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如今,很多人都将“做更好的自己”当作激励自己努力的格言,并且为此制定一系列目标,要求自己能够严格执行。那么,你是否有想过,为什么大家都拼命追求更好的自我?这种追求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帮助呢?对此,荣获过美国国家图书奖杰出评论奖的作家亚历山大·拉施瓦茨在自己的文章《立志自我提高是否让我们变得更糟了?》中就分享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
以自我为中心
第一,本能。有研究显示,人天生都会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叙事自我,即使承认存在差异和阶级,但还是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会因此寻求改变。
第二,文化。从古到今,文化都鼓励我们要追寻和实现一个更高的目标。
鱼跃龙门,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以此比喻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第三,经济。文章认为,如今日渐高涨的消费主义并不鼓励人们知足常乐,而是希望人们更够追求更多、消费更多,这样也让追求自我提高变成一门生意 。
消费主义
此外,他还在文章中提到一个事例,美国曾有两个商学院教授研究过“立志自我提高”的课题,他们设定了很多目标,并且严格地执行。但是这样持续一年之后,他们却感觉精疲力竭,而且忽略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斯文·布林克曼
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心态的影响呢?拉施瓦茨在文中引用了瑞典心理学教授斯文·布林克曼(Svend Brinkmann)的观点作为解释,表示不被流行风潮裹挟,承认自己平凡并没有什么不好。人们除了专注于自我,还应该去更多地关注别人的感受。对于生命里并不完美的事物,我们也应该接纳,而不是去逃避。
————————————————————————————
斯文·布林克曼(Svend Brinkmann),丹麦奥尔堡大学交流与心理学系的丹麦心理学教授,质性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