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隆講堂

EP180 台灣的文化與地景│第3講│馬以工主講


Listen Later


[ 第3講 ] 郁永河的《裨海記遊》〜康熙中葉的台灣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台灣的文化與地景 第3講


日期:2021.10.8


馬以工主講 幾番踏出阡陌路--台灣的文化與地景 


都說台灣地質歷史很年輕,究竟有多年輕?台灣過去有多少個名字?為何叫台灣?Formosa是那國人命名的?那幾個外國統治過台灣?他們留下了什麼?誰理解長期被壓迫的台灣原住民?有多少族?如何分布?


從陳第1603年寫的《東番記》到今天的台灣,經歷了巨大的改變,從原住民的角度看漢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及日本人都參與了這場改變,1990年後又一波被稱為新住民的移民,據內政部統計約65萬,勞動部統計到2019年底外勞(移工)人數近70萬,同樣到2019年底台灣原住民僅57萬餘。

從1603到1945年間的改變大抵已明朗, 本次課程簡略地概說這近350年,如何踏出台灣的阡陌路。



馬以工

歷任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主任、行政院環保署環評會委員、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文建會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監察委員等。

著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自然之美》、《自然保育》、《環境科學入門》等。曾獲第一屆、第二屆時報文學獎優勝,金鼎獎,吳三連文藝獎,十大傑出青年獎等。




【綱要】

●郁永河於1698年將他前一年奉旨採硫過程寫成《裨海紀遊》一書

●《裨海記遊》清初台灣的人文與地理的珍貴資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敏隆講堂By 洪建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