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庄子与髑髅的对话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lóu,髐xiāo然有形,撽qiào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yuè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něi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这个故事很怪,当年鲁迅把它发挥了一下,专门写了一篇小说,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鲁迅文集》中看一下。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看见一个骷髅,“髐然有形”,就是皮肉都没有了,完全是一具白骨。庄子拿马鞭子敲过去,问它:“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你是不是贪生乱搞,把自己给搞死了?因为这具骷髅没有装在棺椁中,也没有埋在坟墓里,而是被丢弃在路边,没人料理。正常情况下,人死了,肯定有儿孙后人,为他入棺造墓的,不会随便丢弃的。条件好的人家,还要封山育林,把墓地护理起来。这个弃在路旁的尸骨,肯定有问题,所以庄子才这样问。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你是不是因为国家败亡,而受到斧钺之诛,才这样的?“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是不是你有不良行为,辱没家风,羞见父母妻儿,而在外面自尽的呢?“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还是因为你饥寒交迫,被冻死在路上的呢?“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还是你年寿已高,一下中风,一个跟头栽下去,就死在那里了呢?
问完话毕,庄子可能也累了,“援髑髅,枕而卧”,就抱着这个骷髅睡 着了。我们看,庄子是很大胆的,我们在座的男士女士们,谁敢抱着骷髅当枕头啊?我也不敢。当然,如果这个骷髅是塑料或者橡胶做的,抱着也无所谓。如果是真正的死人骨头,我们抱着睡,恐怕心头还是要打点寒战。
庄子问的这几种情况,都是恶死,不是善终。善终是指安享天年,无疾而终的,或者因老病而死在家中的。以中国人的习俗,老人要死在自己家中才踏实。所以很多老人不愿意住医院,不愿死在医院里。但又身不由己,现在哪个家里愿接一个病危的人回来?谁都怕人死在自家屋里,哪怕是自己的丈夫、父母。对于现代人来说,亲人在家里过世,还是会恐惧、害怕,死在医院里,然后往殡仪馆一送,心里就安稳一点。
出世的老和尚,我见过几位,都是得了病以后坚决不住医院。送到医院后,知道自己过不了那一关,坚决要出院,要回到寺院里去。出家人咋能死在外边呢?死也必须要死在寺院里。出家人是不应该死在社会上的,死在社会上是个丑事,别人会说你不像修行人,说你修行不够。寺院里建涅槃堂干什么?涅槃堂就是为老年比丘,寿数将尽的比丘所设的。到了有病的时候,就去养病,等死,回归极乐。当然病了的时候,也有小和尚来侍候。这个就是“善死”。善死就是寿缘已尽,走得比较干净,不拖泥带水。那些被人弄死的、自杀的、饿死的、意外横死的,就叫“恶死”,让人不舒服。死在路上的、外面的,叫孤魂野鬼,也不好。所以我家老爷子去世前,上救护车时,我老妈就说,不要让他死在路上,死在医院都好。如果死在路上,那就会成孤魂野鬼,不好。
幸福快乐的髑髅
到了半夜,骷髅在梦里现形。他对庄子白天的话很不以为然,与庄子展开了辩论。他批评庄子说:“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你夸夸其谈,只是玩舌头而已。你所说的那些,都是人生的拖累、负担,死人是不需要这些的,人死了,哪里还会有冤家债主上门来?当然,佛教的观点不一样,佛教讲业力不灭,人死了以后,冤家债主一样会扭着不放的。道家学说里没有三世轮回之说,它是两世生死观,认为死后就没有生前的种种负担了,没有君臣,没有父子,没有夫妇,没有冤亲债主,所以死反而是一种解脱。
髑髅继续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人死了以后,就没有君臣父子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了,也没有春夏秋冬四时要忙的事了。古时老百姓,春天要下田,夏天忙农活,秋天忙收成,冬天要勤于王事。冬天农闲了,国家就要给你派工,修桥补路、修宫室长城等等。所以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要去忙。而死了以后,“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就没有这些事情,没有劳苦了,与天地同在了,多舒服啊!即使你南面称王,那些威风、富贵,都超不过这种“乐”。
骷髅说的这种死之乐,庄子不相信。当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是庄子借他和骷髅的对话,来表明道家的生死观。这里的庄子是有“神通”的,他说:“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我把司命——主管生死的东岳大帝请来还原你的生命,还原你的形体,还原你的父母、妻子、乡亲,包括你认识的朋友——“知识”就是以前接触过的、所知所识的故旧好友,你愿不愿意?
庄子要请司命大神来还原他的身体,还原他的父母、妻子、邻居、哥们儿、朋友,结果却引起了骷髅的极大恐惧,“髑髅深矉蹙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经常都在想,这个“深矉蹙”放在一个骷髅头上,究竟该如何表演?他都没有皮肤了,这些表情怎么演呢?可能在“神”上还可以表现吧,但这个“神”也看不见啊。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我怎么能舍弃比做君王还了然的这种快乐,回到人间去受那种种劳苦呢?成都有句俗话,“讨口三天,官都不想做。”当了官太辛苦,有“案牍之劳形”嘛。这里也有当公务员的同学,每天都面对机关里的事务,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极其劳累。但是你看那些讨口要饭的人,天不管,地不收,只要收容所的人不来,地摊一摆,收入比我还高。他们吃得好,睡得好,睡猪圈、牛房都不得病,跳蚤咬也不怕,抵抗力好强啊。我们生一点病就不行,每天不冲个凉也不行。所以,他们这也是“南面之乐”呀,恢复野性、自然性也是一种乐。
如今,不论是学生,还是机关里、企业里的人,只要是放长假,放下平时的劳作,到山里、海边去度假时,在大自然中的那种陶然,真是得大快乐。人们被社会性束缚久了,自然性受到压抑,若略加释放,那种快乐人人都可以立即深有感觉。你看现在放长假时,各大景区都是人满为患,就知道为什么了。所以很多城里人一到农村、一到山里度假,就不愿意回去了,特别是退休了的老人,都喜欢住在成都附近的山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