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将在本月23日迎来大选,该国反对极右派崛起的抗议活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进入二月以来,大批德国民众已连续两个周末在柏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示威民众大声疾呼“民主需要你”,并向各派政党发出呼吁,要求各党拒绝与德国选择党(AFD)合作,足以显现民众对极右翼势力的崛起表现极大担忧。面对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普遍抬头,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整个欧洲面临一场新的艰巨挑战。如何看待即将举行的德国大选?该国极右翼势力不断壮大的前景是否已成定局?欧洲极右翼势力普遍抬头的根本原因何在?对此,欧洲之声主编潘永忠先生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
法广:首先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目前德国的政治局势,您对本次大选结果作何预测?
潘永忠:德国国情危机始料不及,令国际惊愕。德国是欧洲老大,现如今政情危机动荡,媒体是这么评论的:德国「火车头」熄火,《经济学人》评价德国是「欧洲病人」,均指向「德国经济『病』了」。
其实,政经是一体两面。2021年12月8月德国「红绿灯」政府组阁,至2024年11月6日内阁解体,执政三年缺一个月提前下课,也就是说一国的政治灵魂发生了严重危机。政经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治国理政体现在「抓纲治国」,欧盟全球战略主旨是「安全政策」,确保欧洲战略安全,一是均势战略,二是地缘政治战略,这是德国半个世纪严谨执政之风范,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
2、俄乌战争爆发,德国和整个欧洲被战争拖累。德国是乌克兰战争的后援主体,援乌总价值仅次于美国,在欧洲国家位居第一。前几日朔尔茨与梅尔茨竞选辩论时,提供了一个数据:「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已向其提供了总额近 440 亿欧元的援助。」德国曾历时60年为「二战」赔款640亿欧元。而时下的现实是:德国不战几乎又输一次「战争」。
3、严重的能源危机。俄乌战争后,德国的能源成本呈「爆炸式增长」,德国终止了进口俄罗斯廉价能源,欧洲天然气成本跃升至美国的八倍。能源是企业生产与百姓生活的基础,油价猛增,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食品加工成本、交通运输费用、百姓的出行成本、住家供暖照明等,这些直接影响到稳定有序的德国社会大环境。再则货币贬值拉升通胀,物价蹿升令百姓叫苦连天。
4、近年来,德国的制造业部分已关闭产能,部分搬迁去了美国和中国、北欧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经济直线下降是可预见的,去年德国沦为「全球唯一负增长的发达经济体」,2023年德国GDP增长率进入负值,为-0.3%。2024年德国GDP比上年继续下降0.2%,连续第二年萎缩、负增长。
下一届德国正常的选举日期,应该在2025年8月31日到10月26日之间的一个星期日。「交通灯政府」熄火,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宣布解散联邦议院,德国大选提前到2月23日(本月下旬)举行。
针对德国的未来展望,我坚信民主制度的「历史终结」论,而时下的全球「变局」,只是阶段性反复、曲折与螺旋式进步的过程,民主制度本身具备修正、完善与补充的功能。还有全民投票选举,本身是表达民情民意,体现了「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简言之:即达到人民富足,物产丰饶,人才荟萃,这才是国家的人间正道。通过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是一种政治体制与管理机制的调整、修复、补充。
法广:移民问题近来在德国受到极大质疑,甚至有媒体将矛头直接指向前总理默克尔。而相关议题似乎也是困扰欧洲各国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是否助长了极右翼势力的抬头?
潘永忠:新近德国的一些媒体,将德国沉沦追朔到梅克尔执政时的「难民政策」,指责梅克尔使德国成为移民国家,成为国运的「转捩点」。这些媒体渲染,难民问题甚至比气候问题、能源问题、国防薄弱等还要严重,说是因「梅克尔时代失血过多而亡」。
其实,德国的难民政策是个复杂话题,基于两个理由:一是当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使德意志民族背负着沉重的民族罪孽感;二是源于西方传统优秀宗教文化基因,所以「二战」后德国政府制定了政治避难政策。
主要文件依据:一是政治避难条款,在科尔总理任内修正通过:「第16条经过修改,受政治迫害的人只有来自非安全原籍国才有权获得庇护。」二是「都柏林法规」:最初于1990年6月15日在都柏林签署,它指定了难民在日内瓦公约下寻求政治避难的申请流程。
「难民问题」对德国、欧洲来说,确实是问题。但是收留难民,德国财政能够承担,再则德国各层次的劳动力市场有很大空缺,德国各州的交通工程、老城建设等大工程,一拖就是十年、二十年,正是由于劳动力严重短缺。关键是这样的重体力工作岗位,并未占用德国自己的劳动力岗位。「难民问题」并没有影响经济、影响劳动力市场,问题在于如何管理与培训。
极右翼势力抬头与「难民问题」当然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只是民粹党利用此话题点燃了底层民众的排外情绪,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法广:您如何解读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的普遍崛起?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德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潘永忠:德国选择党(AfD)是一个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以反对移民、反对援乌、反对欧元、退出欧盟,而赢得不少百姓的积极响应与拥护。选择党前身是2013年成立的「反欧元团体」,谁也没有想到,仅仅11年后,该党会发展得如此壮大。从一些数据中折射出几个警示点:
1、当年希特勒是在民主体制下诞生的,德国社会普遍担忧这一幕重演,好在选择党支持率只是21.5%,远离执政所需要的50%,且联盟党、社会党、绿党都明确表示拒绝与选择党合作,换句话说:选择党距离出任德国总理尚欠火候,但它将会在联邦议院中作为在野大党发挥影响力,不容小觑。
2、本届美国大选最大问题是媒体的倾向性,选前媒体报道贺锦丽支持率一路略高于川普,而选举结果却大相径庭,川普与贺锦丽的得票相距甚远,说明媒体提供的信息严重失真。德国媒体的倾向性很明显,尤其《图片报》是「亲绿」的。令世人忧虑的是:时下德国选情是否会重演美国大选旧剧?是否选择党的支持率被低估了?德国投票选举后是否会爆出令人惊愕的严重后果?而且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选民仍然举棋不定。
3、赢面领先的联盟党,也许有可能与社民党组成黑红执政联盟,这也是德国历史上较为传统的执政体系。问题是联盟党和社民党表现疲软无力,从朔尔茨与梅尔茨竞选辩论中可见一斑,「难民问题」、支持乌克兰战争等,仍被视为未来执政重点,显然是抽刀断水,无济于事。欧洲和平与解决能源危机,是恢复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生产的基础。倘若新一届政府在一、二年内治理国家依然不力,不赢则退、不改变就会被百姓唾弃。届时不排除可能出现希特勒时代复活。
法广:近年来,欧洲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曾在过去数十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法德轴心早已涣散。。。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党领袖勒庞为首的欧洲极右翼党团代表人物对新上任的美国总统马首是瞻,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将如何(以及是否有能力)应对特朗普的美国带来的重重挑战?
潘永忠:川普执政,开启了要扩大美国版图的计划,川普提出: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提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还提出:要得到格陵兰岛,无论用什么方法方式,美国志在必得;他已经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等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极右势力同样在欧洲蔓延,变天不仅仅是在德国,几乎整个欧洲都在向极右翼势力靠近,奥地利、匈牙利、荷兰、法国、意大利等,都已被极右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德国的变局趋势是否已难以阻挡不可预测。
日前消息传出,「二普」通话,商定了俄乌战争停战的条件,双方满意。这件事大大伤害了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颜面和利益,川普总统越过战争受害的乌克兰,忽略了地缘政治主轴、置全力支持乌国的北约、欧盟不顾,直接与普京商谈并「敲定」「终战」计划,完全违反了正常的国际间约定俗成的规矩。此举为欧洲国家敲了警钟,今天在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议程有所调整,将原来东道主施泰因迈尔致开幕词后,原来第二位发言的美国副总统万斯往后挪,而由欧盟理事会主席冯德莱恩取代,以此表明欧盟才是欧洲安全的主角。如今欧洲各国不论右翼、左翼都明白了,欧洲必须团结一致才能面对来自专制国家和来自美国川普所带来的霸道与挑战。
总之,民主制度是「历史终结」的过程,相信人类社会不会重返「成者为王败者寇」的丛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