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播客邀请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的许医生跟我们一起讨论眼科健康的有关内容。第一期主要从拆解眼睛结构开始,许欢医生用“照相机”比喻生动解释了眼球各部位的功能:角膜如同镜头,虹膜控制光圈大小,晶状体负责调焦,玻璃体是填充物,而视网膜则是成像的底片。解析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病原理。讨论隐形眼镜与美瞳的隐患:超8小时佩戴损伤角膜,美瞳色素层或致发炎。
近视矫正手术的讨论中,许医生详细对比了激光手术和ICL晶体植入的适用场景:激光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度,适合角膜厚度足够者;ICL晶体植入可逆且不损伤角膜,更适合高度近视或角膜较薄人群。她强调,术前需通过全面眼部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选择正规医院以保障设备先进性和医生经验,降低手术风险。
儿童近视防控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许医生建议从出生起关注视力发育,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是关键,阳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可延缓眼轴增长。同时需监测“远视储备”——儿童3岁时约有+300度远视,随年龄增长逐渐消耗,过快减少可能预示近视风险。针对市面上的近视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A、叶黄素),她明确表示:正常饮食无需额外补充,这些成分缺乏防控近视的科研证据,不建议盲目购买。对于已近视的儿童,许医生提出科学干预策略:先通过散瞳验光区分真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且裸眼视力低于0.6需及时配镜,若视力在0.7-0.8可暂观察。防控手段上,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可抑制眼轴增长,OK镜通过夜间塑形角膜延缓近视进展,两者可结合使用,同时配合“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
【您将听到】:
00:05 节目开场Janice介绍本期主题为眼科健康及眼底疾病,邀请许医生分享青光眼、视网膜疾病及年龄相关眼病知识,并提及许医生的学术背景(10篇SCI论文、国自然基金项目参与)。
01:23 许医生解析青光眼和眼底病研究方向,用“照相机”类比眼球结构。
08:15 隐形眼镜VS框架眼镜:长期佩戴隐形眼镜(>8小时)易致角膜损伤、干眼及炎症
10:54 美瞳风险与近视矫正手术选择,介绍近视手术两类(激光/ICL晶体植入),
16:01 激光手术风险与医院选择建议
21:04 儿童近视预防:从出生开始监测远视储备变化、了解婴幼儿视力发育特点;
23:00 有关“近视补充剂”的疑问,后续展开讨论。
27:30 儿童近视干预措施与误区;许医生观点:维生素A/叶黄素正常饮食无需额外补充;假性近视需先鉴别,防控手段包括低浓度阿托品、OK镜及行为干预(如用眼习惯调整)。
【嘉宾介绍】
许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研究方向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学科为国内顶尖诊疗中心,年均完成复杂性玻璃体手术超5000例,50%为全国转诊疑难病例。许医生所在团队广泛开展23G、25G+微创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治疗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应用抗VEGF疗法、光动力学疗法等前沿技术。
【主播介绍】
Janice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深耕生物医药研发,拥有近15年的旅美学习和工作经历,是一位集科研才华与生活热情于一身的新锐生物科技创业者。她的学术成就斐然,发表了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在美国硅谷和中国苏州创办公司N1 Life。Janice的朋友圈堪称"联合国",遍布世界各地,既有行业翘楚,也有四海为家的天涯游子。作为【AirDrop 从天而降】的常驻主播,Janice将为听众带来她在科技、创业和生活探索等方面的经验和洞察,与各领域的嘉宾探讨前沿科技和人生哲学。
「剪辑」Olina
「监制」Janice
「音乐」Thank You (Dido)
「在这里找到我们」
收听渠道:小宇宙|喜马拉雅 | 知乎播客
海外渠道:Spotify | Apple Podcast
微信公众号:AirDrop从天而降
小红书:斯坦福博士Janice
~~~~~~~~~~~~~~~~~~~~~~~~~~~~~~~~
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哦~
5
33 ratings
本期播客邀请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的许医生跟我们一起讨论眼科健康的有关内容。第一期主要从拆解眼睛结构开始,许欢医生用“照相机”比喻生动解释了眼球各部位的功能:角膜如同镜头,虹膜控制光圈大小,晶状体负责调焦,玻璃体是填充物,而视网膜则是成像的底片。解析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病原理。讨论隐形眼镜与美瞳的隐患:超8小时佩戴损伤角膜,美瞳色素层或致发炎。
近视矫正手术的讨论中,许医生详细对比了激光手术和ICL晶体植入的适用场景:激光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度,适合角膜厚度足够者;ICL晶体植入可逆且不损伤角膜,更适合高度近视或角膜较薄人群。她强调,术前需通过全面眼部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选择正规医院以保障设备先进性和医生经验,降低手术风险。
儿童近视防控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许医生建议从出生起关注视力发育,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是关键,阳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可延缓眼轴增长。同时需监测“远视储备”——儿童3岁时约有+300度远视,随年龄增长逐渐消耗,过快减少可能预示近视风险。针对市面上的近视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A、叶黄素),她明确表示:正常饮食无需额外补充,这些成分缺乏防控近视的科研证据,不建议盲目购买。对于已近视的儿童,许医生提出科学干预策略:先通过散瞳验光区分真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且裸眼视力低于0.6需及时配镜,若视力在0.7-0.8可暂观察。防控手段上,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可抑制眼轴增长,OK镜通过夜间塑形角膜延缓近视进展,两者可结合使用,同时配合“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
【您将听到】:
00:05 节目开场Janice介绍本期主题为眼科健康及眼底疾病,邀请许医生分享青光眼、视网膜疾病及年龄相关眼病知识,并提及许医生的学术背景(10篇SCI论文、国自然基金项目参与)。
01:23 许医生解析青光眼和眼底病研究方向,用“照相机”类比眼球结构。
08:15 隐形眼镜VS框架眼镜:长期佩戴隐形眼镜(>8小时)易致角膜损伤、干眼及炎症
10:54 美瞳风险与近视矫正手术选择,介绍近视手术两类(激光/ICL晶体植入),
16:01 激光手术风险与医院选择建议
21:04 儿童近视预防:从出生开始监测远视储备变化、了解婴幼儿视力发育特点;
23:00 有关“近视补充剂”的疑问,后续展开讨论。
27:30 儿童近视干预措施与误区;许医生观点:维生素A/叶黄素正常饮食无需额外补充;假性近视需先鉴别,防控手段包括低浓度阿托品、OK镜及行为干预(如用眼习惯调整)。
【嘉宾介绍】
许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研究方向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学科为国内顶尖诊疗中心,年均完成复杂性玻璃体手术超5000例,50%为全国转诊疑难病例。许医生所在团队广泛开展23G、25G+微创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治疗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应用抗VEGF疗法、光动力学疗法等前沿技术。
【主播介绍】
Janice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深耕生物医药研发,拥有近15年的旅美学习和工作经历,是一位集科研才华与生活热情于一身的新锐生物科技创业者。她的学术成就斐然,发表了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在美国硅谷和中国苏州创办公司N1 Life。Janice的朋友圈堪称"联合国",遍布世界各地,既有行业翘楚,也有四海为家的天涯游子。作为【AirDrop 从天而降】的常驻主播,Janice将为听众带来她在科技、创业和生活探索等方面的经验和洞察,与各领域的嘉宾探讨前沿科技和人生哲学。
「剪辑」Olina
「监制」Janice
「音乐」Thank You (Dido)
「在这里找到我们」
收听渠道:小宇宙|喜马拉雅 | 知乎播客
海外渠道:Spotify | Apple Podcast
微信公众号:AirDrop从天而降
小红书:斯坦福博士Janice
~~~~~~~~~~~~~~~~~~~~~~~~~~~~~~~~
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哦~
315 Listeners
444 Listeners
179 Listeners
166 Listeners
198 Listeners
1 Listeners
30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140 Listeners
42 Listeners
211 Listeners
27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