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急于与俄罗斯直接谈判尽快结束乌克兰战争的作为正加速将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推向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再强调,和平谈判不能没有乌克兰的参与。乌克兰的欧洲盟友一方面支持泽连斯基的立场,另一方面也试图避免欧洲自己被排斥再这次攸关其自身安全的谈判之外。但特朗普希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会谈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努力21日得到了来自中国的支持。中国外长王毅在南非出席20国集团外长会议时表示,中国支持美俄两国近期就乌克兰议题达成的共识,中国愿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扮演有建设意义的角色。2024年6月在全球90个国家在瑞士参加乌克兰和平峰会,中国以该峰会不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三要素为由,没有出席。如今美俄有意展开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和平谈判,中国显然不想缺席。乌克兰如何看中国在结束这场战争的努力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乌克兰记者、乌克兰危机媒体中心国际部负责人泰蒂亚娜·奥加尔科娃( Tetyana Ogarkova)接受本台电话出访,介绍了她的观察与分析。
乌克兰始终未听到中国谴责俄罗斯侵略
法广: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曾与乌克兰外长瑟比加会谈。目前是否能从中看出些北京面对这场战争的解决过程的意图?
T. 奥加尔科娃:确实,我们看到了慕尼黑峰会上传出的消息,表明我们的外交部长瑟比加会见了中国外交部代表,并且我们注意到中国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这场战争表现出兴趣。这是第一次中国的这种关注如此明确。
目前很难判断中国的真正意图,因为当前局势极其不稳定。特别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改变了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总体政策。我们可以推测,中国正在寻找自己在解决这一冲突过程中的位置,想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我们相信,中国拥有足够的手段对普京政权施加必要的压力,以促使其进行真正的、善意的谈判,从而实现“公正和平”的解决方案。这涉及“正义战争”与“公正和平”的概念,以及在欧洲大陆实现持久和平。
我再说一遍,我们毫不怀疑,中国完全具备有效施压俄罗斯的能力,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的压力似乎过于微弱的情况下。
中国若希望发挥更大作用就需改变对俄立场
法广:乌克兰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在这三年里,西方一直希望并反复呼吁中国发挥作用,利用它对普京的影响力制止战争,但中国并未真正采取行动。如今有哪些迹象可以让人相信,中国可能会发挥作用?中国的作用是为了真正实现持久公正的和平,还是中国仍然更倾向于支持俄罗斯?
T. 奥加尔科娃:首先,我需要强调,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已经持续了11年,至少可以追溯到2014年2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在这11年间,中国的立场一直比较模棱两可。一方面,中国在官方文件中承认乌克兰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甚至没有承认俄罗斯非法吞并克里米亚,这是事实。但另一方面,自2022年2月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乌克兰以来,我们一直在等待,却始终没有听到中国明确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保持了某种“中立”立场,但这种中立更倾向于“亲俄中立”而不是“亲乌中立”。因此,乌克兰对中国可能采取的行动始终保持谨慎,并有所期待。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核威慑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场战争的后期阶段,俄罗斯曾多次威胁使用核武器,而中国在阻止这一威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
至于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改变?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因为要做出改变,就需要中国调整其对俄政策。众所周知,尽管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但毫无疑问,中国在经济上给予了俄罗斯极大的支持。俄罗斯利用中国提供的军民两用技术,强化了军事能力,同时,中国也通过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等原材料,帮助俄罗斯维持出口,弥补因西方制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如果希望外界对中国政策恢复信任,并认可中国在欧洲大陆安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就必须对其对俄立场做出某种改变。我们只有看到这种意愿,才能真正说中国可能会在解决冲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形势非常清楚、透明:俄罗斯是侵略者,它公然违反了一个独立国家的边界——乌克兰是俄罗斯在1991年正式承认独立并确定边界的邻国。这场侵略既无缘由,也无法辩解。因此,解决这场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终止这场侵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向侵略者施加压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国家,完全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作用,通过切断侵略者的战争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局势。
中国的和平方案对乌克兰不公正
法广:您是否认为或者是否有迹象表明,中国现在更愿意利用其影响力来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呢?
T. 奥加尔科娃:我认为目前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从慕尼黑峰会传来的第一个信号只是言辞。然而,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局势十分严峻。因此,如果我们看到中国采取真正的行动,而不仅仅是言辞,我们才会相信它确实愿意发挥作用。
这些具体行动包括:减少从俄罗斯的进口,限制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技术等。这些措施将极大地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如果未来有迹象表明中国在这些方面采取了实质性行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在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可能会在解决这场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广:目前看来,关于结束乌克兰战争,似乎有三个方案。第一个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胜利计划”。第二个是中国和巴西于2024年春天共同提出的和平方案,该方案由六点组成,与中国在2023年春天提出的十二点和平方案相差不大。第三个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个相对模糊的方案,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内容,但已经明确排除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并且似乎也不会推动恢复乌克兰回到2014年以前的边界。 这三个方案是否有共同点?它们是否可能促成一个公正的和平?
T. 奥加尔科娃:我们目前面对的局面是:没有哪个方案能够真正奏效。我们很了解泽连斯基的“和平方案”。至于美国的方案,它非常模糊,因为我们只能从一些推文和各种立场不同的声明中拼凑信息。然而,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其核心思路,那就是特朗普希望通过某种妥协来迫使乌克兰让步,同时向俄罗斯做出一定让步。不过,乌克兰认为该方案是不现实的。几个月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表示,中国的方案对乌克兰而言是不公正的,原因有很多,我在此不再展开。但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份真正的和平方案,该方案必须首先尊重乌克兰的利益。乌克兰是战争的受害者,并未主动挑起这场战争,如今20%的乌克兰领土已被俄军占领并遭受严重破坏,我们也承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在任何可能的谈判中,乌克兰都会坚守几个核心立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安全保障。
当谈到停火,如果乌克兰不能立即收复失地,我们或许可以考虑将这一问题暂时搁置,当谈到停火,如果乌克兰不能立即收复失地,我们或许可以考虑将这一问题暂时搁置,不寻求以军事手段立即解放这些领土,因为目前看来,这样做会极为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一点需要明确说明。在这一极为棘手的问题上,乌克兰可能会同意通过外交手段,在未来解决被占领土的解放问题。但乌克兰只有在确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才可能接受停火。所谓安全保障,就是确保俄罗斯不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再次对乌克兰发起攻击,并且这项保障必须是切实有效的,而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就像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那样。同时,我们也不能重蹈2014-2015年的覆辙。当时,明斯克协议达成后,虽然形式上存在停火,但作为侵略者的俄罗斯却利用这段相对和平或局部战争的时间,为一场更大规模、更残酷的战争做准备。
若想结束战争,就必须让俄罗斯再无发动战争的能力
T. 奥加尔科娃:换句话说,若要真正结束这场战争,必须让俄罗斯在现实层面上彻底丧失再度发动战争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乌克兰需要真正坚固的安全保障,一个来自其伙伴的切实承诺。乌克兰没有核保护伞,因此,泽连斯基在它的和平方案中,曾经提及北约的概念。
人们可能会怀疑如今是否还能依赖北约,但如果不是北约,是否还可以有另一种形式的安全保障?或者由其他国家来确保,一旦俄罗斯再次发动攻击,俄罗斯将面临极为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俄罗斯若再度侵略,它可能付出的代价将高昂到让它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这正是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在各种国际论坛上,这一点已经被充分理解。然而,目前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的方向完全相反,不仅不谈及北约,甚至还在讨论撤出驻欧洲的美军,这显然与乌克兰所寻求的安全保障背道而驰。因此,乌克兰今天面临的一个攸关生存的重大问题是:谁来提供安全保障?如何提供?在可能的停火之后,谁来确保乌克兰的安全?
当然,所有愿意帮助乌克兰的国家都可以,也包括中国,为什么不呢?只要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俄罗斯今后不会再采取军事行动,确保战争的历史就此终结,那么所有这些安全方案都会受欢迎。
中国经济正支撑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法广:乌克兰政府网站上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乌克兰在2024年对华出口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dan自中国的进口则增长了超过37%。也就是说,尽管战争仍在持续,但并未阻止贸易往来,乌克兰还在继续大量从中国进口商品。如何解释w'k乌克兰自中国进口的大幅增长呢?可能是那些产品带动这种增长呢?
T. 奥加尔科娃:我很难在这里做出准确的回答,因为我并不了解乌克兰从中国的进口情况。不过,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尤其是基于2024年秋季之前的情况。
在2024年秋季之前,中国决宣布同时禁止向乌克兰和俄罗斯出售某些无人机组件,这项决定大约是在9月份作出的。因此,可以想象,乌克兰此前从中国购买最多的,可能是相关技术,以便本地工程师能够在地组装无人机及相关产品。毕竟,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无人机战争。
如果我们查看2024年全年的数据,这可能是导致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因为我手头并没有关于具体进口产品的信息。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这类进口在2024年秋季已经正式停止。因此,2025年,预计乌克兰从中国的进口将会减少,而相关组件可能会更多地在乌克兰本土生产,或者从其他国家,比如台湾或西欧进口。
当然,这也需要技术上的调整,因为目前欧洲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要加强欧洲的防御能力,欧洲的工业必须适应当前前线的实际需求,而这些需求包括大量使用无人机、坦克和装甲车辆。但是,欧洲整体上的备战q'kuang依然是参照过去的战争模式而不是眼前正在进行的战争。因此,这可能是乌克兰此前从中国进口增长的原因,我认为大致如此。
另外,我们也需要看看俄罗斯的相关数据。俄罗斯的进口同样有所增长,虽然不是增长了37%,但也增加了好几倍,原因与乌克兰类似。俄罗斯从中国大量进口各种军民两用产品。
尽管这些产品不属于致命性武器,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实际上是在通过中国经济支撑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这也是乌克兰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正是这些支持让俄罗斯仍然能够维持战争。
俄罗斯之所以还能继续战斗,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与伊朗、朝鲜以及中国的联盟。这些支持使得俄罗斯能够继续侵略乌克兰,继续每天制造更多的伤亡。
法广: 也就是说,中国这项表面上一视同仁的公平禁令事实上更不利于乌克兰?
T. 奥加尔科娃:这种贸易一直对乌克兰不利,我来解释为什么。因为从物流距离来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运输距离始终要短得多。举个非常具体的例子:用于生产无人机的中国产品可以在 4 天内到达俄罗斯,而运往乌克兰却需要 两周。而在这场高度技术化的战争中,真正的较量在于速度,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本土工程师适应这场新型的无人机与技术创新战争的速度,这一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来自中国的销售,俄罗斯往往能够比乌克兰快半步甚至一步。尽管并非始终如此,但这种情况确实经常发生。这无疑让乌克兰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正因如此,如今我们需要透明化。如果中国能够全面阻止这些高科技产品流向俄罗斯,考虑到现有的西方制裁措施,如果没有公司试图规避这些制裁——尽管我们直到这种规避行为确实存在,但如果尽可能减少这些关键部件流入俄罗斯,战争的结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事实上,结束这场战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剥夺俄罗斯持续更新其战争机器的能力,而俄罗斯正是依赖这些来自中国的供应来实现这一点。当然,中国并非唯一的供应方,伊朗、朝鲜以及所有帮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的国家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