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三讲大道体宽,无门无关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有得是邪,无得是正
这一段也可以把它当成禅宗的公案来看。“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这个“丞”当然不是丞相,有的人说是舜的老师,也有的人说是舜的副手,“宰”为正,“丞”为副嘛!舜提了一个很要命的问题,“道可得而有乎?”问这个的是学道的人,大家都想拥有道,都想悟道,都想得道。当然,这里庄子对这个问题比后来这两千多年的人都清楚、明白,也很清晰,见地也很纯正,这个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就像许多先生,以前只是把《庄子》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就没想到《庄子》里的内容这么棒,放在禅宗里也是超级禅师。
佛教对这个问题也很明确,《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隋唐间被称为菩萨的三论宗祖师吉藏大师,在其《大乘玄论》这部重要的理论巨著中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邪既无量,正亦多途,大略为言,不出二种,谓有得与无得。有得是邪,须破;无得是正,须申。”你看,只有“无得”才是正法啊!当然,道家通过庄子,表述出自己完整而细腻的观点。
“道可得而有乎?”我们可以拥有道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这个“丞”就回答说:“你的身体都不属于你,你哪有资格能够拥有道呢?”用佛教的话来说,我们的这个肉身是“四大合和”而成,我们能够拥有吗?不能拥有。妈妈生我们之前,没有我们这个身体。进了火葬场以后,我们这个身体又没有了。我们人生这一百年好像拥有这个身体,但是你的身体也不受你的管制,它怎么生、怎么长,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昨天几个朋友来访,哎呀!冯老师几年不见,怎么就老了呢?头发都白了一大半,戴上眼镜还显得好一点,不戴简直是一个老头子。这就是身非自己所有。女孩都想漂亮,要到美容院去美容,那样也未必能整得好,有时反而带来痛苦。身体差的人呢,总是去吃药。胖的人想减肥,矮的人想长高,这些你都说不清,因为这个身体非我所有。这个身体好像是我们所有的,实际上它又不听你的话。那么,心属不属于我们所有?我们的精神属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分钟以后你想什么,一分钟以后你说什么,你都做不了主,你又怎么能说心是属于你所有呢?我们都是被动地跟着外部的因缘而产生种种的念头。
根据色、声、香、味、触、法和眼、耳、鼻、舌、身、意而产生眼识、耳识乃至意识。所以心也不见得属于你所有,命也不见得属于你所有,个人的因缘是说不清楚的。你想当官,当不了官;你想发财,发不了财;你想如意,你就如不了意;想办本杂志,主管领导都说了没有问题,你拿去就给你毙了;所以这些都说不清楚。说实在的,张三和李四与自己的关系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你根本掌控不住。但是自己这一百多斤自己掌控得住吗?就这一百多斤,也“汝身非汝有也”,我们的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何得有夫道”,你何以有资格去拥有道啊!那是不是我们就与道无缘了呢?
“舜帝”接着问:“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我的身体不是我所拥有的,那又是谁所有呢?“曰:‘是天地之委形也。’”你的身体是老天爷赋予你的这么一个形体。
《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老天爷赋予你的这么一个形体,并不是你所拥有的。用佛教里的话讲地、水、火、风“四大合和”而形成我们的身体,用道家的话说是“气化”。“天地之委形也”,塑了一个形,暂时交给你使用一段时间而已。就像一个匠人塑了一尊菩萨、一个玩偶。用西方基督教的话来说,人是上帝先造了“亚当”,用其一根肋骨变成了“夏娃”;中国传说女娲是和了一些泥巴一摇变出了人。所以是“天地之委形也”,老天爷做了一个玩偶,取了一个名字就叫你。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这个生命也不是你所有,是天地为了表现自己的“和气”,有了这个“和气”你就生,老天爷把这个“和气”收回去,你就死。“天地之委和”,这个“和”就是和谐,只要你有生命,它就是和谐的、圆满的,自然而然地充满了各种因素。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脏六腑,好像各不相干的器官,但它们和谐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确实“是天地之委和也”。如果没有这个“和”,那么眼、耳、鼻、舌、身、意、五脏六腑互不沟通,互为壁障,那么也就没有我们的这个生命。
下边又说,“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性”就是各人有各人的秉性,而“命”则各人有各人的际遇。而这一切,确实不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不是我们所能支配的,而是老天爷要表现它自己的一种存在。所以说“率性之谓道”,他以这样一种方式表现万事万物的差别性。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我“大仁大义”或“大智大慧”,而那个人“大奸大恶”、“大愚大痴”,这些都是“天地之委顺也”,给你安排了一条路、一个过程而已。什么是“委顺”呢?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什么呢?没有什么,每个人就是这么一百来年和其中的内容而已。
“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子孙也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只不过是老天爷给你的这么一个繁衍能力,让老天爷的这种游戏继续玩下去。如果只有一代人,那就太不精彩了,人类社会也就太单调了,所以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实际上也有这个味道,也是充分地把这一段展开来看。
这个“委蜕也”,我们说蝉蜕,蛹可以变成鸣蝉、蜜蜂或蝴蝶,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形态,我们人也就是这一百来年,为什么会有我,会有我来接替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子孙又接替了我,在遗传上、繁衍上好像是层出不穷。拿中国话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宗的香火,家门昌盛要如何如何。在道家看来只不过是“天地之委蜕也”,只不过换了个花样来表现大道的丰富性、连续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