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继续讲解macd指标的算法,上期我们了解了DIFF白线的算法,今天就该轮到学习DEA黄线了。先来复习一下DIFF白线算法,因为黄线的算法就来自白线,只有知道白线才知道黄线的由来。DIFF白线简单来讲就是用股价的(12日均线-26日均线),这里我一直强调“简单来讲”,如果你对真正的算法感兴趣可以查百度,真正的算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如果要讲解需要花很多篇幅解释很多东西,所以按照我的方式简单理解即可。
知道了DIFF白线的算法后,DEA黄线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IFF白线的9日平均值就=DEA黄线的数值,是不是很好理解?也就是求出白线最近9天的平均数,这个数值就是DEA黄线的数值,通俗点讲、黄线就是白线的平均数。我希望大家能时刻对照文稿中的图片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你的理解。
由于黄线是白线的平均值,意味着两条线的走向是一致的,也就是白线上涨、黄线也涨,白线下跌、黄线也会跌。但也正因为黄线是白线的平均值,所以黄线的反应比较迟钝,波动幅度也比白线更小。从图中你也能看出来,两条线涨的时候总是白线在黄线上面,两条线跌的时候白线也会跑到黄线下面,一句话总结:因为算法的原因,注定白线的波动幅度大于黄线。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图中左上角,第一个箭头所指的位置写着MACD(12,26,9),这里面的12和26指的是DIFF白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12日和26日,而9指的是DEA黄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9日。说道这也会有人好奇:“这些周期可不可以进行修改呢?”答案是可以的,(12,26,9)是系统默认的计算周期,如果你有特殊需求也可以自行更改。手机版软件目前应该都没有这项功能,感兴趣的人可以在电脑版进行修改。
当然了、不要问我哪种周期对判断走势最有效,因为这是一道无解的答案...别忘了指标只是一个工具,你用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工具的用途很多人都会教你,相信你也在其他教学中学到过macd的用法,但工具背后的工作原理才是你真正需要重视的地方。把一个钉子钉在一面墙上,这是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你需要找一个工具,会使用工具的人只能找到锤子,而懂得背后原理的人却不仅限于锤子,找一个表面积比钉子大且硬度较高的东西、一样可以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差距...
说道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还记得我最初说过的一个观点吗:“macd是一项中线指标,并不适用于短线操作”,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它就是中线指标?道理何在?现在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从黄、白两条线的算法可以看出它们的计算周期相对偏长,白线是从股价的12日和26日的周期中计算得来,而黄线的计算周期更长,是从白线的9日平均值而来,这种计算周期显然超出了短线的范畴。macd会反映股价的变化,但由于统计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注定对股价的短期走势不太敏感。很多人买完股票过两天就会卖掉,试问这么短的周期看macd还有意义吗?好比你打开了一张中国地图,却想在地图中看出你家乡的变化、你认为你看得见吗?
这些结论都来自你对指标背后算法的理解、如果你不知道背后的原理,你记住的也永远是别人的结论。
最后解答一下人们都好奇的一个问题:“macd指标中有两条线,每条线又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为什么指标要叫做macd?macd到底指的是啥?”,其实macd就是一个指标的名称,你也可以认为它是统称,这个指标中包含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都有各自的参考价值,它们汇聚在一个体系中,这个体系就叫做macd。
另外、除了黄白两条线外,你还会看到红绿柱线,这些柱子的算法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些咱们下期再聊。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