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文稿:】
新上市的股票大多数都是大涨,所以很多人都热衷于打新股,我当然也建议大家有空多去申购新股,反正没啥成本,没中就图个乐,中了还有收益可拿。
在A股还没有注册制改革前,上市的新股与平时一样,同样会受到10%、20%等涨跌幅的限制,这导致很多新股刚上市就会出现连续涨停。但如今是全面注册制时代,很多交易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具体的变化是新股刚上市的涨跌幅被大幅放宽,涨跌多少主要交由市场决定。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具体规则:如果某新股是在沪深主板上市,也就是在“上证”或“深成指”上市,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内不设任何涨跌幅限制,而从第6个交易日开始恢复10%的涨跌停限制。也就说前5天内该新股的涨跌幅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不再受到所谓涨跌停板的限制,直到第6个交易日开始恢复到10%的涨跌幅限制。
如果某新股是在“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内同样没有涨跌幅限制,这一点与沪深主板一样,不同的是从第6个交易日开始恢复到20%的涨跌停限制,这一点我在早期的教学中也有过科普,沪深主板的涨跌停是10%,而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涨跌停是20%。
说到这儿还没完,别忘了如今的A股有第三个交易所,也就是北京交易所,不少新股也会在北交所上市,对于这类新股只在上市第一天不设涨跌幅限制,而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恢复到30%的涨跌幅限制,没错、北交所的票平日里的涨跌停为30%。
别看我说了很多,其实总结后发现只有北交所较为特殊,只有北交所是第1天不设涨跌限制,而其他市场都是前5天不设涨跌幅限制,过了对应时限后就会恢复到彼此原有的涨跌限制,也就是所谓的涨跌停板限制。
当然,在不受涨跌限制的期限里、也并不意味着股价可以毫无顾忌的涨跌,虽然规则上没有涨跌停的限制,但却有“临停制度”的限制,所谓“临停”说的是临时停牌制度。规则上会在30%和60%涨跌高度上设置临停,如果股价在盘中的涨跌幅达到了上述高度,系统就会将该股的交易暂停掉,也就是所谓的临时停牌,这时候投资者无法进行报价交易,停牌时间为10分钟,等过了10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交易。
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市场在没有涨跌限制的时间里过度炒作,于是就有了这种临停制度的规则,通过暂停交易的方式冷却市场的投机情绪,这与海外的熔断机制非常类似。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新股申购的规则比较繁琐,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建议大家认真听讲。很多人在申购新股的时候都会被系统告知没有申购额度,那么首先就来讲解一下申购额度的问题。所谓的额度就是你申购新股的资格,有额度就可以申购,没额度就不能申购,额度高、可申购的新股数量就多,额度低、可申购的数量就少。
那么决定额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答案是金钱...更准确点说是你持有股票的市值,假如你持有许多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加起来是10万,而这10万就决定了你可以申购新股的额度。对于那些没有申购额度的人来说,其实就是因为钱太少所致,对于那些刚炒股就是大手笔的人来说,可能至今都没有发现额度不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仔细讲解一下额度是如何分配的,如果你想申购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新股,目前的规则是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1000股,如果想申购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新股,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500股。言外之意,申购上海的新股最小申购单位是1000股,深圳的新股最小申购单位是500股。
接下来我们以上海市场举个例子:你如果想申购上海的新股,那你之前持有上海股票的市值至少要在1万元以上,这样你才可以申购1000股的新股。如果你前期持有的上海股票的市值是2万元,那么就可以申购2000股新股。深圳市场也是同理,只不过申购单位不一样,深圳是每5000元市值可以申购500股新股,其实换算一下也等同于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1000股,只不过深圳市场的计量单位更小而已,本质上没有区别。
系统分配给你申购的额度主要看你过去的持股市值,也就是你所持有的股票的总价值,但这些市值也不是乱用的,以上海和深圳两大交易所为例,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是同一个市场,那么股票的市值是可以累积的,假如你买了3万块的A股票和2万块的B股票,这两只股都是上海交易所的股票,那么总市值就是5万,但如果3万买的是上海的股票,2万买的是深圳的股票,市值就无法累加,而是各算各的。
而且系统在计算市值的时候并非单纯的只看市值,它计算的是平均市值,也就是T-2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持有股票的市值。很多人肯定没听懂,T-2日就是前天,从前天开始再往前计算20个交易日,在这期间内的日均持有股票的市值才是主要参考依据。
如果你还是没听懂,那你就简单认为过去20天内的日均持股市值即可。在这20天里,你平均每天持有的上海股票市值为1万,那么你就有申购1000股新股的额度,假如过去20天内,你有19天是空仓,只有一天持有1万元的股票,那么日均持有的市值就是1万除以20=500元,日均500元的市值也就不会有申购额度。
新股申购额度涉及很多数字计算,所以建议大家看文稿来辅助理解,其实内容并不难,只是有点繁琐而已。
另外很多人想知道新股中签的技巧,想知道怎么做才能提高中签的概率?网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教学,但在我看来都是搏人眼球的伎俩,唯一能提高点中签率的方法就是钱多....系统也会把概率向钱多的那一方倾斜,这很公平,人家用100万炒股,你用1万炒股,对方对股市的贡献更大,中签概率也理应比你更高。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之前的教学里讲过,新股就是公司上市后新发行的股票,也是公司面向投资者出售的股票,这些新股全部出售之后就会进入到股市中流通,也就成为了我们平时交易的股票,但作为普通的散户,如果我们也想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又该如何操作呢?这里你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新股申购。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公司等着上市,公司的上市就意味着要发行新股,你去申请购买这些新股的过程叫做“新股申购”。但是申购需要了解申购的规则,新股申购采用的是“抽签”制度,也就是说想买也不一定买得到,也不是你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说的再通俗点:有些人连申购的资格都没有,而对于有资格申购的人来说他们也不一定能买得到。想买新股的前提是你需要去申购,然后等中签结果公布,有幸中签你才能买到新股。
那么有人一定会问:“新股中签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新股的中签概率都不太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成功中签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多数情况下都不太可能中签。曾经的中国股市、只要能买到新股就等同于中奖,新股上市后往往都是大涨,所以才有了全民打新的热潮。
新股申购的方式很简单,每个炒股软件上都有新股申购的功能,但由于每个软件设计上的不同,具体在哪里找到申购的通道还需要你们自己发掘,或者直接在软件上搜索“新股申购”也能找到入口。当然了,如果还是找不到的话可以直接咨询客服。
对于新股申购,上海和深圳市场有些不同之处,如果你申购的是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新股,申购的最小单位是1000股,如果申购的是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新股,申购的最小单位是500股。如果你想多申购,就得按照1000或500的整数倍累积。我们以上海交易所为例:最小申购单位是1000股,如果想多申购,就只能以2000、3000、4000股的方式增加,想申购2300股这样的数字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每只新股都有申购的上限,也就是每个人可以申购的最大数量。这个上限是多少、申购的时候会显示在个股的详情页,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新股申购的截图,上面就显示了该新股的基本信息,画圈的部分就是该股允许申购的上限,图片中显示申购上限为0.6万股,也就说你能申购的最大数量就是6000股,在6000股以内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申购合适的数量。
图片里还有一些其他信息,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其他信息看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我就不一一讲解了。
对于已经开始炒股的人来说,我想肯定已经尝试过新股申购,如果没中签的话只能归结于运气太差,但有些人遇到的情况则是:系统显示“没有申购额度”,所以这些人压根连申购的机会都没有,这又是啥情况呢?你如果想申购新股,需要有额度才可以申购,这个额度又是什么意思?关于这一点咱们下期再聊。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我们平时炒的那叫股票,但股票是从哪来的呢?它总得有一个诞生的过程,而股票刚诞生时的状态就叫新股。所谓新股就是新发行的股票,或者叫新出售的股票也可以。股票背后都对应着一家公司,新股背后也对应着一家新上市的公司。这家新上市的公司拿着自家股票到股市里出售,这一批股票就是新股。反过来理解:当你看到股市中有新股出现的时候,意味着股市中多了一家上市公司。
新股讲完后再聊聊次新股,很多人应该都有过买房的经历,买房时也有新房和次新房之分,所谓次新就是“比较新”的意思,这也是最通俗的理解方式。次新房指的是那些比较新的房子,而次新股指的就是那些还比较新的股票,也就是距离上市时间没那么长的股票,那么次新股多久才能摆脱“次新股”的标签呢?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将上市不足一年的股票称作次新股,但这些都不重要。新股、次新股只是个名称而已,股票的质量不会因为名称而改变,大家只需要了解个大概就可以。就像房子,有些人觉得盖完后一年内可以称为次新房,而有些人觉得5年内也可以叫次新房。
次新股本身只是个名称,它的性质与平时交易的股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反倒是新股有些不同。新股是上市公司向市场新出售的股票,为什么叫出售而不叫交易?那是因为交易是双向的,有买也有卖,而公司发行新股只是单方面将自家股票出售的过程,投资者只能购买公司出售的新股、却无法再卖给公司。
我们平时炒股的行为可以叫做交易,因为你是从其他投资者手里买到的股票,你卖出时也是卖给了其他投资者。当公司第一次出售新股时、交易是单向的,是公司单方面把股票卖给投资者的行为,而当投资者买到新股后再卖出的话、卖给的是其他投资者。新股被上市公司出售之后,往后的交易都是在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
不难发现当新股被出售的时候,它还叫新股,但只要第一批投资者购买了这部分新股,它就不再是新股而是次新股。继续拿买房举例:开发商出售新楼盘,第一批买房的人买到的是新房,等他们买完后这些房子就不能再称为新房、而是次新房。所以第一批购买者决定了新房与次新房的界限,股票也是一样,刚发行的新股称为新股,只要第一批投资者购买之后它就变成了次新股。说到这你或许会有疑问:“那公司刚发行的新股应该上哪去购买?”这就涉及到新股申购的问题,关于这点咱们下期再聊。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涨跌停制度也算是A股的特色,只要你开始炒股,以后也必然会遇到涨跌停的股票。有时你想买的股票可能会出现涨跌停,也可能是持有的股票出现涨跌停,此时该如何去做、我想对于老股民来说应该不难抉择,但对于新股民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
具体该怎么做我们放到最后来讲,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股价为什么会涨跌停?为了方便讲解我们以涨停为例:为什么股价会涨停?涨停的前提是股价必须上涨,而股价上涨的逻辑又是什么呢?详细的内容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有过讲解,你可以回听一遍。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那么上涨的逻辑就是买方比卖方积极,这个积极不仅是数量上买方比卖方多,价格上买方也比卖方更激进。
价格持续上涨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总有人报出了比上一家更高的价格去买入,而卖方也必然会卖给出价更高的人,所以成交后的价格会逐渐变高。当初房价居高不下也是同理:总有人报出比上一家更高的价格去买房,如果你是房东,你肯定也会卖给出价更高的人,二者最后一成交,房价又上一层楼。
价格下跌也是同理,总有人报出比上一家更低的价格去卖,最后的价格就会越走越低,假设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就会出现跌停,也就是当天允许的最低跌幅。如果是持续上涨自然就是涨停。
如果价格涨停后一直维持到收盘,也就是中途没有出现过破板现象,那意味着想用高价买入人依旧很多,而这部分买方很有可能会在第二天早上继续报高价去买,所以涨停后的股价在第二天有继续冲高的概率。如果某只股出现了跌停,且一直维持到收盘,那意味着想报低价卖出的人依旧很多,只不过受限于跌停制度,价格无法继续下跌,于是这部分人很难在当天卖掉,因此这些人往往会在第二天继续报低价卖出,这就导致跌停的股票在第二天盘中有继续回落的概率。
当然、我上文说的都是大概率现象,并不绝对。懂得了其中的原理后面对涨跌停该如何选择就变得很简单了。假如你目前是持有股票的状态,如果持有的票出现了涨停,那么当天不要轻易卖出,只要股价保持涨停收盘,第二天盘中继续冲高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如果你持有的票出现了跌停,那你就想办法尽早抛掉,因为第二天盘中有继续下跌的概率。如果卖盘太多、当天实在卖不掉的话,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假如你目前是想买入的状态,当你遇见涨停或跌停的股票时,我的建议是都不要去买,因为这是典型的投机行为,风险很大。跌停的股票你去买就成了别人的接盘侠,里面的人都想出来,结果你却买进去,接盘侠的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有人可能会说:“那可以去买涨停的票啊,只要买进去至少第二天有继续冲高的可能”。不得不说,江湖中的确有这种玩法,问题是涨停的票多数情况下你也买不进来,你懂的道理别人也懂,涨停的票谁会轻易卖呢?里面没人卖,外面却都想买,你怎么可能轻易买进去呢?说到底还是在碰运气,输赢还是在看命运。
(节目已在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了解了什么是涨跌停板,今天我们深层次挖掘一下涨跌停制度的利弊。涨跌停带来的好处不言自明,当天股价的涨跌被限制了幅度,一定程度上就规避了交易风险,比如我们以10%的涨跌停为例;本应该下跌-50%的股价,因为有了跌停制度的保护,当天最多只能下跌-10%,言外之意,你当天最多要亏损-50%,可因为涨跌停制度的保护,当天最多只亏损了-10%,股价的下跌被控制、风险也就被抑制,这是涨跌停制度的好处。
但仔细考虑一个问题:价格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呢?你可能会说是由市场决定的、也就是由广大投资者决定的,那市场又是根据什么给出合理的价格呢?没错、答案是价值。一家公司有多少价值,投资者就会用钱去“投票”,公司的股价反映的就是投资者们对其价值的认可。虽然偶尔会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但长期来看,价格永远随价值的轨迹波动。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以股价暴跌为例:某支股基本面出了问题、比如财务造假,这说明该股现在的价值是严重被高估的状态,股价必须出现大跌来反映真实的价值,假如说股价跌去-50%才算合理,言外之意、该股价格未来跌去-50%是必然的,但如何跌去这-50%就成了关键。
当财务造假被曝光后,股价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跌-50%才对,只有价格腰斩后才能匹配目前的价值,但是由于跌停制度的影响,当天最多只能下跌-10%,那剩下的-40%怎么办?难道不跌了吗?当然不是!市场是理性的,该发生的事情只会迟到不会不发生,今天受限于跌停板只能下跌-10%,那么剩下的-40%它会选择第二天继续跌,如果第二天跌不完,第三天会接着跌,直到价格跌到与价值相匹配为止。
上文中假设跌去-50%才能匹配价值,那么该股价格最后还是会跌去-50%。没有涨跌停限制的话,它可能会在一天内跌去-50%,而有了涨跌停制度后至少需要五天才能跌去-50%,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连续跌停的股票。
既然价格终究会跌去-50%,那涨跌停制度在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果没有涨跌停限制,价格暴跌带来的风险短时间内就可以释放,而有了跌停之后,暴跌的结果不会被改变,但是暴跌的时间却被延长了,因为当天最多只能跌去-10%。-50%的暴跌如果没有涨跌限制一天内就可以完成,有了涨跌停之后则至少需要5天,这就是效率的缺失。
假如你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在未来一定会失败,那你希望此刻就得到失败的结果,还是五天后得到失败的结果?答案当然是越快越好,既然结果注定会失败,在过程中浪费的时间自然是越少越好。
我在早期节目中讲过股市存在的意义,股市这种机制是为了加快企业的生命周转,好企业会因为股市更加快速的成长,差企业也应该被迅速淘汰。股市加快了这一切的进程,如果把这个周期缩小到每天的涨跌波动也是同理。有价值的股票那就该快点涨,没价值的快点跌,加快优胜劣汰的速度、这就是效率,而涨跌停制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效率,这也是其弊端所在。
(节目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文稿:】
涨跌停的内容很简单,虽然简单该讲的还是要讲,以后我会讲到大量的分析内容,这些都需要坚实的基础作为理解的前提。大家都知道股价是上下波动的,但这种波动在一天内会受到规则的限制,也就是在一天内股价的涨跌存在上限和下限,所谓的上限就是我们常说的涨停、而下限就是跌停。
以涨停为例:当股价涨停之后系统会限制买方报出更高的价格,既然没人可以持续报高价去买,那意味着股价也无法继续上涨,这就是通过规则限制涨跌幅的原理。并不是说股价涨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上涨,而是涨到一定程度后系统就限制了投资者的报价。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涨跌停的股票长什么样?我在文稿中放了两张图,第一张图是涨停的股票,第二张是跌停的股票。大家可以在音频下方的简介处查看文稿。股价涨跌停之后,股票会在某个价格上横着运行,如图中所示那样。
当一天的股市开盘后,股价就会随着投资者的买卖出现涨跌波动、股价可涨可跌、也可大涨也可大跌。那么在一天的时间里股价最高能涨多高?最低又能跌多少呢?如果是在美国股市,对于股价的涨跌幅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这意味着当天的股价涨到天上或跌到谷底都是有可能的,但咱们的A股市场有些特殊,A股的交易制度中给一天的价格波动限制了一定的幅度,而这个幅度的极限就叫做涨跌停。当股价上涨时,当天的价格最高只允许涨到10%,而下跌时最低只允许跌到-10%,涨到10%就叫涨停,跌到-10%就是跌停。
后来随着科创板的设立以及创业板的改革,涨跌停也出现了些许的变化。上证指数和深成指里面的成分股,涨跌停限制为正负10%,也就是我上文举的涨跌停例子,而科创板和创业板里面的股票,涨跌停为正负20%。
说到这还没完,2022年我们又设立新的交易所,之前国内只有上海和深圳两大交易所,如今又多了一个北京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北交所的股票对涨跌幅的限制更为宽松,涨跌停为正负30%。关于这些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好,没有太多拓展的内容。
最后再讲个小知识点:为了方便讲解,接下来我以10%的涨跌停为例;当一只股票持续上涨,当天涨到10%就会出现涨停,但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涨幅即便不符合10%也会出现涨停,比如说有些股票在涨幅10.1%、9.97%就已经涨停了,这又是什么情况呢?说好的10%才是涨停,怎么还能有误差呢?
其实你没必要纠结于精准的数字,10%设定为涨停的确不假,但每只股票的价格都不一样,有的一股几块钱,有的一股几千块,而我们看到的股价一般只显示小数点后两位,所以在计算10%的时候会出现一定偏差。
咱们举个例子:假设A股票价格是5.33元,涨幅10%后的价格应该是5.863元,但由于系统只显示小数点后两位的价格,所以四舍五入后的价格就是5.86元。实际上价格达到5.863元才是10%的涨幅,而现在只取5.86元,所以实际涨幅也会低于10%,为9.94%。因此对于该股来说,9.94%就是当天的涨停价。跌停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没有在10%涨跌停的股票,都是因为上述原因所导致的。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插播一条有关价格笼子的教学。我们买卖股票时候都要去申报价格,比如你想报多少钱买或多少钱卖,具体报多少钱完全随个人意愿,只要你的报价在涨跌停范围之内就行,但我们的A股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规则出台,而“价格笼子”就是对买卖报价的一种新的限制。
没错,价格笼子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限定了人们的报价,以前在涨跌停范围内你可以随意报价,但有了价格笼子后你的报价就需要受到限制,一旦报出的价格超出了价格笼子的范畴,你的申报单就会作废处理,这时候你需要再次去申报合理的价格才有可能成交。
接下来说正题:价格笼子的限制规则到底是什么?价格笼子有两种限制条件,我们先来讲第一个:如果你报的是买入,那么买入的报价不能高于基准价的102%。如果你报的卖出,那么卖出的报价不能低于基准价的98%。所谓的基准价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此刻的股价,所以这个基准价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因为股价一直在变化。
我们假设你此刻刚好想买某只股,而此刻的股价刚好是10元整,那么你现在报出的买入价就不能高于10元的102%,也就是10.2元,如果你的报价超过10.2元,那么这笔申报系统会做废处理、不会让你成交。相同的,如果你想卖出该股票,那么你报出的卖出价就不能低于10元的98%、也就是9.8元,否则同样是作废处理。
以上说的是第一种价格笼子的限制,另外一种限制就比较简单,也就是用十个最小申报价格单位去限制。如果你观察过股价就会发现,股价的数值只取小数点后两位,比如9.99元等等,所有股票的股价只显示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最小的价格单位是0.01元,而十个最小价格单位就是0.1元。
如果觉得复杂你可以忘掉我上面的解释,只需要记住0.1元即可,这0.1元就是价格笼子的第二种限制,也就是在基准价的基础上加减0.1元就是你能申报的范围。假设目前的股价还是10元整,此时你如果想买入该股,那么报出的买入价不能高于10.1元,也就是10元加上0.1元。相反,如果你想卖出该股票,那么报出的卖出价不能低于9.9元,也就是10元减去0.1元的结果。
以上是第二种价格笼子的限制,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两种价格笼子,那么系统具体会用哪一种去限制我们的报价呢?答案是哪种限制更宽泛、系统就会用哪种。比如以上文的内容为例:你如果想报买入价,用第一种限制的话你能报出的最高价格是10.2元,但如果用第二种限制的话,你能报出的最高价是10.1元,这时候系统会选择用第一种规则去限制你,因为第一种规则会让你的报价范围更宽泛。
当然,这时候有人会问:“那第二种限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是为了应对低价格。有些股票的价格很低,比如某只股的价格是2块钱,这时候你会发现用第二价格笼子会让报价范围更宽泛。同样以买入为例:如果用第一种价格笼子,你报出的买入价就不能高于2元的102%,也就是2.04元。但如果换成第二种价格笼子,那么你报出的买入价就不能高于2.1元,也就是2元加0.1元的结果。
你会发现,当股价非常低的时候,用第二种价格笼子申报会更宽泛,所以才会设计两种价格笼子,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不同基数的股价。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接着上期讲解连续竞价的内容,我的教学都是相互连贯的,希望大家按顺序收听。继续沿用上期的例子:假设买1报价10元买入,卖1报价9.9元卖出,由于买方报价大于等于卖方,所以这是可以成交的单子,但问题就在于二者要以谁的价格成交?
有人会说可以取二者的平均值,但很可惜、股市没有这种规则,最终一定是以买卖方中某一方的价格成交,也就是要么以10元成交,要么以9.9元成交。具体以谁的价格成交,那就要看谁是主动性报价单,简称“主动性报单”。
如果系统认定买方是主动性报单,那么最终会以卖方的价格成交,也就是双方会以9.9元成交。相反,如果系统认定卖方是主动性报单,那么最终会以买方价格成交,也就是以10元的价格成交。最后做个总结:买卖双方谁是主动性报单,最终就会以对方的价格成交。
结论很简单相信大家都能记住,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主动性报单?如何界定主动性报单?这个问题单靠口语解释确实有点困难,我尽力而为。所有的买卖单子中,最有可能成交的是买1和卖1的单子,但很多时候买1和卖1也不符合相互成交的条件,这时候双方就无法成交,无法成交时系统就会等待,等待后面投资者们的报价,直到有合适的报价出现。
当买1和卖1处在无法成交的状态时,如果系统先等来是符合成交条件的买方,那么该买方的报价就会被认定为主动性报单,这时候双方会以卖方的价格成交。相同的,如果买1和卖1处在无法成交的状态时,如果系统先等来的是符合成交条件的卖方,那么该卖方就会被认定为主动性报单,此时双方会以买方的价格成交。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接下来举例为大家讲解:假设买1报价9.9元买入,卖1报价10元卖出,由于买方报价小于卖方,所以二者无法成交,排在第一的买1和卖1都无法成交,排在彼此后面的无数单子当然也无法成交。这时候系统就会等待新的报价出现,直到有人报出符合成交条件的单子。
我们假设这时候有人报出了买单,报价9.8元买入,你会发现这个价格仍低于现在卖1的价格,也就是低于10元,所以二者还是无法成交。这时候系统会继续等。,假设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买单,报价是10.1元买入,你会发现这个价格大于等于卖1的10元,所以二者符合成交的条件,而该买单也会被系统认定为主动性报单,因为它是在卖方等待的过程中,第一个报出符合条件的买方,所以它被定义为主动性报单,既然买方是主动性报单,那么二者最终会以卖方的价格成交,也就是以10元的价格成交。
然后我们把时间倒回到最初的状态,假设系统在等待的过程中先等来的是卖方,有人报出了9.8元卖出的价格,你会发现这个价格低于现在买1的9.9元,因此二者符合成交的条件,这时候系统会将该卖单定义为主动性报单,所以二者最后会以买方的价格成交,也就是以9.9元的价格成交。
当排在买1和卖1的单子成交之后,排在后面的买2卖2就会移动到买1和卖1的位置,如果新进的买1和卖1符合成交条件,那就会即时成交,而后面排队的单子就会继续向前移动。如果买1和卖1不符合成交的条件,那么系统就会像刚才一样等待合适的报价出现。你学会了吗?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文稿:】
接着上期讲解连续竞价的内容,今天要讲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价格成交的规则,希望大家认真听讲。上期说过,系统会将所有的买卖方按照彼此的阵营进行排序,在买方阵营会将报价最高的单子排在最前面,报价低的排在后面,而在卖方阵营会将报价最低的单子排在最前面,报价高的排在后面。
将彼此的阵营排好序之后,只有排在买方第一位的单子和卖方第一位的单子才会成交,也就是所谓的买1和卖1成交。当然,二者的成交也需要满足其他条件,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成交发生,一定是买1和和卖1在成交,如果这二者都无法成交,那么排在彼此后面的单子就更无法成交了。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买1报价是10元,也就是在买方中排在第一位的单子是10元买入,然后假设卖1的报价是9.9元卖出。请问这二者最终能成交吗?注意,所有成交的单子都是买1和卖1在成交,但不代表排在买1和卖1的就一定能成交,这是两个概念。
假设买1报价10元,卖1报价9.9元,请问二者能否成交?如果能最终又会以谁的价格成交?背后遵循的规则又是什么?我先说结论,二者若想成交,就一定要满足买方报价大于等于卖方报价的条件,如果买方价格低于卖方,那么二者就无法成交,此时系统会持续等待,等待新的报价出现,直到二者满足成交的条件。
这么设计非常科学,因为最终无论以谁的价格成交都没有吃亏的一方。继续用刚才例子:假设买1报价10元买入,卖1报价9.9元卖出,因为买方价格大于等于卖方,所以二者可以成交。如果二者以买方的10元成交,你会发现买方没有损失,他本就想以10元买入,而对于卖方来说也没有损失,卖方想以9.9元卖出,可最后以10元卖出,卖的更贵当然没有损失,所以规则才会设计成买方价格必须大于等于卖方才能成交。
如果买方价格小于卖方也可以成交,那你会发现总有一方遭受损失。比如买1报价9.9元买入,卖1报价10元卖出,如果让这两个单子强行成交,那么最后无论以谁的价格成交都会有吃亏的一方。
如果以买方的9.9元成交,买方虽然如愿以偿,但卖方预想的是10元卖出,9.9元卖出去就会损失0.1元。少卖了0.1元那就是一种损失。但如果以卖方的10元成交,卖方虽然如愿以偿,但买方却以更高的价格买了进来,买方报的是9.9元买入,结果以10元的价格买了进来,成本遭受了损失,所以当买方报价低于卖方的时候,二者绝对无法成交。
说到这有人就会好奇,那么在双方满足成交条件的情况下,最终到底会以谁的价格成交呢?比如买1报价10元买入,卖1报价9.9元卖出,买方价格大于等于卖方,所以这是可以成交的单子,但二者最终会以多少钱成交呢?点赞加关注,咱们下期接着聊。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910 episodes available.
19 Listeners
102 Listeners
2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4 Listeners
4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5 Listeners
71 Listeners
4 Listeners
2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