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川普)11月8日抵达北京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共十九大之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也是特朗普上任总统后的第一次访华。本次中华世界节目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刘必荣教授向本台听众朋友点评中美元首的会晤及对美中台三角关系可能的影响。
刘必荣教授指出:川普(特朗普)抵达北京的第一天,我们看到的是习近平招待他听戏、喝茶,双方的经贸部长就签署了90亿美元的合同。我觉得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因此次特朗普到中国,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谈朝鲜问题,一是谈贸易逆差的问题。那么中国此次也送了特朗普一些大礼:90亿美金的一些大的合作项目。如同汪洋所说的,这只是前菜,后面接着还有更大的合同,如2500亿美元的合同或者双方的经济协议。很明显地,习近平,或说中国政府想要用这个方法夯实了所谓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我们看,今年特朗普与习近平正式的见面,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四月份在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别墅双方会面过,接着夏天在汉堡的G20会议时会晤,接着这次是第三次,在北京举行会晤。中国方面也用了一些非常高规格的接待,目前我们看见的,例如在建福宫的晚宴,在乾隆书房的三希堂喝茶,这些都是比招待奥巴马时端出来的菜,更高规格。我们发现中国现在很喜欢讲一句话就是个“+ ”字,比如说互联网“+ ”、金砖国家“+ ”。此次,就是国事访问“+ ”,中国现在喜欢用这种很先进、很新潮的词:“+ ”,这个“+ ”,就可以“加”出很多东西了。例如说,第一讲到高规格规格,特朗普是一个蛮骄傲的美国总统,喜欢像公鸡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喜欢有这种场面,中就在这方面满足他。其实,满足后,我们得看后面会要求用什么条件来换。但我觉得中国用这样的方式向特朗普讲说“其实中国与美国是不需要冲突的”,这是个新型的大国关系逐渐成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特朗普一到中国后,中国整个的这种安排。
至于特朗普是否那么容易就被习近平用合同用金钱来应付、来满足后,嘴巴就被塞住呢?习近平与特朗普两个领导人的其实完全不一样。习近平刚刚经过中共十九大,刚刚经过政治斗争或内部的角力之后,是个胜出者。而且整个又是更强的权力集中在手上的中共领导人。而特朗普呢?第一是有美国国内的通俄门事件,特别检察官穆勒正在调查他。第二,也就是特朗普在亚洲时,美国国内的一场选举中,民主党赢了,像维吉尼亚州、纽泽西州等地方,都是民主党赢。也就是共和党在国内的气势比较弱。因为很多人反特朗普,所以他气势比较弱。这些都会影响他在海外的一些表现。
特朗普就朝鲜问题,对中国喊话、要价会有效果吗?我们看特朗普访问行程的沿途所讲的话,其实是有点矛盾的信息。一方面,我们看到他在日本喊说:与朝鲜是可以谈判的,如失踪日本人的问题等等,其实是暗示金正恩“愿意跟金正恩去谈的”。可是到了韩国时,特朗普当然讲得比较凶,说不要低估美国的决心等等。所以特朗普传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一个是“强硬”,一个是“可以谈”。
当然如果与中国来讲,中国会讲的是:朝鲜的问题、韩国的问题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等等。但是中美两国有没共同利益呢?有,其实两国都希望朝鲜的无核化。但是就在此时,你必须确保朝鲜在这十几天当中没有发射导弹啊!而特朗普此次访问亚洲的时间很长,十几天。如果在这十几天当中,它给你来个核弹试射,例如从卫星上看出来,朝鲜要准备核爆,如果这是几天之内,它给你来个核爆或飞弹试射,那么这个朝鲜问题会在亚洲国家之间发酵,那么后来情况就与我们想象的就可能不一样了,大家就要团结向朝鲜施加压力了。
此次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对台湾有何影响,因台湾一直担心美中会联合发表第四公报,这是台湾一直很敏感的问题。
这整个的逻辑是这样子的,如果美国有求于中国,它希望中国大陆对朝鲜施加压力,那么中国大陆很可能就会要求一些回报,那你第四公报要重申“一个中国”或其他等等要求。这个当然是台湾不愿见到的。那么,其实我们后来发现,这次应该还不会,而且美国国内的台湾安全法保障台湾的安全,这是一个国内法,不是随便签个联合公报就可以推翻的。但这是一个假设,这假设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有东西可以给美国,与美国交换”。也就是说,中国大陆还可以对朝鲜做某些事,但现在这张牌还没打出来。那么,美国就必须告诉中国说:你若把这张牌打出来,那我在台湾问题上,对你做点让步。但中国表示他已没牌可打了,能做的都做了,还能另外做什么呢?如果他不能做朝鲜问题上做什么,那就没东西与美国换了。但现在发现,中国用另外的东西来换,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贸易”。既然你特朗普很重视贸易问题,带来29个美国企业主来,那么我中国在贸易上怎么来还给你,多给你一点投资或多给你什么样的经济合作协议。这个如果我中国做了,给你了,那么你特朗普拿什么给中国呢?
我认为从台湾的角度来看,不必担心一次两会有没有第四公报,我们应该担心的是,整个大的一个美中共同合作慢慢逐渐走向有点共治天下的局面。或是说,美国逐渐地往内退缩,然后舞台逐渐让中国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这个新的权力的板块,然后让大家往中国那边靠,那么这时台湾会变成怎么样的边缘化,会受什么挤压?我觉得台湾应该担心的是大的战略情势,而非计较说:你今天有没公报,明天有无公报,这个是后来的表现。重要的是:现在大格局有什么变化,这是台湾需要认识到的。
十九大之前,有人担心,2020年可能是习近平上任后武统台湾的时间;十九大之后,有人把这时间往后推延到他的第三个任期之后。
因为在十九大以后,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有一个逻辑是:如果习近平在内部的权力不稳,他就必须在两岸问题上求加分,把两岸问题炒热了以后,然后让中国内部巩固去支持他。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习近平已经稳定了,而且权力如日中天,这种情况下,他在台湾问题上就不需要做任何的冒进,或者那么急,因为他已经巩固了,不需要再去强调民族主义或什么的来争取更多的支持。这时对台湾就可能稍微会缓和一点。所以在台湾内部,这两种看法都有。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当各国都往中国那边去靠拢时,坦白讲,台湾的空间,无论是经济的养分、外交的空间都愈来愈小;愈来愈小时,台湾自然会感到压力。其实习近平犯不着这个时候使用武统等方式,他只要抓住一点:不要把台湾逼急了,若逼急了,就会贸然铤而走险走向台独,那就比较难收拾了。除此之外,我觉得他不需要急着武力统一台湾。因为他在很多地方已经占据上风,台湾的压力,已经感觉到了。这会让台湾在大陆的关系上会有变化,会有些发酵的作用。所以他可以把你台湾搁着,让你周边的压力逼着你去改变一些政策。我觉得习近平他会做的是,因为他更自信了,就会拉这国家的青年、中小企业,中南部的所谓三青嘛!然后给你台湾人准国民的待遇,到大陆不管是就学什么的,就完全像大陆一样。用这种方法,让你的心这样靠过去。这个比武统来的简单,而且更有效果。如果我是习近平,也会这样做的。这时候台湾就要晓得国际局势及习近平可能采用的一些方法,他不是真的会硬碰硬的马上打台湾,但是我们要从这里去找出我们台湾的空间在哪里。(请点击声音钮键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