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盆友,秘密教义现已开通喜马拉雅,请大家点击下面链接...
大色边界是万物诞生的种子,而小色边界是复制其形态的每个终端存在的种子,而它本身就是 “巨大”边界产生的。
后者拥有大边界的一切资质,正如儿子拥有一个与父亲相似的组织一样。
”(见第二册第三段评论)……“当身体和灵魂组成的主要物质(Yliaster)分化了,战神阿瑞斯(Ares)分裂、分化,而个性化的力量(另一个老朋友,Fohat)……开始活动。
所有的产生都是中分化中发生的。Ideos产生出火、水、气、土的元素,然而,它们并不是以物质形式或简单的分离诞生的,“而是通过精神和动力,甚至不是复合的,组合方式 - 例如,与化学组合相反的机械混合物 - 就像火可以从砾石中生出来,或一棵树从种子中生出来一样,尽管起初鹅卵石里没有火,种子里也没有树。精神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精神,生命和精神(Prakriti Purusha)(?)产生万物,但它们本质上是一而不是二……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Yliaster,因为各种形式的物质的所有活动只是同一来源的散发。
但是,如同种子长出根须,之后茎长出枝叶,最后是花和种子;同样,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元素中诞生,由基本的物质组成,从中产生其他形式成为存在,具有他们父母的特征。
” (译者评论道,“300年前宣扬的这一学说,与达尔文以新的形式和阐述后彻底改变现代思想的学说完全一样。
Kapila在数论派哲学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点”)…… 作为所有生物之母的元素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本质,并且有灵魂。*(见脚注)它们都源自“巨大的秘密物质(Mysterium Magnum)”(雅典哲学)
与毗湿奴往世书相比较。
“从Kshetrajna(具体化的精神?)掌握其上的Pradhâna(原始物质)开始延续这些品质的进化……
从伟大的原则Mahat(圆满智慧,或心智)……自微妙元素的源头延续并从中产生感觉器官……”(第一部,2)。
脚注:
*
东方的秘学者说——“被精神体引导和告知”— 在无形的世界里,在神秘自然的面纱后面,或秘密的本性中的工人。
基督教化了的赫尔墨斯
因此这表明了,自然界的所有基本真理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而那关于精神、物质和宇宙,或关于上帝、物质和人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以地球上最古老的两种宗教哲学印度教和赫尔墨斯派为例,从印度和埃及的经典中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二者的特征。
这一点对于阅读了刚刚提到的由令我们怀念的已故的朋友安娜•金斯福德博士最新翻译呈现的 《赫尔墨斯的片段》一书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这些经过希腊和基督教之手,已被如此毁坏和破坏的段落,但译者非常巧妙且直观地抓住了弱点,并试图通过解释和脚注加以纠正。
她说:……“作为至高无上的神* 的代理人,由‘执事神’或巨人(Titans)创造可见的世界,是一个完全隐秘的概念,在所有宗教体系中都是公认的,并且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它我们展示了通过自然力运作的神圣的控制力无处不在。”
赫尔墨斯说:“那包含了一切又是一切的普遍存在,启动了灵魂和世界,自然界所包含的一切。”。在宇宙生命多重统一中,无数的个性依它们的变化而不同,然而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联合在一起,即整体是一体的而一切的延续来自统一性。
” ( Asclepios阿斯克利皮乌斯,第一部分)
神不是心灵,乃是心灵的因;不是精神,乃是精神的因。
不是光,乃是光的因。(《神圣的皮曼德》,第九卷,第64节。)
以上清楚地表明,《神圣的皮曼》,在某些段落中无论被基督教“涂抹”得多么歪曲,但它仍然是一位哲学家写的,而大多数所谓的《赫尔墨斯的片段》是具有人格化至高无上的存在倾向的宗派异教徒制作的。
然而两者都是神秘哲学和印度史诗的回响。
脚注:
*
上述片段中的一个频繁的表达,对此我们表示不赞同。完满心智(Universal Mind)不是一种存在或一个“神”。
比较两个祈祷,一个是对隐秘的“至高无上的万能”,另一个是对后来雅利安人的“至高无上的万能”。
Suidas引用了《赫尔墨斯的片段》中所说的(见Kingsford夫人的《世界的圣母》): - “我恳求你,上天,伟大上帝的神圣事业;我恳求你,天父的声音,在宇宙被构成之初发出;我藉着这个词恳求你,天父的独子,维护着万物;请恩惠,请恩惠。”
在这之前只有以下内容:“因此,理想之光在理想之光之前,而智能的光明智能始终如此,它的统一性不过是包围宇宙的精神。
自它而出的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天使和其他任何至关重要之物,因为他(它?)是万物,控制力和光明之主;一切取决于他(它)并在他(它)之内等。”(赫尔墨斯写给阿蒙的片段。)
这是与同样的著作Trismegistos相矛盾,该书上如此说:“谈论上帝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形的无法表达无形的……那没有任何形体,外表,形式,没有物质的东西,是不能被感官认识到的。
我明白,Tatios,我明白,那无法定义的 - 就是上帝。”(肉体牧歌,斯托比(Stobaeus)选集)
这两段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这表明(a)赫尔墨斯是代又一代各种神秘主义者使用的通用笔名,以及(b)在接受片段作为秘传教导之前,必须使用敏锐的洞察力,只因为它无疑是古老的。
现在让我们把上述内容与印度教经文中的类似的祷文进行比较,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更古远的话也是同样的古老。
在这里Parâsara<译释:吠陀的圣者,维亚萨的父亲,维亚萨是吠陀经的传颂者>,雅利安人的“赫耳墨斯”,他教授弥勒(Maitreya),印度的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os),以及在他的三重本质中召唤毗湿奴。
“荣耀归于不可改变的、圣洁的、至高无上的毗湿奴,具有一体整体本性,强大遍及一切者;他是Hiranyagarbha<译释:创造宇宙或吠陀哲学中显现的宇宙的源泉,也是《薄伽梵歌》中毗湿奴的化身>,Hari哈里,和Sankara(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世界的创造者、维护者和毁灭者;对于Vasudeva来说,是拯救者(对于他的崇拜者而言);其本质既单一又多元;他集微妙与肉体于一体,鲁莽亦慎重;对于毗湿奴而言,是最终解脱的因,是世界创造、存在和结束的因;他是世界的根源,是世界的构成者。
” (毗湿奴往世书,第L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