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隆講堂

EP194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第4講 (上)│彭廣林主講


Listen Later


[ 第4講 ] 樂聖貝多芬的音樂(上)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 第4講(上)


日期:2021.10.28

---

講授大綱


亂世出英雄,貝多芬是古典音樂的英雄!


如果我們是身處在1780-1830年的歐洲人,恐怕對於所謂亂世的感受,會遠超過我們生活在當下台灣的人所能想像的。之所以稱這50年為亂世,不僅僅只是因為它是單一層面上衝突矛盾的現象而已。生活在這50年的歐洲人,面對的是從國家(帝國)到個人全面性的翻轉,而活在當下的每個人都被情勢所迫,had to make their own choice !


〈法國大革命〉不只是〈啓蒙運動〉的必然結果,更㸃燃了那80%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常民百姓~這一把火一路燒至今日,從拿破崙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中間發生多次不同類型的區域戰爭),越燒越烈!烈到可能把整個人類文明都給燒了。這就是1780年,20歲的貝多芬(1770-1827)的處境,而他選擇面對的方式,是超凡入聖的!他的音樂,為身處亂世中,世世代代無奈的人們,帶來了英雄般的正向能量,鼓舞人類社會,一次又一次的度過難關。因為第九號交響曲的D大調〈快樂頌〉,早已為人類文明譜好了勝利的樂章,只待不同世代的人們,來實踐這世界大同的理想願景。


貝多芬三個創作時期中的"多利安"作品


(一) 第一創作時期(~1802)


● 第七號鋼琴奏鳴曲,D大調,Op. 10 No. 3

● 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D小調,Op. 31 No. 2

鋼琴:Vladimir Ashkenazy

● 第一號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D大調,Op. 12 No. 1

鋼琴:Vladimir Ashkenazy 小提琴:Itzhak Perlman

● 第三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Op. 18 No. 3

Alban Berg 弦樂四重奏


(二) 第二創作時期(1802-1815)


●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 61

小提琴:海飛茲;波士頓交響樂團/Charles Munch,指揮


(三) 第三創作時期(1815-1827)


●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D小調,Op. 125

紐約藝術家合唱團/紐約愛樂交響樂團/Zubin Mehta,指揮

---


彭廣林主講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


聆聽 Dorian 音樂 , 鼓勵培養自我節制的美德與勇氣


《多利安》調式音階排序的第一個音是Re(學名是D),當十八世紀初,西歐古典音樂開始進入調性音樂,以Re為主音的D大調D小調的音樂創作,延續了柏拉圖的理想境界,為當代的古典音樂帶來了正向的、好的音樂能量。


本期古典音樂講堂系列講座,挑選了巴哈、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西貝流士與馬勒等指標型調性音樂作曲家們所創作的D大調與D小調的音樂,透過解析聆聽這些大師們的經典之作,開啓二千二百年前柏拉圖《理想國》中,鼓勵自我節制的美德與勇氣的精神世界。



彭廣林

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工作者,自小接受完整的音樂教育。

從光仁音樂班、國立藝專音樂科,到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

現任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兼任教授,臺北弦樂團藝術總監 。

自1995年11月開始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什麼是音樂」,深獲好評,樂迷稱他為「音樂大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敏隆講堂By 洪建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