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法国台湾文化中心(巴文中心)与巴黎拉丁区艺文电影院龙头Filmothèque合作,3月28日至4月6日举办巴黎台湾电影节(Festival du film taïwanais à Paris),放映11部剧情长片及纪录片和经典片,并与克莱蒙费宏国际短片展合作1场台湾短片联映,总共15个场次。电影节由François Causse与台湾策展人周增晟携手完成, 依照院线逻辑策划选片,兼顾艺术性与市场品味。
据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介绍,片单囊括国片2024年度票房冠军《角头─大桥头》,也是该系列电影首次在法国放映。同时也选映经典影片蔡明亮《爱情万岁》与《何处》,记者在现场采访到由蔡导挖掘出的金马影帝李康生,对于表演,寡言的他说:从《爱情万岁》开始对表演开窍,再到以《河流》获得影帝,之后看完剧本后,就会将其丢掉,放空,让自己不要受到限制去发挥。李康生目前在巴黎拍片,电影节开幕前,他将演出的新片就在Filmothèque放映厅取景。
位于巴黎五区的Filmothèque电影院自2005年起由François Causse与其父Jean-Max Causse经营。Jea-Max 是法国独立电影发行的传奇人物,在1960年代创立巴黎第一个艺文影院及发行网络。François 则承接了父亲的选片与策展能力,并致力发掘与营销全球经典电影,也因影院长期放映影史经典名片,包含台日韩等亚洲各国名导作品,培养大批影迷,Filmothèque 影院成为左岸文化的象征之一。
胡晴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年,Filmothèque大力支持台湾电影,蔡明亮、楼一安、易智言、莫子仪等影人都曾到此交流,2023年《悲情城市》4K数字版在此举办欧洲首映,造成热烈回响。
1976年出生于台北的林书宇导演担任本届电影节的焦点影人,放映他的首部作品《九降风》与新作《小雁与吴爱丽》,让观众品味导演16年来的转变,《小雁与吴爱丽》女主角夏于乔也将一同前来巴黎与影迷交流。
导演林书宇与演员夏于乔两人在影院接受记者专访的重点内容如下:
这次在巴黎台湾电影展上,既放映了您的第一部长片,也有最新的作品。您在这两部电影里关注的议题有发生变化吗?
导演:当然有啊。其实我觉得,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关注的议题也会逐渐变化。像《九降风》那会儿,因为是青春成长的故事,很多素材其实都来自我自己的成长经验。随着年纪增长,我对社会、对自己成长环境的关注也在不断变化,这些自然就反映到创作里了。
所以到了《小雁与吴爱丽》的时候,您的关注点又有了新的转变?
导演:对。《小雁与吴爱丽》一方面是从社会议题出发,另一方面我们最后决定把故事背景设定在客家庄,因为我自己也是客家人。这算是把自己的根再拉回来一点。但其实无论是哪一部作品,我关注的核心都很接近。即使《九降风》讲的是成长,我还是会把当时社会的背景和议题融入电影,比如九十年代台湾严重的职棒签赌案,对孩子们来说,那其实也是一种成长与幻灭的隐喻。
这两部片子都大量使用长镜头,甚至开场时没有声音。这可是您有意为之,想营造某种仪式感,还是想强调电影这种特殊的语言?
导演:在《小雁与吴爱丽》的时候,这种设计是很刻意的。《九降风》更多是当时的一种直觉,但到了《小院有外力》,我们非常清楚第一个镜头就是为电影院而拍的。换句话说,只有在电影院里,这个镜头才能成立、才能成立那种故事的呈现方式。我甚至觉得,如果把这个镜头放在电视或网络平台上,观众可能会直接快进,但一旦快进,就会错过一个很精彩的开场。其实我和摄影师在拍《小雁与吴爱丽》的时候,特别有危机感。现在大家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反而更想用镜头语言去强调,这部电影只有在电影院看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现在把问题交给小乔(夏于乔)。您既是演员,也是共同制片人和创作者。你怎么看“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小乔:这个问题挺大的(笑)。我做演员有一段时间了,知道有些人说“入戏太深很难抽离”,但我一直在调试自己。我觉得演员需要非常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认知,才能把戏和生活分开。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比戏还精彩。我们演的戏只是把这些精彩的部分浓缩了,观众在电影院里觉得很精彩,但现实生活其实有更多荒谬、意想不到的事在发生。我会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放进戏里,希望让作品更有层次。
在创作过程中,是否有一个特别想处理或表达的议题?比如救赎?
小乔:作为演员,我很能分清楚戏和生活。我不觉得戏是我的救赎,但我觉得创作有责任感,尤其是当故事比较暗黑、讲到人性艰难面向的时候。我的责任是给观众一个出口,让他们离开影院时还能感受到一丝希望,而不是把他们带进深渊就不管了。
导演:我同意。讲“救赎”可能太沉重,但我确实觉得创作者有责任感。哪怕故事再黑暗,最后还是要给观众一个出口。让观众在离开影院时,能带走一点点希望。
小乔:对我来说,救赎也有点太重了。我更喜欢观众看完电影后能思考、讨论。现在社会资讯爆炸,大家节奏太快,很难静下来思考。如果能在电影院里,花两个小时沉浸在电影里,思考刚刚看到的内容,那就很有意义了。我们拍电影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命题,重要的是观众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觉得您的电影很温柔,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
小乔:温柔啊,这就是他的特色(笑)。其实每次放映结束,都有人很意外这是男性导演拍的电影,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女性导演。可能他内心有一块特别细腻的地方,才能拍出这么温柔的作品。
您刚刚提到希望每部电影都能给观众一个出口。那您觉得电影在当前的制作环境下,会怎么走下去?
导演:我觉得电影不会消失。每次有新科技出现,大家都会担心电影怎么办,比如电视、网络的冲击。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机会肯定会变少,电影可能会变得更精致、更精品化。未来电影会更像剧场,有更强的仪式感。像这次在艺术电影院观赏电影,感觉就很独特。那些没有特色的大型连锁影院可能会慢慢消失,但独特的戏院和艺术影院会留下来,继续需要电影的存在。当然,我们选择在电影院看的电影也会有所不同。我希望我的电影是观众愿意在电影院看的,不一定是好莱坞大片、漫威那种。其实很多需要思考、节奏慢的电影,我更喜欢在大银幕上看。反而是那种纯娱乐、讲故事的商业片,可能会慢慢从电影院消失。
另一部在电影节放映的《猎人兄弟》,则由有原住民血统的导演苏弘恩执导,他的这部处女作探究岛上原住民狩猎文化消失、当代部落变迁等深刻议题。以及政大外交系出身的林龙吟导演以16厘米胶卷拍摄的《蚵丰村》,呈现台湾西南滨海鱼塭风光的独特美感,都是Filmothèque影院老板极力推荐给巴黎观众的作品。
此外,电影节也选映台湾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修复片《小逃犯》,加上《小晓》、《本日公休》,以及导演吴璠历时5年完成,呈现不同世代女性故事的纪录片《XIXI》,反映台湾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女性角色,电影节主视觉也呼应片单之女性议题,以蝴蝶为隐喻,突显各时代台湾女性坚毅、内敛之美,以及勇于改变、突破体制现状的勇气与决心。
*********
电影节片单与放映场次如下:
焦点影人林书宇:
《九降风》(2008) 3/29 16:45 & 3/31 19:30
《小雁与吴爱丽》(2024) 3/29 19:15 & 3/31 17:00
姚宏易&姜瑞智《角头─大桥头》(2024) - 3/28 19:00 (开幕片)、4/6 17:00
蔡明亮《爱情万岁》(1994) - 3/30 17:00
傅天余《本日公休》(2023) - 3/30 20:00
靳家骅《小晓》(2023) - 4/1 19:30
克莱蒙费宏国际短片展─台湾影片精选 - 4/2 19:30
吴璠《XIXI》(2024) - 4/3 19:30
蔡明亮《何处》(2023) – 4/4 17:30
林龙吟《蚵丰村》(2020) - 4/4 19:30
张佩成《小逃犯》(1984),(蔡明亮编剧/影视听中心修复作品) - 4/5 17:15
苏弘恩《猎人兄弟》(2025) - 4/6 19:30 (闭幕片)
放映地点:Filmothèque du Quartier Latin 电影院
地址:9 Rue Champollion, 75005 Paris
详细放映信息敬请留意电影院官网:https://www.lafilmotheque.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