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anuary 24, 2025EP158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第11集44 minutesPlay[ 第11集 ] 走入記憶,回到過去,發現根源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 第11集日期:2018.12.10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與News98共同合作,【張大春泡新聞】 之 「小說大學」聽知名作家張大春暢談小說。針對12個小說技巧、主題、題材以及美學上的課題,用12家小說作品為實例,做個別的分析和解釋。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我的老台北》等。--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ShareView all episodesBy 洪建全基金會January 24, 2025EP158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第11集44 minutesPlay[ 第11集 ] 走入記憶,回到過去,發現根源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 第11集日期:2018.12.10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與News98共同合作,【張大春泡新聞】 之 「小說大學」聽知名作家張大春暢談小說。針對12個小說技巧、主題、題材以及美學上的課題,用12家小說作品為實例,做個別的分析和解釋。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我的老台北》等。--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 第11集 ] 走入記憶,回到過去,發現根源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 第11集日期:2018.12.10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與News98共同合作,【張大春泡新聞】 之 「小說大學」聽知名作家張大春暢談小說。針對12個小說技巧、主題、題材以及美學上的課題,用12家小說作品為實例,做個別的分析和解釋。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我的老台北》等。--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January 24, 2025EP158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第11集44 minutesPlay[ 第11集 ] 走入記憶,回到過去,發現根源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 第11集日期:2018.12.10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與News98共同合作,【張大春泡新聞】 之 「小說大學」聽知名作家張大春暢談小說。針對12個小說技巧、主題、題材以及美學上的課題,用12家小說作品為實例,做個別的分析和解釋。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我的老台北》等。--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 第11集 ] 走入記憶,回到過去,發現根源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 第11集日期:2018.12.10張大春泡新聞之小說大學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與News98共同合作,【張大春泡新聞】 之 「小說大學」聽知名作家張大春暢談小說。針對12個小說技巧、主題、題材以及美學上的課題,用12家小說作品為實例,做個別的分析和解釋。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我的老台北》等。--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