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 第1講 (上)
日期:2021.10.7
---
講授大綱
一、巴哈(1685-1750)所處的時代背景
巴洛克時期(1600-1750)古典音樂發展的歷史轉折:從調式音樂到調性音樂器樂音樂開始發展
關鍵詞: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樂種(Genre)
二、巴哈對古典音樂發展的歷史貢獻
奠定古典音樂調性音樂24個大小調的可行性與其characters代表創作:〈平均律〉(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欣賞曲目:〈平均律〉No. 5 D大調,BWV 850 ;No. 6 D小調,BWV 851
播放版本 Glenn Gould (顧爾德), 鋼琴
三、開啓小提琴家族無限的可能性
— 聖經中的聖經〈夏康舞曲〉(Ciaccona)與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巴哈,第二號小提琴獨奏組曲/夏康舞曲,D小調,BWV 1004
播放版本 Sigiswald Kuijken,小提琴
巴哈,第六號大提琴獨奏組曲,D大調,BWV 1012
播放版本 Pieter Wispelwey,大提琴
四、建構不同器樂聲音組合的競合關係 —協奏曲(Concerto)
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BWV 1043
播放版本
Jacha Heifets & Eric Friedman ,小提琴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Malcolm Sargent 爵士,指揮
巴哈,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D大調,BWV 1050
播放版本 La Petite Bande/Sigiswald Kuijken,指揮
---
彭廣林主講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
聆聽 Dorian 音樂 , 鼓勵培養自我節制的美德與勇氣
《多利安》調式音階排序的第一個音是Re(學名是D),當十八世紀初,西歐古典音樂開始進入調性音樂,以Re為主音的D大調D小調的音樂創作,延續了柏拉圖的理想境界,為當代的古典音樂帶來了正向的、好的音樂能量。
本期古典音樂講堂系列講座,挑選了巴哈、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西貝流士與馬勒等指標型調性音樂作曲家們所創作的D大調與D小調的音樂,透過解析聆聽這些大師們的經典之作,開啓二千二百年前柏拉圖《理想國》中,鼓勵自我節制的美德與勇氣的精神世界。
彭廣林
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工作者,自小接受完整的音樂教育。
從光仁音樂班、國立藝專音樂科,到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
現任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兼任教授,臺北弦樂團藝術總監 。
自1995年11月開始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什麼是音樂」,深獲好評,樂迷稱他為「音樂大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