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7月16日报道称,在欧洲六代机项目“未来空战系统”(FCAS)中,由于以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为代表的法国防务工业界坚持要求获得更大主导权,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先进战斗机计划或许正濒临崩溃。
愈演愈烈的项目主导权之争
自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启动FCAS项目以来,“谁来主导”的分歧一直暗藏至今。
据路透社7月22日报道,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Éric Trappier)近期明确表示,FCAS项目若要顺利推进,必须有更清晰的领导架构和分工。尤其是在即将启动验证机制造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具备完整战机研发能力的企业牵头。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作为法国知名的“阵风”战斗机的研制方,达索公司在战机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经验深厚,被视为FCAS项目的核心子项目“下一代战斗机”(NGF)的自然主导者。
不过,按最初规划,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原则上应各占三分之一的工作份额。其中,空客代表德西两国,一直要求在系统集成、无人僚机和“战斗云”数字网络等领域保有话语权。
乍看之下,这样的分工合理而明晰。但据路透社报道,达索公司近期向项目方递交了一份关于有人验证机的可行性方案。方案中,达索表示,希望在有人机项目中负责80%的主要技术工作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尽管法方解释这只是技术性建议而非官方立场,但对德国和空客而言,这意味着法国尝试更多地获得主导权,其余合作方只能在无人机、武器和电子战等子项目中分配剩余利益。
此前,空客防务与航天CEO迈克尔·舍尔霍恩(Michael Schoellhorn)曾在今年举办的第55届巴黎航展上强调,没有政治与工业层面的共识,FCAS项目将难以成功。他还多次提及空客在“台风”战斗机上的合作经验。这些话语被解答为,若达索公司坚持独揽大权,将破坏FCAS原有的均衡架构。
尤其是,以达索公司为代表的法国工业界希望主导项目关键技术和利益的分配,这让德国工业界无法实现对自身防务自主权的主导。显然,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并不愿在防务合作中仅作“金主”。7月11日,根据媒体报道,德国政府计划在已采购的35架F-35基础上,再追加购买15架。
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德国向法国的施压:如果FCAS项目遭遇“难产”,德国政府依然有“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