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4月17号)上市的法国晚报世界报头版主题关注中美贸易战,大标题为:贸易战迫使中美脱钩。文章指出,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升级正在为全球经济动荡创造条件:世界两大工业、技术和金融强国之间出现了无法弥补的隔阂,而特朗普的美国与中国的分道扬镳是痛苦的。
这篇长文由该报驻纽约和北京的记者联合撰写,文章称,4月16日,美国总统禁止人工智能芯片冠军英伟达 (Nvidia )向中国出售其特供版H20芯片,从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英伟达股价下跌6.9%,拖累美国科技股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07%。因此,金融市场正在为特朗普寻求的中美脱钩付出高昂的代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竭力抵制,以加重美国的代价。
面对特朗普宣布的向中国产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选择使用一系列杠杆应对,例如禁止其航空公司接受波音飞机的交付。更为隐蔽的是,中国政府为某些稀土的出口设立了许可证制度,实际上暂停了其中一些战略金属的交付,这些金属用于制造智能手机、医疗成像、电动汽车和导弹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最近几天,在中国港口,许多运往美国的产品都暂停发货,有的是中国工厂主动暂停发货,有的是美国客户要求暂停发货。所有人都希望关税战不会持续太久,并将赌注押在延迟发货上。否则几周后,美国的玩具和电器商店就会感受到这种干扰,从而加速人们经常谈论的、但实际上只是在缓慢进行的脱钩。
文章认为,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对抗始于奥巴马时期,但特朗普挑起了第一场贸易战,特朗普再次回归后设置的关税壁垒和习近平决定采取的报复措施造成了重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迫使两国关系破裂。迄今为止,事实证明这即使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也付出高昂代价。然而,世界两大经济强国不可挽回地疏远,这一世界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条件已不再遥远。
周三,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5年国际贸易将前所未有地下降0.2%至1.5%,从而助长了这种情绪。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根据该组织的预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锐减77%。
从数据上看,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分离显然已经开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18年达到创纪录的4180亿美元,到2024年将缩减至2950亿美元(2600亿欧元)。不可否认,这种下降部分是一种错觉,因为墨西哥显然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中国产品进入北美的门户。
文章继续指出,分离有时是痛苦的。美国可能更需要中国,中国已经在美国人不生产的产品和零部件的工业制造领域崭露头角,其竞争优势不仅仅基于工资;美国需要中国。苹果公司负责人库克在 2024 年的一段视频中解释了他的动机。库克认为,在中国生产的原因在于 "一个地方的技能数量和性质。我们的产品需要高度精密的工具,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所要求的精度是最前沿的技术"。多年来,库克一直试图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印度或美国,但这一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融时报称,在苹果公司的 187 家主要供应商中,有 169 家在中国大陆或台湾生产。不过,彭博社称,苹果公司现在设法在印度生产 20% 的 iPhone。
中美之间的联系还包括金融联系,因为中国的一些新巨头,尤其是科技巨头,已经向华尔街寻求融资,首先是电子商务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当被问及中国公司退市的可能性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所有选项都 “摆在桌面上”。报道称,这一威胁已发出多次,但从未付诸实施。这将给中国公司带来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彭博社援引研究公司杰富瑞(Jefferies)的话写道:“美国有两大优势:退市和禁止在美国投资”。中国政府认为,中国公司在华尔街的存在是一个重大漏洞,但短期内无法解决。
中国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仅次于日本,持有约 7600 亿美元的国债。中国政府被指控大规模抛售这些证券,加速了4月11日的债券危机,迫使特朗普暂停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合作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虽然这一指控无从考证,但在中国政府手中,仅凭怀疑就能成为对付美国的有力武器。
美中两国的联系也与文化有关,但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数正在急剧下降,从2019-2020学年创纪录的37.2万人下降到2023-2024学年的27.7万人。4月9日,中国旅游部以两国关系恶化和美国 “安全形势 ”为由,敦促中国公民 “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教育部也向学生发出了类似的信息。
脱钩也体现在农业上,在中国方面,出于养活庞大人口的需要,中国正试图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并在这一过程中惩罚作为特朗普主义大本营的农业地区。从 2010 年代开始,巴西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大豆供应国,随后又在 2023 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玉米供应国。
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老板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认为,两国脱钩是完全 “可能 ”的。但他和其他美国商界人士一样,更倾向于先与欧洲人结盟。戴蒙先生说:“美国优先是好的,但不是美国一家独大”。这并不是特朗普连任以来所走的道路,他至今未能与习近平进行合理的谈判。
中国国家主席则在寻求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本周伊始,他于 4 月 14 日访问了越南,然后于 4 月 16 日星期三前往马来西亚,周四继续访问柬埔寨。此次出访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目的是针对美国的关税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建立一个没有美国的繁荣地区。
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周四世界报社论也点出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称:“中美之间的利害关系远不止经济问题。他们正在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作者指出,特朗普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相信美国将重新强大起来,过上近乎自给自足的生活 — — 至少配备与其消费欲望相称的生产设备。权力在于自主。相比之下,习近平则依靠全球化来确保中国的主导地位。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制造业,其雄心是在某些领域占领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通过自由贸易的优势获得优势。
但在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动力已经饱和——尤其是房地产。另外两个经济活动的驱动因素是国内需求和出口。北京政权选择了后者。由于领导层不愿意发展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中国人都在储蓄将其用于健康和退休,国内消费仍然很低。如果美国市场关闭,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将成为中国出口商的目标。当前的贸易危机将影响未来全球化的面貌。除非特朗普和习近平设法规范他们之间的冲突共存。但其中一人仍必须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