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六讲 孔子观水与梓庆削木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庄子行文有雷霆之气
这一段也是讲水的,《达生》篇中共有两处讲水的故事。前面有“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这里就更不得了,“孔子观于吕梁”,关于吕梁的位置有多种不同的注解,我估计就是现在山西的壶口瀑布。我们现在看壶口那一段河床,经过冲刷,壶口瀑布已经向后退了几十公里,也许再过若干年,壶口瀑布就没有了。现在也是强制性保护,因为现在黄河上中流的净流量只有1000多立方米/秒,还不及四川乐山大佛下的岷江水流量的一半。
春秋战国时期,壶口瀑布肯定比现在壮观。那时黄河流经的秦晋高原,包括青海、宁夏,都是森林覆盖,不像现在都是黄土高坡。当时的降水量大得多,从现在地球物理学、气象历史来看,那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黄河流域还生活着黄河象呢。那时黄河的水流量很大。
壶口瀑布确实很壮观,通过庄子这一段的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庄子行文是很有气势的。我也多次对一些搞文字的朋友说,你们写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气。写文章可不能呆若木鸡,该表现气的时候还是要有气——要有灵气,要有大气。你行文时有雷霆之气,怎么会不好呢?意到笔到,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总之就是要与众不同,用杜甫的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这个气势就不用说了,一仞八尺,三八二十四,差不多有七十米高的落差,水沫长达四十里。读到这两句,脑袋里马上就出现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样壮观的场面。“鼋yuán鼍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这么大、这么急的水,乌龟、王八、包括鳄鱼之类都不能逆水而上。当然,这个也说得夸张了一点,《动物世界》中,鲑鱼洄游到阿拉斯加的河流上游产卵,落差几丈高的瀑布,它都能窜上去。这里通过庄子的手笔,把壶口瀑布水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得惊心动魄。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但是,就在这连乌龟、王八、鳄鱼之类都不敢待的狂暴激流中,突然,有一个男子跳下去了。孔夫子以为这个人是活不下去了,就像讨债的民工爬到十层楼,站在塔吊上准备往下跳。“有苦”,有怨气、有郁闷之气。孔夫子见了就说,快快,大家赶快去救他,这样的河水跳下去哪里还有命在啊?大家赶快去救,看到漂出水面就把他打捞起来。
“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结果呢,这个跳河的人,哪里需要你去救呢?他一个猛子扎下去不见了,很久,才从几百步远的地方冒出来,然后爬上岸。“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他甩掉头发上的水,披头散发地唱起歌来,一副很潇洒、很自在的样子。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孔夫子看到这些,觉得了不起,马上就追过去跟他说话,老兄,开始我以为你已经成淹死鬼了,仔细一看,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请问:蹈水有道乎?”你的水性太好了!请问,你能够在如此汹涌磅礴的水中游泳,你这套技能有什么诀窍吗?请把你的绝世武功给我们讲一讲吧。
已知与未知的这个十字路口
那人见孔夫子问他,就回答说:“亡,吾无道。”没有什么秘诀啊,不过呢,“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这都是我小时候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习惯,到最后养成了这么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这些都是我这几十年在河水里成天泡着,自然形成的。
“始乎故”,就是成长的经历;“长乎性,成乎命”,每个人在其人生经历中,总会积淀出相应的性格和习惯,并在以后的时间和空间之中释放出来,并形成轨迹,这就是人的命。当然,在命运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应顺其自然,不顺其自然也不行,人没法跟自己的命运抗争。
“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大家注意,这几句话很关键。什么叫“齐”呢?大水流过的时候,水中的旋涡就像人的肚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人都有在大河里游泳的经历,现在河水污染了,孩子们就很少在河里游泳了。记得小时候,我就经常在成都东门大桥下边的锦江去游泳,我们还专门到“桩桩堰”、“罗家碾”这样的堰口去“冲旋涡”,在其中穿进去、冒出来,觉得很好玩。所以,确实是“与齐俱入,与汩偕出”,对水性的体会的确是这样的。我们看一个木块丢下去,它就会被旋涡旋到水下去,一会儿又随着水流浮上来。懂得水性的人,他就会这样自由自在地借助这个水流的力量。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水是按照流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水有水的性能,我们就随顺水的性能去运动。“不为私焉”,就是你不要乱游。比如在旋涡之中硬要冒出头来,那就费力不讨好。还有在“汩水”的地方,在水体向上翻的地方,你非要扎个猛子沉下去,你和水的运动方向相反,你沉得下去吗?所以该上坡就上坡,该下坡就下坡,该沉水就沉水,该浮出来就浮出来。你不要跟水流逆反,逆水行舟都不行,更何况赤身裸体游泳了。
孔夫子听了这个话,好像似明白非明白的,或者他是为了让弟子们听得更明白,于是又问:“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其实,我们在社会之中生活,每一个人都遵循着“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的这么一个历程。“始乎故”,在小孩子的时代,我们就开始接受教育,开始接受社会化的陶铸。经过这番陶铸以后,“长乎性”,渐渐长大,形成习惯了,把它固化下来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性格,就是因长期熏习而形成的。我们四川人爱吃麻辣烫,但广东那边的人呢,一听到麻辣烫就头痛,这就是生活习惯不同。
下面这个“成乎命”,大家就要注意了。对于这个“命”,我曾反反复复地说过,《庄子·人间世》里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篇又说“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都谈到这个“命”。现在打卦算命、看相看风水的很多,那么,他们对“命”的感觉对吗?当然,前面说顺乎自然就是命,这是神仙真人们对命运的看法。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成乎命”的这个“命”呢?人们常说盖棺定论,等你这一辈子画上句号以后,你的命才说得清楚;如果你还没有画上句号,你的命就说不清楚。但是,这个命回过头来看,轨迹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向后看过去的事很明白,但向前看未来的事却一片茫然。
我还是那句老话,过去是已知,未来是未知;已拥有是已知,未拥有是未知;已知是已知,未知是未知。所以,我们的人生永远都处在这么一个已知与未知的十字路口。既然是十字路口,就必然涉及我们的选择和取舍。我们取什么?舍什么?把我们每时每刻的选择和取舍连成一条线,在时间、空间之中把这条线联结起来,这就是我们命运的轨迹。
庄子这里说“成乎命”,既然有“成”,就有它的必然性。必然性在哪里呢?就是它的“始乎故,长乎性”。有了这个最开始的“故”,又有了这个渐渐成长的“性”,那么,这个“命”就有了它必然运行的惯性的力量。我们都是受“性”的鼓动而有所取舍。我不喜欢这个,我就不取这个;我喜欢这个,我就取这个,就天天围着这个转。这个就是“长乎性”,自然,“成乎命”也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