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古人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如今的时代下,不读书还是可以生活的下来但不得不承认,人平时缺少了学习成长,自然在生活的很多地方不免还是会吃点亏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提是:你也要知道树种在哪呀……... more
FAQs about 读书笔记分享【一生伏首王阳明】:How many episodes does 读书笔记分享【一生伏首王阳明】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 episodes available.
February 22,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害怕犯错,害怕的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总是会放一些错,因此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知错能改是【致良知】的表现。王阳明曾经告诉学生:凡事要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可以将这种反求诸己的忏悔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忏悔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你可以在忏悔中思考过去所有过失,让这一切透过时间的作用变成神圣的永恒。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多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确实承认错误只需要几分钟,但有些过错要改正,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总是难免会犯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要如何面对我们的过错。如果连自己的过错都不承认,又谈何改错,其后果也必定会一错再错。如果可以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笔财富,我们的良知就可以保持豁然明亮,进而轻松应对任何事情。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2minPlay
February 22,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过,多予过上用功,就是補甑,其流必归予文过】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过于在那个过错上用功,就像是補破的饭碗,必然会有文过饰非的弊端。这也是许多人在自省以后经常犯的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自省有错误的认知;自省不是为了帮助演饰错误,而是彻底的改正错误。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写到【文过饰非】说的是:人们用漂亮的言语,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做事,难免会有过失出现。问题在于怎样对待已经出现的过失: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问题是什么就承认什么,有多大就说多大,绝对不会故意掩饰和扭曲事实。另一种态度是报喜不报忧,用虚伪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既是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很容易放大错误带来后果都是事与愿违。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自省的时候,只看到过失和错误的负面影响,忽视了正面的价值。总害怕犯错,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以至于只想避免做错事,就难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接触新的技术,不接受新的事物,就会试图掩饰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勇敢的去克服它,因此就总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越来越糟糕,所谓不进则退。王阳明说到: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就坦然面对,努力改正;如果竭力去掩饰错误,就像补已经破碎的饭碗一样,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发展也没有益处,这才是自省的真谛。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3minPlay
February 21,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不迁怒,不贰过】王阳明这么评价颜回:他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会两次犯同样的错,也只有【未发之中】的人可以做到这样。【未发之中】源自【中庸】,意思是喜怒哀乐的情感不会表露出来,也不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观点。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说:【颜回很好学,而且他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过失和犯错的事,不是千方百计辩解,要不就是强调客观怨天尤人,也有些人认为过失和错误,人皆有之不足为怪。就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产生的根源,下次势必还会再犯错。【易经】上说【日新之谓盛德】: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就是最高尚的品德。【行无贰过】是【日新】的基础,如果不犯同样的错误难以做到的话,又谈何有新的进步。王阳明强调【自省】和【慎独】,这2点都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反复犯错的重要方法。善于【自省】,才可以牢记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做到【慎独】,精神力量会越来越强大,而不至于优柔寡断,最终又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我们人之所以犯同样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世事百态繁杂难以精确掌握,更重要的是因为不善于自省。越是不善于反思和总结,缺乏自制力,犯同样错误的机率就会越高;性格坚定沉稳而善于自省的人,反复犯错的机率也就会低很多。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3minPlay
February 21,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王阳明对弟子们说: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骄傲自满,人心中若装满了骄傲自满,就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为子女的骄傲自满必不孝,为臣子的骄傲自满必会不忠诚,为父母的骄傲自满必定会不慈爱,朋友骄傲自满必会不守信。所以,孔子的弟子像和丹朱都不是贤明,因为骄傲自满而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各位要经常体会这个道理。人心本是精明纯净的,没有丝毫的沾染,是因为【无我】,如果心里装了【我】自己,就有了骄傲自满之心。古代的圣贤都是【无我】境界。孔子曾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娇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又吝啬小气,那其它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孔子反对骄傲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曾说:【九牛一豪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也就是在告诫人们: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骄傲自满,你可以做到的,别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你可以想到的,一定也有人会想得到,甚至比你考虑的更周全。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的见解有时候只是大众心照不宣的共识,你做成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3minPlay
February 16,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威被公司升迁为企划科科长,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升迁的征兆,对那些和李威在同一间办公室,相处好几年的其他同事来说真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想到平日能力不分上下暗中竞争的同事,如今成为自己的主管,总是让人感到不是滋味。企划科的几个同事就在李威的背后说:【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他升官?】不服气与嫉妒全部脱口而出,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把李威数落得一无是处。孟刚是刚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看见大家说的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出一些李威的坏话,例如:说他办事拖拉,疑心太重之类的话。其中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同事王某,尽管他在背后说了李威的坏话比谁都厉害,可是一转身,他就把大家说李薇坏话的事情,讲给李威听。李威心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孟刚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才来公司几个月,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李威对孟刚很冷淡,而且经常藉故刁难他。可怜孟刚大学毕业,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威的指责和刁难,成为背后说是非的牺牲品。背后议论人者,有些人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作一种消遣,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这种人大多数时候没什么不良企图,只是图口舌之快,可是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无意中说的话,很可能会被有意者断章取义,成为攻击别人和自己的武器,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该辩证的去看,被议论的滋味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强加给别人呢?喜欢议论别人的人,总会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可以明察秋毫,对自己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往往就是看不到,这样一来缺点无法得到改正,长此以往就会阻碍自身发展。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王阳明说:是与非相差并不遥远,但是只差毫厘就有本质的变化。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只是在一念之间。既然这样,不如少谈论一些是非,多一些对自己的省思,更好的完善自我。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3minPlay
February 16,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责备他人VS自我反省】有一个朋友经常容易生气而责备别人,王阳明告诉这个朋友:【你要学习反省自己,如果只是责备别人,只能看见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可以反身自省,就可以看到自己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哪里还有空闲时间来责怪别人?】这个朋友听了以后,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王阳明又说:【你今后不要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只要你想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谈论别人的是非,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古人曾经如此告诫世人:【懂得时时检视自己的人,哪有功夫去挑剔别人。】孔子也曾经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个人犯了错误,或者在被别人指出不足的时候,是极力辩解还是坦言承认?一个人在被他人误解时,是云淡风轻置之一笑,相信清者自清,还是怒火中烧指责他人?一个人在面对他人错误时,是选择宽容还是批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事情,背后议论别人也不是正人君子的作风。做人应该要光明磊落,有话就当面说,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搬弄是非,不仅是害人,同时也是在害己,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不要去做损人不利己之事。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2minPlay
February 15,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认为存天理去私欲,其精微之处必须随时反省体察克制,才可以逐渐有所得。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经常反观自省,才可以认识和改善自己。正如一个东西用磅秤量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人们透过自我反省和检查,就可以【自知己短】进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孔子的学生曾参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从三个方面反复检查自己:替人办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认真温习?他就是这样每天自省,长处继续发扬,有缺点及时改正,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和品德高尚的贤人。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以随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跳出自己的局限来重新观看和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和随时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个智慧树,只有生根在思维里,才可以与你的神经相连,为你提供源源不断地智慧。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2minPlay
February 14,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孔子为九千鎰纯金】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刘德章向王阳明表达自己的一个疑惑,问到:【先生以纯金比喻圣人,以金的分量比喻圣人的才智大小,用炼金比喻学者的休养功夫,最为深刻准确。只是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的纯金,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的纯金,似乎不太妥当。】对此,王阳明回答:【你是从外在形式上去考虑问题,进而有意为圣人争些分量。如果不是这样,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纯金也不为多,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纯金也不为少。圣人之所以为圣,重点在于他们的内心是否精一纯明,而不是在于他们心智的大小。只要心至纯至金为天理,就是圣人。如果谈到他们的才能气魄,怎么可能相同?后世儒生只在才能上作比较,因此兑变为只考虑功利。如果消除比较才能的私心,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在存养天理上下功夫,就会功德圆满:能力大的做出大的成就,能力小的做出小的成就,无须依靠外力,无不完美纯粹,这才是踏实而明善诚身的事情。】生活中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一些人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不是很大,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平衡;如果自己比对方好,心里就容易产生骄傲感;如果自己不如对方,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痛苦;更有甚者,会因为嫉妒而诋毁那些比自己出众的人。人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而滋生出来。其实世上本无事,实是庸人自扰之。别人在熟知的领域超过你,并不表示你技不如人,只能表示你不了解某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其他方面,你可能比他人强,想明白这些,也就没有心结。总之,只要跳出【与别人比较】的心理,才可以成为自己的独立自我。如果无法消除与人比较才能的私心,至少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不仅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清自己的生存价值,也就可以知足常乐,真正达到王阳明所说的【人人自有,个个圆成】的境界。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3minPlay
February 13,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龙场悟道】王阳明在被贬到偏远的龙场以后,并未因为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而痛苦不堪,而以平和心态面对。正如他在【何陋轩记】中写的那样:【孔子当初想居住在九夷,弟子们都认为九夷环境太简陋,不宜居住。孔子认为,君子居住在那个地方,就会用君子之风去影响当地的人们,把文化传播到那里,改变那里的习俗,哪里还会简陋?】 王阳明被贬到龙场驿站,龙场在古代是蛮荒之地,到现在那里的生活条件依旧很落后。王阳明说:【人们都以为我这个从繁华的都市来的人,难以在这个简陋的地方居住,然而我却在这简陋的环境里安然处之,以苦为乐。】根据当时随同王阳明前往的弟子说:龙场简直就是野生动物园:毒蛇遍地,野兽奔走,在路上行走不小心就会踩到蛇的尾巴,每天早上醒来,由于山中的空气夹杂毒气,经常使人感到胸闷和头痛欲裂,而且山中大雾弥漫很难看清道路,行走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摔的头破血流,更糟糕的是,因为龙场驿站年久未修已经没有房子可供居住,王阳明和弟子们为房子问题花费许多心思。他们先是搭一个茅草棚栖身,但是考虑到容易被野兽袭击,又选择一个山洞住下,但是山洞太阴冷潮湿,王阳明的随从弟子们生病了。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王阳明仍然十分乐观,没有半句怨言,后来将居住的山洞命名为【阳明小洞天】。他亲自劈柴、打水、煮粥、照顾生病的随从弟子们,还为他们唱家乡小调,以抚慰他们低落的心情。他还教当地的居民们如何建筑稳固的房子,教他们如何种粮食,丰收翻倍。当地居民也帮忙到山里砍伐木材,帮他搭建房屋,王阳明将其名为【龙冈书院】。王阳明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过着富裕的生活。来到龙场这样的恶劣环境,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还可以【安贫乐道】独守内心的清净,在龙场开悟和讲学中独创心学。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3minPlay
February 13, 2023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声名,谤之谋也】王阳明先生两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没有获得功名,他没有像其他莘莘学子呼天抢地,或心灰意冷,他的态度可谓卓尔不群,他说:【我着实有些难受,但不是因为没有考中,而是因为不能为国家效力】。1.他的【心志坚定】是因为读书做圣贤是他的人生第一等大事,2.【志不在名】纵观他的政治生涯,全心全意为国家尽忠效力,为百姓谋福。正因为这样,他成为备受后人推崇的名臣和圣贤。古人云:【声名,谤之谋也】是说,人们经常为名声这个虚名所累。 虚名者,有名无实,或是要名不在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王阳明和学生讨论有关【名】的问题时,他说,如果一味地力追名声,就不会懂得真实纯朴的道理,人生就会徒增烦恼。【圣贤不是没有功业气节,,他们只是遵循天理,这就是道,圣贤不是以【功业气节】而闻名。】真才实学的人不需用【功业气节】一些需名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人生太短暂,要做的事情却很多,放眼未来,脚踏实地,终将会达到人生的制高点的。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more2minPlay
FAQs about 读书笔记分享【一生伏首王阳明】:How many episodes does 读书笔记分享【一生伏首王阳明】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