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隆講堂

EP198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第6講 (上)│彭廣林主講


Listen Later


[ 第6講 ] 國民樂派的音樂(上)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 第6講 (上)


日期:2021.11.11

---

講授大綱


從十九世紀國民樂派的興起,回溯西歐古典音樂發展的脈絡


無庸置疑地,歐洲文化的發展傳承,是從以地中海沿海地帶的區域開始的~而西歐古典音樂則是以義大利半島羅馬以北的北義大利地區,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發芽生根丶茁壯成長丶向外擴散,及至今日,只要是有調式或調性的音樂,無一不是受到義大利古典音樂體系的影響而成形!


此一義大利式古典音樂"全球化"或是"歐洲化",十九世紀〈國民樂派〉的興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義大利古典音樂的美學樂思與創作實務應用的形式語言,以義大利為中心,不斷地往西歐-中歐-中東歐-東歐-北歐與英倫三島擴散,展現其古典音樂無遠弗屆的文化影響力~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角: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1840-1893)丶拉赫曼尼諾夫(1873-1943)與芬蘭的西貝流士(1865-1957)就是此一義大利式古典音樂"歐洲化"/〈國民樂派〉的代表人物。


● 什麼是〈國民樂派〉(Nationalism)?


● 義大利式古典音樂如何"本土化"?


● 歐洲如何西歐化?

從academia 到 collegium/institute


● 俄羅斯西歐化的關鍵人物 ─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 從莫斯科(1147)到聖彼得堡(1703)


● 從聖彼得堡音樂學院(1862)到莫斯科音樂學院(1866)

註:所謂的〈愛樂學會〉


● 夾在瑞典王國與俄羅斯帝國中間的芬蘭


─ 赫爾辛基音樂學校(1882) ─ 赫爾辛基音樂學院(1924) ─ 西貝流士音樂學院(1939) ─ 赫爾辛基藝術大學西貝流士音樂學院(2013)


●〈國民樂派〉的〈多利安〉音樂世界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第一屆的高材生

● 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 35(1878)

I. Allegro moderato

II. Andante

III. Allegro vivacissimo


播放版本:

海飛茲/小提琴獨奏,倫敦愛樂交響樂團/John Barbirolli 指揮(1937);

海飛茲/小提琴獨奏,芝加哥交響樂團/Fritz Reiner 指揮(1957);

奧伊斯特拉夫/小提琴獨奏,費城交響樂團/奧曼第 指揮(1974)


芬蘭"國民樂派之父"

● 西貝流士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 47(1904)

I. Allegro moderato

II. Adagio di molto

III. Allegro, ma non tanto


播放版本:

海飛茲/小提琴獨奏,芝加哥交響樂團/Walter Hendl 指揮(1960);

奧伊斯特拉夫/小提琴獨奏,費城交響樂團/奧曼第 指揮(1974)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與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高材生

●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 30(1909)

I. Allegro ma non tanto

II. Intermezzo; Adagio

III. Finale: Alla breve


播放版本: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獨奏;費城交響樂團/奧曼第 指揮(12/4/1939 &2/24/1940)

---


彭廣林主講 聆賞多利安的音樂世界


聆聽 Dorian 音樂 , 鼓勵培養自我節制的美德與勇氣


《多利安》調式音階排序的第一個音是Re(學名是D),當十八世紀初,西歐古典音樂開始進入調性音樂,以Re為主音的D大調D小調的音樂創作,延續了柏拉圖的理想境界,為當代的古典音樂帶來了正向的、好的音樂能量。


本期古典音樂講堂系列講座,挑選了巴哈、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西貝流士與馬勒等指標型調性音樂作曲家們所創作的D大調與D小調的音樂,透過解析聆聽這些大師們的經典之作,開啓二千二百年前柏拉圖《理想國》中,鼓勵自我節制的美德與勇氣的精神世界。



彭廣林

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工作者,自小接受完整的音樂教育。

從光仁音樂班、國立藝專音樂科,到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

現任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兼任教授,臺北弦樂團藝術總監 。

自1995年11月開始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什麼是音樂」,深獲好評,樂迷稱他為「音樂大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敏隆講堂By 洪建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