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November 22, 2021【好樂藝】一鑿花見,有大千——人間國寶傳統鑿花工藝大師 蔡德太【文摘】 1. 蔡德太是鹽工之子,童年時生活十分困苦,家中日日賒帳買米、買菜,只有在父母領鹽工月錢時,才能還清借貸。貧窮像枷鎖一樣,困窘得他無法跳脫,激發他從小就很想走出去、發展事業,做一個有成就的人。13歲時,他到五條港拜張永全為師,學習雕刻工藝,初學五個月,月薪只有50元,當時連買牙膏、牙刷、拖鞋等生活用品都要想很久,才敢下手。從早工作到晚,收工後還得負責燒熱水給師傅、師兄洗沐,每天都要做十幾個小時的勞力活,但是,他一心學藝,從未喊過苦。 2. 蔡德太:說「鑿花最困難的是在於如何讓創作本身看起來真實自然。」工藝的出發點是為了禮敬自然與美善的信仰,因此創作過程要秉持恭敬心,更要盡力展現作品的力道與美感,才能無愧於心。 3. 蔡德太能雕亦能畫,他的鑿花都是親自繪圖,為了學習前輩的彩繪技法,他特地收藏、研究潘麗水等知名彩繪大師的繪圖原稿,他熟知傳統木雕的技藝與知識,畫稿時對於空間佈局、題材安排或線條表現,均能掌握得宜,也擅長掌握技藝的表現形式。他用立體法雕刻,讓鑿花栩栩如生,繪圖時將當代的元素放入鑿花作品中,他說:「每一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特色語彙,藝術作品要留存我們這個年代的風格,讓後人尋步追索時代的證據。」 4. 鑿雕是寂靜孤獨的修行路,那刀刀雕琢,就是一種修行,很多時候只有藝師與木頭對話而已。從貧窘的鹽田長大,行過新加坡的百年古剎,看遍人生幾多風景,蔡德太說:「平凡、素樸的日子,是我最想追求的,但,我願盡一己之力,培養後進,用一槌一刀的鑿刻,傳承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印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November 21, 2021【好樂藝】起手無回是大師——人間國寶傳統泥塑工藝大師 杜牧河【文摘】 1. 杜牧河國小二年級就自學捏麵人,國小畢業後,就開始擺攤做捏麵人養家糊口,他說:「第一天擺攤,就賺十幾元,當時,高興得無法形容,所以,一輩子就離不開這條路了。」當時,他每天清晨3點,揹著捏麵人的木箱,從家裡走兩個多小時的清晨暗路,到鯤鯓早市做生意,然後轉到鹽埕,又繼續走到臺南的夏林路的「豬圈」擺攤,這樣,半天大約可以賺50、60元。 2. 杜牧河說:「年輕時,有一個好處:大膽,什麼事都敢嘗試。」他覺得,有嘗試,就有學習與長進的機會。 3. 他製作一尊神像之前,都會先研究這尊神祇的歷史故事,以動作、神韻、膚質、膚色生動的呈現神明的氣度與精神,所以他的作品總是栩栩如生,杜牧河強調,泥塑最重要的關鍵是:結構、造型、架勢。結構是製作泥塑時最先考慮的,堅固安全、結構比例都要顧到,泥塑才久長。 4. 他強調每一個人學一項功夫,不是自己𠢕,而是身邊有很多人的配合,才能有一點點小成就。所以,他認為藝術與做人也是一樣,都要謙虛為懷,因此,他總是笑咪咪地與每一位相逢的朋友分享生命的故事,他說:「年輕時,是為了生活在做藝術;中年時,是為了成就自己而做藝術;現在,年紀大了,是在拼責任感在傳承藝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0minPlay
November 20, 2021【好樂藝】巧匠的手與詩人的眼——人間國寶玉雕藝術大師 黃福壽【文摘】 1. 「我試圖在文化流變的當代,探詢能表達自我創作語彙的玉雕藝術,讓源遠流長、龐大璀璨的玉石藝術,有所傳承與創新。」這股對玉的熱愛與堅持,以及文化傳承的使命感,使得黃福壽透過不斷的自我學習、領悟進而突破玉雕的侷限,開創像海一樣寬闊的玉雕藝術領域。從事玉雕工作已歷48載,他的玉雕作品充滿生命與哲思,巧奪天工的精湛藝術獲獎無數,《歡天喜地》獲得文建會國家傳統藝術中心第二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優選,《生生不息》獲得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三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三等獎,《梁祝》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獎助而完成,這三件精品都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 2. 黃福壽觀玉心境48年,他說:「一個好的作品,要有匠人的手,和詩人的眼,用很高妙的技術來傳達心中感受到天地之美。」黃福壽心中、眼中、手中的玉不是靜冷的物件,而是活生生的靈魂,雕刻玉石時,他的工作就是用剪法與最大捨的精神,鑿去多餘的部分,喚起手中那塊玉的靈魂與美,有時,一塊七十幾公斤的玉最後只剩下兩公斤,一件作品一磨就是日日夜夜,不知多少歲月,玉雕是極需體力和眼力的工作,一個閃失,可能就是十幾萬的玉材和幾個月的功夫化為烏有,無盡的切磋琢磨,玉雕是磨玉,也磨人。 3. 黃福壽說:「我常常一個人工作到夜深人靜,不知不覺會和眼前那塊玉展開無盡的對話,每一塊玉是一個天地,一個生命,也藏著獨特的靈魂。」 4. 黃福壽曾以「蟬」為主題而雕玉,他說:「蟬在泥土中蜷伏多年,只為一季盛夏最高亢的吟唱,這種沈潛而精彩的生命,值得敬佩。」十年磨一玉的他,也是如此吧!審閱黃福壽每件精彩絕倫的玉雕,在薄透轉折但線條中,可以感受驚心動魄的撼動,讓人深知:這玉雕是精彩的詠蟬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4minPlay
November 19, 2021【好樂藝】火獅三變定乾坤——人間國寶傳統剪黏工藝大師 陳三火【文摘】 陳三火的作品雖然取材自傳統的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但是,他已經突破格局,以更近乎巴洛克式的誇張動態,抓住人物與故事在一瞬間的情緒張力。他有時也神來之筆,運用日常生活破瓶破罐上的文字,造成的反差與諧趣,因此,淬煉後的陳火三,藝術的造詣更臻奧妙的意境。陳三火說:「剪黏藝術這條路,我會做到無法在做為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4minPlay
November 18, 2021【好樂藝】當代魯班,心之藝——人間國寶傳統木雕工藝大師 陳啟村【文摘】 1.學徒的心法 前三年,陳啓村只做打掃、開關店門、燒煮洗澡水,學習應對,漫漫三年的日子過去了,年輕時覺得一事無成、委屈度日,後來,他才真正體悟學徒生涯不僅是技法傳承,更是心法傳承,三年時間,讓他的心態都改了,心也靜得下來,蹲得下,也熬得過,就可學習扎實的雕刻功夫了。四年是上天的考驗,他用心揣摩師兄的手法,一一銘記在心,這是用心在雕刻的,功力錘成的一段珍貴路途。第四年,他開始從磨刀、修光、開面等技法循序漸進學習雕刻佛像的真功夫,當他初試啼聲時,在擘刀與雕工上純熟的技巧很讓師傅嘆為觀止,其實,陳啓村在三年打雜的時間裡,除了動心忍性之外,也觀察師傅們的刻工技巧,每天把心法默記在心裡,為日後出師做好扎實的準備。 2. 19歲時,他開始全省走透透拍攝佛像之旅,走透透的旅程中,神像之美,舉手投足都讓他十分沈迷,他見識到福州派林起鳳、林邦詮、林福清等大師的雕塑風格,就像海納百川一樣地吸納並融合各家的優處與精神,為自己的佛像雕刻從傳統中再創新風貌。陳啓村說:「當年資訊不發達,一無所有的時空背景,卻一新追求窺見藝術之美,那份心路歷程,而今回想起來,是很珍貴的學藝本心。」一心求藝,險招盡出,求藝如求道,這是陳啓村成就大師之路的執著與堅持,因此,才能走出一條成功的大道。 3.謙虛學素描 他向畫家曾培堯學素描,嘗試在傳統神像中,注入現代寫實美學的人體比例。他說:「平面繪畫與立體雕塑是我創作過程不可或缺的對話關係。」在創作每一個作品前,他總是在腦海中揣摩各種人物的造型及風格,然後,沈澱出人物的點線面及神情,因此,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技法,更是心靈的豐富神韻。 4.雕像如我心 陳啓村有一尊牛樟木雕塑的《注茶半托伽尊者》(1998年),佛書上提及注茶半托伽尊者由於掃帚掃心地,自淨心地而開悟,除垢,則無欲,無欲則剛,此羅漢像眉宇神情,手掌、身形肌理特別讓人熟悉。陳啓村用一身木雕技藝,鐫刻一生錘鍊的愛與夢想,化尺木而成羅漢,那一尊羅漢器宇軒昂卻又凝定致遠的神情裡,我們彷彿看見當年那個聽不懂國語的小男孩,終於在藝術創作上獲得尊敬的如雷掌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
November 17, 2021【好樂藝】藝舞婆娑曼妙姿——藝姿舞集團長 郭玲娟【文摘】 1. 美工科系的養成,使她後來編舞時,特別有舞台佈局及色彩的概念,因此,郭玲娟說:「人生每走一步都是有意義的養分,不同的轉彎,會有不同的風景。」 2. 郭玲娟以尊崇大自然的精神,在文化傳統的長河裡,掬一瓢生命印記,也是舞在土地的詩歌與與詠嘆。郭玲娟說:「我的夢想是透過舞蹈到世界各地,傳揚臺灣的文化。」藉由她的努力,這個夢想宛如天女散花,嘉惠人間,正曼妙而婆娑地實踐美的願望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3minPlay
November 16, 2021【好樂藝】時光的裁縫師——金曲獎歌手 嚴詠能【文摘】 1. 獲得金曲獎之後,他持續走唱、創作不輟,多年來在農村廟埕唱了一場又一場,陪伴耆老、孩子,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把他當做是他們故鄉的人,嚴詠能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溫暖與肯定。」原本,他們只是想招阿公阿嬤出來聽唱歌,沒想到自己反而被他們安慰了,阿公阿麼們說:「那些人去亂沒關係,我家己共土地顧呼好,本若在,上重要!」那份安安靜靜地守護,改變了嚴詠能的想法,他發現除了用憤青聲竭力嘶的吶喊與憤怒走上街頭,還可以用溫暖的力量,把我們心中最想追求美好的幸福感,用歌聲喚出來。 2. 他在恆春駐點,陪伴恆春民謠促進會的長輩與小孩唱他們自己的民謠,也創新歌謠。他說:「歌有靈魂,會來敲門,我是民謠的子孫。」 3. 2012年嚴詠能出版《天公仔囡》專輯,他在粉絲專頁上說:「這是我很喜歡的專輯,只要你是在高雄,我會親自宅配,開車送過去。」所以他親筆彩繪的郵票,一張一張遞送,他從小港區先送,因緣際會,阿勳拿到的第一時間,就立即回訊分享彼此的感動,她對於土地的關心也透徹在聽到專輯之後的音樂評論裡,所以,嚴詠能說:「我覺得阿勳懂我。」 4. 阿勳的父親曾告訴她:「你若要結婚,就要找一個可以讓你敬佩的人。」然後,他對詠能說:「我對女婿的條件是:一,要會呼吸;第二,要特別;第三,要善良,而這三項你都有了。」所以,很放心地把女兒嫁給他。阿勳的父親很堅定地認為,一個人的語言,就有一條很堅定的鎖鏈,可以拉到他的心裡面,透過語言,能夠知道一個人的心,長什麼樣子,嚴詠能寫出來的歌,都那麼溫暖,如果你循著這些歌的線索,去找到他的心,你一定會看到他很溫暖的部分。阿勳說:「我佩服詠能的堅定、勇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November 16, 2021【好樂藝】飄撇的府城流浪漢——金曲獎歌手 謝銘祐【文摘】 1.唱歌給長輩聽 2005年開始,他和幾個朋友組成專門唱歌給老人聽的「麵包車樂團」,巡迴各地義務為長輩開唱,小黑說:「長輩一生努力打拼,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台灣的流行音樂不能只唱給年輕人聽。」於是他們自籌經費,開著朋友捐贈的破舊廂型車,義務為這群長輩演唱他們熟悉的老歌,也唱自己創作的新歌,14年來,演唱1200多場,216家社區活動中心或長照中心,至今仍在持續中。為老人做公益服務時,老一輩的故事、眼神、動作常成為他的創作來源,因此,他說:「我才是收穫最多的人。」許多時候,看到安寧病人拉著他的手央求再多唱一首,或是插管病患因為聽到他們唱歌而流下眼淚,都讓謝銘祐十分感動,所以他希望「唱歌給長輩聽」這件事繼續做下去。 2.寫歌 對於歌曲創作,謝銘祐有他獨到的見解:「歌是要在三、五分鐘就把一個故事說完,因此,一首歌是最有力的劇本。」他以「情、景、人、時、地」為綱領,放在一首歌裡說故事,他主張創作者,必須把很多情節有邏輯的濃縮,並且,把許多隱喻像魔鬼藏在細節裡,讓歌詞充滿畫面,一張遺棄的椅子、一盞沒有點亮的路燈,都比吶喊抽象的情緒,更容易引起共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November 15, 2021【好樂藝】飄撇的府城流浪漢──金曲獎歌手 謝銘祐【文摘】 1.唱歌給長輩聽 2005年開始,他和幾個朋友組成專門唱歌給老人聽的「麵包車樂團」,巡迴各地義務為長輩開唱,小黑說:「長輩一生努力打拼,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台灣的流行音樂不能只唱給年輕人聽。」於是他們自籌經費,開著朋友捐贈的破舊廂型車,義務為這群長輩演唱他們熟悉的老歌,也唱自己創作的新歌,14年來,演唱1200多場,216家社區活動中心或長照中心,至今仍在持續中。為老人做公益服務時,老一輩的故事、眼神、動作常成為他的創作來源,因此,他說:「我才是收穫最多的人。」許多時候,看到安寧病人拉著他的手央求再多唱一首,或是插管病患因為聽到他們唱歌而流下眼淚,都讓謝銘祐十分感動,所以他希望「唱歌給長輩聽」這件事繼續做下去。 2.寫歌 對於歌曲創作,謝銘祐有他獨到的見解:「歌是要在三、五分鐘就把一個故事說完,因此,一首歌是最有力的劇本。」他以「情、景、人、時、地」為綱領,放在一首歌裡說故事,他主張創作者,必須把很多情節有邏輯的濃縮,並且,把許多隱喻像魔鬼藏在細節裡,讓歌詞充滿畫面,一張遺棄的椅子、一盞沒有點亮的路燈,都比吶喊抽象的情緒,更容易引起共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November 14, 2021【好樣子】正港有勞力,乎人真多謝——臺南市政府勞工局 王鑫基局長【文摘】 1.野菜豬母奶稀飯的記憶 小學二年級,他就會起大灶、用柴火煮飯,農家生活裡,拔草、栽菱角、煮豬菜,餵豬、煨蕃薯等都是從小就養成的勞動力,他真實驗證孔子所說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那些農家的勞力日常:栽種菱角,剉甘蔗,擔蔗葉、揾火把當柴燒,彷彿早已內化在他生命血液裡,有人說:「局長的個性,像土地上務實的耕牛,總是惦惦做,惦惦成事,惦惦媠。」什麼苦活都做過了,當然也養成一身韌性、不畏艱難、願意承擔的個性。王局長至今還十分難忘童年時去甘蔗園裡挽拔野菜豬母奶,熬煮成稀飯,那股綿稠而獨特記憶口感,很土地的芳香氣味。 2.飼豬照起工 小時候,王局長的父母親也在操作農事時教育子女做事的態度。就拿「餵豬食」這件日常小事來說吧,小孩常為了要趕快收工,整桶倒在豬槽,一走了之,便痛快溜去玩耍去了,大人回來,看到噴得一塌糊塗的食槽,就知道:又偷懶了!總不免挨打一頓屁股。王鑫基局長笑著說:「父母潛移默化教我:做代誌若貪快就袂賺食!養豬照起工,要一勺一勺慢慢舀,才不會噴得一團糟。」這件小事從小就教會他做事按部就班,不能投機取巧。王局長所信奉的態度:「做人做事就是要實實在在。」 3.做有品德的人,很重要 民國65年他從軍中退伍那年,公賣局委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招考啤酒廠員工,王鑫基局長回憶當天有一個難忘的畫面:往臺南考場的火車上,坐滿即將應考的就業考生,放眼望去,每個人的手上都是一本《公民生活與道德》的小冊子。這本冊子的內容是生活倫理、尊師重道、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是全國招考公職人員的共同科目。在那個年代裡,徵選員工,不僅是揀選專業,更審視一個人的品性與敬業態度,做一個有品德的人,在那個年代裡,是生命的基本涵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