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古典音乐艰深难懂,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古典音乐打照面,比如在我们看电影的过程中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只是有时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鬼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一直乐于在自己的电影中挪用古典乐章,甚至弃用原创音乐而在所不惜。至于效果方面,出来的成绩每每被评论人视为出色的结合,在其最后一部电影《大开眼戒》中,运用了肖斯塔科维奇《爵士组曲》专辑中的第二圆舞曲,把它作为贯穿全片的主题曲,肖氏的这首圆舞曲总是让我觉得我是在看着一群戴着面具的人在翩翩起舞,闭着眼睛被日常生活消费着,折磨着,蹂躏着,扭曲着。我们都掩耳盗铃般跳着表面欢乐的舞曲,其实,那只是绝望之舞,是末日之舞,死亡之舞。
爱情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中采用了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于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选自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共24段变奏,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广为流传的是其中的第18变奏曲,委婉动人而又热情奔放,最受人喜爱,以至于成了整部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代名词。在影片中,这首乐曲不但被导演和编剧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
1987年,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的《铁面无私》大获好评,影片中,由辛•康纳利主演的老警官詹姆斯•马龙被匪徒残忍地杀死在寓所中。而此时,由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美国禁酒令时代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头子艾尔•卡彭正在剧院里观看歌剧《丑角》。当手下进入包厢向他报告马龙已被干掉的时候,舞台上的演出正进行到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快穿上戏装》。导演让卡彭假装被剧情感动而用手帕遮住笑脸的镜头和台上“丑角”的面部特写并列,直白地暗喻这个匪帮头子的假仁假义和小丑做派。
当歌剧中的咏叹调真接参与到剧情中的时候经常就是暗示影片内容或主人公的心绪。
英国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巧妙得将英格兰的严谨和意大利的奔放两种不同风格相对立参照,英国淑女露西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度假,结识了浪漫不羁的乔治。在异国迷人的风景中,她内心暗藏的奔放被激发出来,并与乔治相恋。两人在郊游的途中,在意大利浪漫的花田中,在金色的阳光下,乔治情不自禁的吻了露西,此时响起了普契尼的歌剧《燕子》中一曲《多丽塔的美梦》:“谁能了解多丽塔的美梦?她的秘密怎能就此被里葬。有一天,一位学生亲吻了她,让感情燃烧起来,却又那样温柔。有谁能了解这份心情呢,我的美梦,我的生命。”歌词恰如其份的表达了露西的内心感受,所以,虽然镜头里的露西不动声色,其实早已附入情网。
鲁齐诺维斯康蒂导演的电影魂断威尼斯改编自托马斯曼的小同名小说:落魄的音乐家到威尼斯疗伤,却不幸陶入了对一美少年恋慕,终至染上瘟疫客死他乡。电影真诚而深刻的思考美与死亡,美与情感的种种关系,是一部对美的定义做诸多探索的影片。其中选用了马勒第三和第五交响曲的部分乐章,特别是对第五交响曲中小柔板的运用,更是一种对美丽的那一份极至之爱,极至到愿意奉献上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