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下面是几句总结性的话。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父母把我们生下来,我们能拒绝来到这个世界上吗?有些娃娃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我家里的娃娃,小时也问:我是怎么来的呢?我就说,垃圾桶里捡来的。生从哪里来?肯定要来,但由不得自己。有的小孩和父母关系不好,强词夺理说,谁让你们把我生下来的?我又没有给你打申请,你凭什么把我生下来?你侵犯我的人权。这就叫说横话,蛮不讲理。
“生之来不能却”,你不想生,但拒绝不了;“其去不能止”,你不想死,同样也不可能。古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没人留得住。毛主席他老人家要走的时候,全国人民痛哭流涕,舍不得他老人家走;总设计师要走的时候,十几亿人也舍不得他走。但舍不得走还是要走,没有办法。毛主席八十几岁走,邓小平九十几岁走,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的。你成了亿万富翁,还是要走;成了乞丐,时间到了也得走。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有权,还是有钱,该走还是要走。
昨天我看报纸,说有位老先生活了一百一十多岁,耳聪目明的,好像他也没有怎么发财,就是命长,用现在的科学解释,他有长寿基因。但长寿也好,短命也好,拿《庄子·齐物论》里的话来说,就是“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彭祖活了八百岁,但比起天地的寿命来,还是夭折。一个婴儿活了三个月,但比起蜉蝣来,也可以说是长寿。所以,庄子对生死确实很达观,因为他把人生放在大道之中,放在大道的“物化”过程之中。生是死的特殊形态,死是生的特殊形态,生死是一回事情,你不用去抗拒它。面对生死不舒服、不安逸,就说明你的脑袋还没有操练出来,智慧太低,见解太低,胸量不够。胸量够了的人,那是体道而行,打破了生死的隔障,能很达观地面对生死。生死你都能达观对待,那么社会上的富贵贫贱,也就很了然了,就不会去斤斤计较、提不起放不下了。
达到这个境界,你才会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为什么呢?你智慧的半径大,你人生的半径就大。别人看不穿、看不破这个,一下迷在其中,你能超脱于其中,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当然,现在高明的医生生意好,保健品的生意也好,各种养生馆、运动中心的生意都好,因为世人感觉到“养形足以存生”。只要我把身体练好了,就会命长;脸整漂亮了,精神状态就好了。但是,“养形”真的可以“存生”吗?庄子也好,以后的禅宗也好,他们对“养形”看得并不重,因为身体是臭皮囊嘛,看得那么重干什么呢。
如果明白了“养形果不足以存生”的道理,知道每天这样营养、那样锻炼,也未必能够活到两百岁、五百岁,那么“则世奚足为哉”,世俗的事情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牵挂?值得我们顶心口、放不下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个定位,对自己的精神也应该有个定位。这个定位并不是我们不做事、消极遁世,而是要恰如其分地做事。关键是要把自己不必要的事情、不必要的心思去掉,要做自己当作、当为的事情。不然的话,我们这几十年尽忙一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又何苦来哉?
“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现在有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生而为人,很多事情的确是“虽不足为”,但是又不可不为,《庚桑楚》篇里借用老子的话说,叫“不得已”,“不得已”而为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哎呀,每天要上班、要应酬,没有办法。子女要上学,房子要还贷款;企业几十号人要吃饭,要给国家上税;我是国家的公务员,必须要早出晚归;我是领导干部,肩负着一方的兴衰,不得已而为之。总之是该做,的确是“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这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悖论。很多人不想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因缘把你放在这个局中,你不得不去干这些事情。像有些大学生,他学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毫不相干,有的是父母逼着去学的,有的是成绩达不到理想专业的分数线,没有办法而学的。怎样面对这个“不足为而不可不为”的局面?这就是无可奈何啊。
庄子说“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之中的处境。在顺境之中的人,还难得有这样的体会;在逆境之中挣扎的人,他就知道什么叫“无可奈何”。所以,我们看《庄子》中的这些语句,虽然行文不多,但内涵却非常丰富。
“其为不免矣”,这些无可奈何的事情都是难免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下面庄子就给你出主意了。
人在局中、心在局外的妙用
下面就是道家给我们指明的出路。“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要想避免为人所拖累、为世所拖累,前面说了“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嘛。要把这些去掉,要把这个“不足为而不可不为”的包袱甩掉,你想“欲免为形者”,那么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莫如弃世”。
《庄子·山木》篇有个故事,鲁国的国君见了一位隐士,就说你看我治理一个鲁国,好累好累哟!我们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皇帝也说,为君难,好累哟。看电视剧《贞观长歌》,唐太宗也累得很。过去当皇帝没有不累的,现在当领导也累。那么,该怎么办呢?道家就说“莫如弃世”。所以,庄子的思想里也有佛教沙门思想,有出世思想。但是,道家的出世思想又和沙门的出世思想不同。中国人的出世思想有点怪,就像俗话说的一样,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他们所提倡的这种“隐”,是以出世的胸怀做入世的事情,这是大隐。庄子在这里让你“弃世”,什么叫弃?把钱丢了,把官丢了,把老婆、娃娃丢了,这就是弃。实际上,他并不是让你真丢了。你首先要心能弃世,心如果放不下,行为上怎么能放得下呢?有的人面子上出家了,到山里边去了,结果心里还热爆爆的,酒色财气一肚皮。如果只是把头剃了,身出家了,心还是世间的一套,那出家也很痛苦。人出不出家不是问题,关键是心能出家,就像《坛经》里六祖大师说的那样,“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亦得,当然在朝也亦得。
庙堂里也有修行很高的人。这个我们知道的也不少,他们确实修为很高,出世、入世都很高明。虽然在朝为官,但心里有出世之想。有出世之想的人,他在官场之中才不会被那些利害得失所羁绊,每天才不会被那些事情搞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只有能够超然于这些是非得失之外,才能够更好地当官,当个好官。
后边还有一则寓言,是通过孔子的话来讲一个故事。假如我们今天来赌博,拿瓦片作为赌注,你的脑袋就会转得很快、表现得很聪明,因为没有压力,瓦片输了就输了,就是一个烂瓦片嘛。如果拿铜钩、玉钩来赌,心里就有些牵绊,因为舍不得嘛,那些还值点钱,你就要小心了。如果拿黄金宝物去赌,下大注的时候,手就会发抖,心里就会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大意。
我们看全国象棋比赛,刚开始外围赛的时候,有些棋手很了不得,很轻松,挥洒自如,但到了决胜盘、争冠亚军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那个棋子才多大一点?象棋很轻,围棋更轻,但有些人的手就开始发抖了,晕招也出来了,根本发挥不出正常水平。体育运动是这个样子,在社会上职务竞争也是如此,你赌注大了的时候,手就开始抖了。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有平常心,但怎样才能有平常心?比如现在炒股,你拿上三五万去炒,可能问题不大,管它输赢,总之你有那个闲钱。如果你是在银行贷了几百万的款,或者把房子抵押了拿去炒股,那么垮了怎么办?你到监狱里去玩吗?还是一家人喝西北风?所以,这些都是考验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指标。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首先这个“弃世”就是让你自己不要成为当局者,尽管你人在局中,但要让心在局外。
我也见到一些人,像我们的某个学员,他就有点“弃世”的感觉。人家在机关里做领导,干得最自在、最逍遥,一点压力也没有,工作干得也很优秀,周围的其他人压力大得不得了。这就是功夫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