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September 07, 2022客家话|二十四节气里的“文艺青年”诵读:客家话播音员 张敏东。在二十四节气中,白露是极有诗情画意的一个。不管是《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还是《长歌行》里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或者是曹植写的“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白露这个二十四节气里的“文艺青年”,好像总能惹来人们无限遐想。...more3minPlay
September 07, 2022广州话|中国南北共分秋色 白露赏秋各美其美诵读:广州话播音员 马小勤。在秋风习习中,我们迎来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气——白露。今天就跟着我们的脚步,一块儿去中国各地踏秋吧。...more4minPlay
September 07, 2022闽南话|我将这一杯“白露”喝进肚子里诵读:闽南话播音员 郑新民。白露已至,暑气渐消,这个秀丽而舒适的时光值得格外珍惜。当秋茶沁香迷人的芬芳与唇齿间回甘的妙曼相碰撞,你便会明白古人“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的赞扬之意。...more3minPlay
September 07, 2022潮州话|跟着杜甫去秋游诵读:潮州话播音员 吴少英。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数千年来,在文人墨客笔下,这个节气充满了别样风情。唐代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白露》,在这首诗中,杜甫又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more4minPlay
August 22, 2022潮州话|“处暑热厝内”是一种什么体验诵读:潮州话播音员 吴少英。“处”,是“去”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至此而止”。在中国北方地区,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凉爽的秋季正式开始。但是在中国南方地区,“秋老虎”正盛。潮州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处暑热厝内”。也就是说处暑之后,不仅没有变凉快,在屋里的体感温度甚至还会比之前更热。...more3minPlay
August 22, 2022闽南话|自古逢秋悲寂寥 他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诵读:闽南话播音员 郑新民。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说,秋天有什么好?除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外,处暑的二候“天地始肃”里的“肃”,也是极好的。“肃”字,虽有萎缩之意,但也要求我们“恭敬”“认真”“严肃”。因为一切珍贵的东西,最终值得某种意义上的郑重其事。...more4minPlay
August 22, 2022广州话|处暑吃“苦” 清燥去暑诵读:广州话播音员 马小勤。处暑时节,广府地区人家普遍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味着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处暑前后,中山有吃米仔头膏的习俗。米仔头是中山人对土茯苓的昵称,米仔头膏采用新鲜野生土茯苓制作,清热解毒、祛湿。淡味的土茯苓加上可口的蜂蜜或炼奶,吃起来爽口糯滑、甜而不腻的口感。...more3minPlay
August 22, 2022客家话|客家人的美好“食”光诵读:客家话播音员 张敏东。“处暑”时节,在广袤森林覆盖下的客家地区,也即将迎来“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金秋时节。在这乍凉还热的日子里,走进田间地头,在一垄垄的苦瓜丝瓜、青椒茄子等蔬菜的间隙,总有一丛丛绿得晃眼的矮小野菜顽强地探出头来,这种匍匐于各种蔬菜瓜果中,在“夹缝中生长”的顽强野菜叫做“马齿苋”,是客家地区的常见野菜。...more3minPlay
August 04, 2022客家话|“晒秋”粮食作物的大型日光浴现场诵读:客家话播音员 张敏东。“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化身粮食作物的大型日光浴现场。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这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more3minPlay
August 04, 2022广州话|大型渐变色调色板 实景童话世界即将上线诵读:广州话播音员 马小勤。时间真快,暑气尚健,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自此,大自然将渐渐褪下繁荫浓绿,呈现闲云野鹤的自然色;自此,你我的日子,也该清简舒朗,向那一日日温暖平淡的烟火,且深且从容。如果说,立秋前的美,在于她轰轰烈烈、繁华盛景;立秋后的美,则胜在山空水静、清远悠长。...more4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