臺語流行歌,多採取歌仔戲式的唱腔,字句清晰,每個音成顆粒狀,不特意轉音裝飾;在歌詞上,則有許多「閨怨」題材,反映了殖民地臺灣人之鬱悶。到了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造就「失語世代」,相關人才大量流失,但民眾對於流行音樂的情感及娛樂需求卻仍未減,於是才產生大量仿效、翻唱過往日本演歌的現象,並形塑了今日我們對「臺語歌」的認知――即描述歹命人、出外人、艱苦人、七逃(𨑨迌)人、行船人、舞女、酒女等社會邊緣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情無奈之「臺語演歌」。
從戰前橫跨戰後的連續殖民統治,歷經農村土地改革、工業化,乃至經濟起飛的社會變遷,臺語歌曲陪伴、撫慰了一代代的臺灣人。理解這四十年間臺語歌的歷史,亦能理解臺灣社會的變遷與大眾心靈面貌。
🎵音樂使用
Jingle:Music From icon8 BY HORIZON
片頭:Total Happy Up And Sunny by Sascha Ende
襯樂:Night in Venice by Kevin MacLeod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Imagefilm 031 by Sascha Ende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532-imagefilm-031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nton - Dan Bodan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KAw1Ro2to
License: YouTube AudioLibrary
|節目製作&企劃:蔡孟諭、王藝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