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孩子们该如何学习国学?他们能听懂吗?他们会喜欢吗?让小麦同学和小麦妈妈带您和孩子一起——对话国学吧!:)《论语小问问》有熙华国学院对《论语》的专业解读,也有小麦同学两年《论语》学习经验的沉淀和生活趣事的分享,节目采用亲子对话形式,相信能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共鸣!主播简... more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29, 20173.12 祭神如神在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自己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3minPlay
August 29, 20173.11 或问禘之说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或问禘之说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②乎!”指其掌。【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注释】 ①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②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more4minPlay
August 29, 20173.10 禘自既灌而往,吾不欲观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注释】 ①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禘礼在夏季举行。 ②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按君王的尊卑世系,依次祭祀。列序的办法,以鲁国的禘祭为例,始祖文王居中,其子周公是二世,列始祖左边,称昭位;…… ③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29, 20173.9 夏礼吾能言之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徵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徵也。文献④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注释】 ①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聚居地。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②徵:证明。 ③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聚居地,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④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29, 20173.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会说话啊,素颜也能显得很漂亮啊!’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这好比先有纯洁底子,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可顺从这个道理来理解呢?”孔子说:“商(子夏),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注释】 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 硕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②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考工记》:绘画之事后素功。 ③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7minPlay
August 29, 20173.7 君子无所争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一定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对饮。这就是君子之争。”【注释】 ①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②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29, 20173.6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注释】 ①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③女:同汝,你。 ④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5minPlay
August 29, 20173.5 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注释】①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②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总称,包括众多诸侯国所以称诸夏。 ③亡:同“无”。但也有区别。“无”仅指没有,静态表达。而“亡”指以前有过,现在没了。动态表达。 (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29, 20173.4 礼之本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发自内心的哀悼。” 【注释】①林放: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但礼有余而哀不显。 ③戚:心中悲哀的意思,显哀但礼仪不完备。(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5minPlay
August 29, 20173.3 人而不仁 | 八佾第三 | 论语小问问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能讲什么礼呢,礼对他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能懂什么乐呢,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呢?”(原文转载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3minPlay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