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值得一提的上一次的冥王水瓶,還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而有趣的是這次新一輪進入冥王水瓶時代,他的尾聲正好是2044 年,而2045年將進入傳說中的技術奇異點。技術奇異點是由雷蒙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所提出,他本身是美國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發明家、未來學家、作家,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AI專家,目前服務於Google 擔任工程總監。
那麼所謂的技術奇異點是什麼呢?奇異點這個概念,其實是借用了物理學中「黑洞奇異點」的概念,在黑洞奇異點內部,現有的物理定律將不再適用,一切都變得無法預測。而庫茲韋爾所謂的技術奇異點是指人工智慧發展到能夠超越人類的認知能力時,它將自我改進的能力發展設計更聰明的 AI 系統,我們將迎來目前大腦無法理解的新世界。
歡迎光臨,這就是我們剛剛進入的冥王水瓶時代,接下來20年將再次迎來科技、社會結構和人類意識的巨大轉變。聽到這裡,現在我們內心是像我一樣充滿期待?還是對未來感到憂心呢?(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第三是數位時代,不會有第四次)
母校演講前情提要
還記得嗎?,小王子書中有一個片段,是小王子向飛行員提出請求:「請你替我畫一隻棉羊,好嗎?」。若干年後,當我們習慣什麼都是AI生成的那一天,我們是否還會記得,自己真正想畫的是箱子裡的小綿羊?我的意思是,我們會不會習慣接受AI塞給我們的,漸漸的忘記那個心裡想要的小綿羊,那麼我們會不會好不容易從填鴨教育抽身,卻意外地接受了一個填鴨人生?
現在,我看到身邊許多人,似乎不關心自己真正想畫的那一隻小綿羊,他們多數擔心的是被AI取代,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都想笑,我們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要拿自己跟AI 機器來比哩??告訴我,AI為什麼要取代我們,我們有什麼強項值得得被AI 取代。我就問一件事,AI能生成文章、生成圖片、影片…現在關於技術層面的工作,AI幾乎都能搞定,那我們呢?我們是否也能生成自己的人生呢?我們有對自己下對指令嗎?其實,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我們現在活的如何。
前一陣子,我受邀回到我的母校輔仁大學演講,以「AI世代的職涯哲學:生成自己人生的使用說明書」為題,與學弟妹們分享關於AI生成技術與宗教之間的哲思。原先預計從象徵與個體化的意義出發,提問一些我也正在思索的問題,像是「AI生成工具是否體現《金剛經》中的『無我』?」、「AI世代是否會加速走上個體化道路?」、「AI是否正在重新定義所謂的神性?」,希望跳脫科技的日常應用,轉向更深層的存在思考。
而這場演講,雖然有開放給校外人士參加,但報名很快就額滿,有聽眾朋友在我臉書留言,問說當天可不可以直播,但校方跑來留言委婉地拒絕了。加上當天上台前,我得知這場講座報名,大部分是外系的學生,背景多元且未必熟悉宗教哲學。於是,我放下預設順著流走,轉而分享我對AI運用的一些觀察。
也就是說,當時我準備的演講資料,沒能好好跟學弟妹分享討論。正好,透過今天的節目,我想邀請你,大家一起來想想,透過AI工具的概念與特性,來檢視內在的自我導航系統,看看我們指令設定是否如實所想。我們來一步步設定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無論正在收聽的你幾歲,永遠都不晚。
先談談關於『象徵』
(一)一位聽眾朋友拿著活動海報前來簽名:謝謝玟君特別從屏東北上來參加講座,她也參加過台北場的新書發表會,還有台中場大人的聚會。未來如果有機會安排講座分享,我一定要在屏東辦一場作為回饋,或是宣傳第三本書談政治與靈性,我一定會跟出版社爭取一場在屏東。
(二)一直以來,我對於社會中突然湧現的現象特別有興趣,像是跨年…. 我習慣觀察這個社會重大的人類行為改變,背後的象徵意義。因為,象徵是意義建構的一種方式,像是聖餐禮餅與紅酒象徵耶穌的身體與血。
(三)那麼,對於使用AI工具後的心得與觀察呢?。還記得AI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嗎?當初想生成誰?(人類的世界觀與科學的進步,往往來自於終極關懷的不斷追求)
AI工具的原理與哲思
(一) AI工具的運用原理 是基於大數據以及學習語言模型
(二) 技術門檻扁平化:不要在擔心勞動被取代,現在該想的是我多出來的時間要做什麼吧!!(關心存在而不是生存)
(三) 共同生成邏輯:放掉競爭意識
(四) 重新定義生產 vs 環境的關係 :過去的生產邏輯常是人類對環境的提取,但AI的大數據模式是一種新的「知識生產環境」,而人與環境的界線變得模糊,因為你同時在「使用這個環境」也在「形塑這個環境」。(我們在網路上的活動,就是留給下一代的環境:是不是只像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與外在的關係?)
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現在我們如何活著。
我們不是一直擔心AI工具會取代我們,那我們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來看看為何AI工具為何那麼厲害?他有什麼特性值得我們學習?不要人類中心主義不要因為他是AI就不願意與他學習,我們剛剛有談到未來放掉競爭意識,共同生成合作的新世界。
(一)Chat GPT 使用上的特性:指令| 語境| 大數據|修正| 形成模組
(二)指令:提問 決定生成方向(誠實 才能真正為生命負責)
(我們是不是在生成別人的指令?)
修正:錯誤修正 如何精準提問(我是誰 ?我不想要什麼?)
阿光說:「不要怕對生命提問,對意義追尋,想起那個敢於實踐的靈魂,我們正在與AI「共同創造」生成全新的世界。
5
33 ratings
值得一提的上一次的冥王水瓶,還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而有趣的是這次新一輪進入冥王水瓶時代,他的尾聲正好是2044 年,而2045年將進入傳說中的技術奇異點。技術奇異點是由雷蒙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所提出,他本身是美國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發明家、未來學家、作家,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AI專家,目前服務於Google 擔任工程總監。
那麼所謂的技術奇異點是什麼呢?奇異點這個概念,其實是借用了物理學中「黑洞奇異點」的概念,在黑洞奇異點內部,現有的物理定律將不再適用,一切都變得無法預測。而庫茲韋爾所謂的技術奇異點是指人工智慧發展到能夠超越人類的認知能力時,它將自我改進的能力發展設計更聰明的 AI 系統,我們將迎來目前大腦無法理解的新世界。
歡迎光臨,這就是我們剛剛進入的冥王水瓶時代,接下來20年將再次迎來科技、社會結構和人類意識的巨大轉變。聽到這裡,現在我們內心是像我一樣充滿期待?還是對未來感到憂心呢?(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第三是數位時代,不會有第四次)
母校演講前情提要
還記得嗎?,小王子書中有一個片段,是小王子向飛行員提出請求:「請你替我畫一隻棉羊,好嗎?」。若干年後,當我們習慣什麼都是AI生成的那一天,我們是否還會記得,自己真正想畫的是箱子裡的小綿羊?我的意思是,我們會不會習慣接受AI塞給我們的,漸漸的忘記那個心裡想要的小綿羊,那麼我們會不會好不容易從填鴨教育抽身,卻意外地接受了一個填鴨人生?
現在,我看到身邊許多人,似乎不關心自己真正想畫的那一隻小綿羊,他們多數擔心的是被AI取代,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都想笑,我們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要拿自己跟AI 機器來比哩??告訴我,AI為什麼要取代我們,我們有什麼強項值得得被AI 取代。我就問一件事,AI能生成文章、生成圖片、影片…現在關於技術層面的工作,AI幾乎都能搞定,那我們呢?我們是否也能生成自己的人生呢?我們有對自己下對指令嗎?其實,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我們現在活的如何。
前一陣子,我受邀回到我的母校輔仁大學演講,以「AI世代的職涯哲學:生成自己人生的使用說明書」為題,與學弟妹們分享關於AI生成技術與宗教之間的哲思。原先預計從象徵與個體化的意義出發,提問一些我也正在思索的問題,像是「AI生成工具是否體現《金剛經》中的『無我』?」、「AI世代是否會加速走上個體化道路?」、「AI是否正在重新定義所謂的神性?」,希望跳脫科技的日常應用,轉向更深層的存在思考。
而這場演講,雖然有開放給校外人士參加,但報名很快就額滿,有聽眾朋友在我臉書留言,問說當天可不可以直播,但校方跑來留言委婉地拒絕了。加上當天上台前,我得知這場講座報名,大部分是外系的學生,背景多元且未必熟悉宗教哲學。於是,我放下預設順著流走,轉而分享我對AI運用的一些觀察。
也就是說,當時我準備的演講資料,沒能好好跟學弟妹分享討論。正好,透過今天的節目,我想邀請你,大家一起來想想,透過AI工具的概念與特性,來檢視內在的自我導航系統,看看我們指令設定是否如實所想。我們來一步步設定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無論正在收聽的你幾歲,永遠都不晚。
先談談關於『象徵』
(一)一位聽眾朋友拿著活動海報前來簽名:謝謝玟君特別從屏東北上來參加講座,她也參加過台北場的新書發表會,還有台中場大人的聚會。未來如果有機會安排講座分享,我一定要在屏東辦一場作為回饋,或是宣傳第三本書談政治與靈性,我一定會跟出版社爭取一場在屏東。
(二)一直以來,我對於社會中突然湧現的現象特別有興趣,像是跨年…. 我習慣觀察這個社會重大的人類行為改變,背後的象徵意義。因為,象徵是意義建構的一種方式,像是聖餐禮餅與紅酒象徵耶穌的身體與血。
(三)那麼,對於使用AI工具後的心得與觀察呢?。還記得AI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嗎?當初想生成誰?(人類的世界觀與科學的進步,往往來自於終極關懷的不斷追求)
AI工具的原理與哲思
(一) AI工具的運用原理 是基於大數據以及學習語言模型
(二) 技術門檻扁平化:不要在擔心勞動被取代,現在該想的是我多出來的時間要做什麼吧!!(關心存在而不是生存)
(三) 共同生成邏輯:放掉競爭意識
(四) 重新定義生產 vs 環境的關係 :過去的生產邏輯常是人類對環境的提取,但AI的大數據模式是一種新的「知識生產環境」,而人與環境的界線變得模糊,因為你同時在「使用這個環境」也在「形塑這個環境」。(我們在網路上的活動,就是留給下一代的環境:是不是只像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與外在的關係?)
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現在我們如何活著。
我們不是一直擔心AI工具會取代我們,那我們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來看看為何AI工具為何那麼厲害?他有什麼特性值得我們學習?不要人類中心主義不要因為他是AI就不願意與他學習,我們剛剛有談到未來放掉競爭意識,共同生成合作的新世界。
(一)Chat GPT 使用上的特性:指令| 語境| 大數據|修正| 形成模組
(二)指令:提問 決定生成方向(誠實 才能真正為生命負責)
(我們是不是在生成別人的指令?)
修正:錯誤修正 如何精準提問(我是誰 ?我不想要什麼?)
阿光說:「不要怕對生命提問,對意義追尋,想起那個敢於實踐的靈魂,我們正在與AI「共同創造」生成全新的世界。
15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304 Listeners
40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35 Listeners
67 Listeners
97 Listeners
69 Listeners
114 Listeners
8 Listeners
10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