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历史就是这样,其间充满了偶然性。齐襄公风生水起地在称霸的道路上前进的时候,突然就被截止了。然而当我们通过认真的阅读,并在读后仔细地思考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又会惊讶地发现蕴含在其中的必然。其实,历史在细节这个维度上是不可能绝对真实的,而它有益处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深思后所得到的道理,这是十分有益于成长的。在这一年鲁庄公就预见到了未来,他的成长多半也是得益于认真地学习和深深地思考。|
进入到鲁庄公8年
1 齐鲁伐郕
經
1
八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
①陈、蔡背约
郕在鲁北,鲁庄公要讨伐郕国。可是单以鲁国之力难以取胜,他就约陈国和蔡国一起出兵。从地图上看,陈国和蔡国在鲁国之南,郎地也在鲁国南部,漷水之阳(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与山相反),所以鲁庄公率领军队在郎地等待陈、蔡,欲与之汇合之后,一同伐郕。为什么要约陈国和蔡国呢?鲁国的算盘是“若近国则助我,而又与我争郕”,就是临近的国家如果来帮助鲁国伐成,打下来之后接着就会与鲁国争夺胜利成果,而陈、蔡离着远,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陈、蔡当然也不傻,知道鲁国的算计,当然不会来。可是又不好断然拒绝而得罪鲁庄公,所以就约好而背约。这就好比甲向乙借钱,乙当面满口答应,然后手机就再也打不通了。其实陈、蔡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当面拒绝面子上过不去,出兵又实在没有好处,所谓“越国鄙远,自知其难”,所以就只有背约了。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曾经写过楚汉相争时也有这样的事情
汉高祖与韩信、彭越期会共击项羽。信、越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高祖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自陈以东付海尽与韩信,睢suī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高祖从其言,韩、彭皆至,卒灭楚。嗟乎!天下皆以利动者也。鲁欲籍陈、蔡之力以胁齐,而不使陈、蔡得与其利,此汉高祖不能得之韩、彭者,而谓鲁庄公能得之于陈、蔡哉?
道理很简单,就是管理学上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说得通俗点就是要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經
2
甲午,治兵。
傳
1
八年春,治兵于廟,禮也。
②治兵
既然陈国、蔡国不来,鲁庄公就自己回国备战。所谓“治兵”,相当于今天的军事演习。谷梁传有“出曰治兵,习战也;入曰振旅,习战也。”后人解释出和入为“出则幼贱在前,贵勇力也;入则尊老在前,复常法也。”总之整军振旅就是“选车徒、教战法、习号令”,治兵主要是“习号令”。为伐郕做准备。
經
3
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③伐郕受辱
陈、蔡不来,鲁庄公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齐国合作。夏天的时候,齐、鲁的军队就包围了郕国。郕国却向齐国投降,而没向鲁国投降,而且齐侯还接受了郕国的投降。鲁国白辛苦一场,这也正式鲁庄公约陈、蔡的原因之所在,结果鲁国忙活了半年,却给齐国做了嫁衣裳。
經
4
秋,師還。
傳
2
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可。我實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皋陶邁種德,德,乃降。’姑務脩德,以待時乎!”
秋,師還。君子是以善魯莊公。
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二国同讨而齐独纳郕”,面对“齐侯之不义”,庆父就要和齐国开战。这时候年轻的鲁庄公(22-23岁)表现出了沉稳和睿智。主动承担责任,“齐师何罪?罪之我由”,这个局面都是我的责任。然后引用了尚书,尚书是非常难的文献,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jí屈聱牙”,整个《左传》没有几处引《尚书》的,可见鲁庄公这些年没少用功学习。庄公这翻话不仅引经据典、三观正,而且见底非凡,他的结论是“姑務脩德,以待時”,先修炼内功,等待时机。他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政治智慧,因为齐襄迟早是要出事儿的。
2 齐襄公之死
經
5
冬十有一月癸未,齊 無知弑其君諸兒。
傳
3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
① 欺压臣下
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
② 得罪巨室
在政权的巩固期的行事过激,这是好多后世即位新君的教训,孟子所谓“为政不难,不得罪与巨室”,对于既得利益的清除是要讲求方式方法的,过激是下策。
在春秋时代,诸侯国君的二子之中,太子和其他的二子的待遇是不同的,《管子》有“选为都佼jiǎo,冒之以衣服,旌之以章旗,所以重其威也。”齐僖公由于特别喜欢公孙无知,就提高了他的地位,也就埋下了祸根。之前有卫国州吁之乱等等例子,这次齐襄之死也是如是原因。
連稱有從妹在公宫,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汝爲夫人。”
③ 美女间谍
连称的堂妹在齐襄的宫中,也被拉拢作为间谍。所谓“使间公”的间,在此为去声,侦察的意思。就是把齐襄公的行踪都一一记录并汇报给反叛者。
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shǐ。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隊于車。傷足,喪屨。
④ 鬼怪作祟
公子彭生,就是拉杀鲁桓公,即鲁庄公父亲之力士,后被齐侯杀死定罪者。齐襄公一定是内心有愧于彭生,甚至有惧于彭生,所以心中先有鬼,而后鬼生焉。
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于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鬭,死于門中。石之紛如死于階下。遂入,殺孟陽于牀。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無知。
⑤ 忠仆拼死抵抗
整个弑君的场面犹如有监控录像一样,《左传》描写得十分简练而清晰。先是齐襄公迁怒于侍人费,鞭打费出血。可是费在遇到弑君贼人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采取了抵抗的行动,可谓忠心耿耿。最后,费死在门中,石之纷如死在阶下,在床上伪装成齐襄公的孟阳也死于刀下,最后齐襄公于门后露足而暴露,也死于贼人刀下。
从一个领导用人的情况,就可以反应出其为人。从这些终仆来看,齐襄公不失为一位英主。从他杀高渠弥干涉郑国内政,到逼迫纪国就范,纳卫惠公来看,齐襄公的功业卓著。他基本上继承了齐僖公的国策,进一步发展了齐国的国力,为他之后的齐桓称霸打下了基础,开拓的霸政的道路。后面好多齐桓公的霸主做法,都属于“齐襄公模式”。
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
⑥ 二弟出奔
实际上,齐襄公出事儿是大有先兆的,用《左传》的说法就是“无常”,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破坏规则无底线。“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皆出奔。公子纠与管仲、召忽奔鲁,公子小白和鲍叔奔莒。
关于齐桓与管仲的这段历史,可以参见这周的彩蛋——《管子·大匡》。
进入到鲁庄公9年
庄公九年可以说就一件大事,就是争夺齐国的君位。
1 齐桓元年
傳
庄公八年
4
初,公孫無知虐于雍廩。
經
庄公九年
1
九年春,齊人殺無知。
傳
1
九年春,雍廩殺無知。
①齐杀无知
去年十二月弑襄公上位,转过年春天无知就被齐人杀掉了。雍廪有两说,一是雍廪是人,是一位鲁大夫,他是无知的食邑,既渠丘的宰;一是雍廪是邑,而杀无知的是雍廪地方的人。总之,无知的被杀使得齐国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权力真空,争夺君位的争斗开始。公子纠的支持者是鲁庄公,公子小白的支持者是齐国的国、高二卿族,一场权力的游戏开始了。
經
2
公及齊大夫盟于蔇。
傳
2
公及齊大夫盟于蔇,齊無君也。
經
3
夏,公伐齊,納子糾。齊 小白入于齊。
傳
3
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公自莒先入。
②鲁纳子纠
无知一死,齐国内部的公子纠一党就立刻派人去鲁国迎公子纠返齐继位,当然鲁庄公要派军队支持公子纠。所以,庄公在鲁地与齐国的大夫盟誓,并派大军进入齐国,护持公子纠继位。同时,“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莒国离齐国近,所以小白先回到齐国即位。
蔇地不应该是谭图所定,应该在衮州附近比较符合情理
經
4
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③桓公初定
到了秋天,春秋经书“葬齐襄公”,说名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应该在齐国初步安定了下来。
5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
6
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
傳
4
秋,師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傳
5
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于生竇。召忽死之。
④桓公夺位
庄9-乾时 堂阜 洙水.jpg
八月,齐国君位的争夺进入到了决战,应该是拥护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和拥立齐桓公的齐国军队在乾时进行了一场决战,这场战争以鲁国的惨败告终。鲁庄公丧失了战车,自己驾轻车逃走。他的戎御和车右,保持着他的旗帜诱骗齐军而掩护鲁庄公逃跑,最后都被齐军俘虏了。史记·齐世家说“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从地图上看,乾时离齐都临淄很近,这支深入敌境的鲁军,在战败下又孤立无援,应该是全军覆没了。所以在齐国“不然,将围鲁”的威胁下,鲁国几乎是服服帖帖地听命于齐国的命令,才有了杀子纠,归管仲的事情。
史记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秋,与鲁战于乾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
傳
5
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国语
齐语第六
1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鮑叔對曰:「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桓公曰:「若何?」鮑子對曰:「請諸魯。」桓公曰:「施伯,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則予我矣。」桓公使請諸魯,如鮑叔之言。
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莊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莊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曰:「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
⑤管仲归齐
2 浚洙防齐
經
7
冬,浚洙。
最可怕的威胁是“不然,将围鲁”,所以曲阜的护城河被疏浚一番,也就是深池高垒,以俱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