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從資深媒體人角度出發,探討最新時事,回顧過往民主歷程,讓聽眾的視角更宏觀、清晰。深度訪談解讀事件眉角,探照出新聞的厚度與內幕;回顧歷史進程,才能了解民主化過程中的起點與價值。資深媒體人的新聞事務所,由莊豐嘉主持「臺槓新聞」,歡迎大家來臺槓。前往>>... more
June 17, 2025再生能源不只是發電,更是地方創生的起點來賓|陳秉亨/環保達人用電,早已成為日常中理所當然的習慣,但我們是否曾真正關心,這些能源從哪裡來?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未來?環保達人也是前再生能源聯盟副理事長陳秉亨,從國際趨勢談到地方挑戰,細數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關鍵觀察與未竟之路。他提及,再生能源在台灣從「丑角」成長為主流的歷程,但夜間尖峰用電、地熱與生質能潛力,仍尚未被充分開發。憑藉十年來的實務經驗,陳秉亨認為能源轉型不該只是大型財團的遊戲,更應是農村、部落、在地社區共同參與與受益的契機。從台東魯凱族部落的社區電廠,到德國、比利時的全民綠電股東制度,以及對未來台灣《農山漁村再生能源法》的想像,這些案例讓我們看到能源不只是環保議題,更牽動著青年返鄉、人口回流、土地活化的社會動能。理想與現實之間,制度設計與地方意志如何接軌?當我們談「淨零」、談「轉型」,真正的問題是:怎麼做?誰來做?誰能真正受益?或許,「再生能源」正是我們重新扎根土地的一條路。...more30minPlay
June 10, 2025非核家園上路: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來賓|陳秉亨/環保達人2025 年 5 月 17 日,隨著核三廠第二機組正式除役,台灣在歷經三十年的能源轉型後,正式告別核電,標誌著「非核家園」政策的具體落實。這不僅是一座機組的退場,更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能源政策歷史上的重大轉捩點。長年投入環境與能源議題的陳秉亨,深入剖析非核家園的歷史脈絡與社會脈動:從1980年代反核運動、2011年福島核災對全球核能政策的衝擊,到台灣內部再生能源政策與核能延役爭議的拉鋸。在全球逐步淘汰老舊核電的趨勢下,台灣的選擇代表了對公共風險與永續發展的再次審視。當年我們會為舊車報廢感到不捨,但也知道是時候換新。那麼,面對已服役數十年的核電機組,延役所可能帶來的代價,是我們願意承擔的嗎??非核家園不只是一個終點,而是新的安全能源世紀的起點,這不只是技術與政策的辯論,更是關於國家未來方向的深刻對話。沒有核電的台灣,能否成為永續家園?從能源自主到產業轉型,這場能源選擇背後,必須是屬於人民的聲音與決定。...more0minPlay
June 03, 2025讓苦痛成為力量──黃厚銘談大罷免、公民抗爭與民主的最後防線來賓|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當傳統的集會遊行已無法撼動體制,台灣社會開創出一條少見的公民行動路徑──透過憲政程序發動罷免,以回應人民對立法院失序的焦慮與不滿。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黃厚銘指出,這場運動的主體不再只是學生,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平凡公民。他們不畏烈日與風雨,犧牲休息時間,堅守街頭,只為捍衛台灣的民主制度。這些行動背後,有著深層的共同警覺──來自對中國政權威脅的感知。「反共」成為跨越黨派分歧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集體行動的動力核心。這不是一場挑釁或對抗的運動,而是一場選擇受苦的非暴力抗爭。當人們在烈日下靜坐、在雨中堅守、在議場外徹夜等待,他們的沉默即是一種吶喊──用身體提出問題,讓社會不能不看見。黃厚銘呼籲執政者:「不要辜負這些公民。」他們不是被動的群眾,而是願意承擔代價、守護公共價值的行動者。他們的堅持,值得被理解;他們的聲音,必須被聽見。...more0minPlay
May 27, 2025從青鳥行動到大罷免:黃厚銘的街頭民主實踐來賓|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當社會走到轉折路口,誰願意挺身而出、發出聲音?從2008年的野草莓學運,到2014年太陽花運動,再到近年的青鳥行動與大罷免浪潮,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黃厚銘不只是學界的觀察者,更是行動現場的實踐者。他長期推動非暴力抗爭理念,親身走上街頭,以溫和而堅定的方式,陪伴公民走過每一次風暴。黃厚銘回顧太陽花前夕NGO堅守街頭的身影,剖析2018年民進黨敗選後公民社會的焦慮與警醒,並深入解析「大罷免」在當代台灣民主中的角色與挑戰。他也揭示非暴力抗爭的歷史脈絡——從「反閱兵、廢惡法」運動,到行政院內外的逐門勸說與面對鎮壓的抉擇——講述一段橫跨十餘年的公民行動史。這不是一堂理論課,而是一場從學術走入街頭、從現場回望民主的實踐告白。在動盪年代,黃厚銘用行動回應時代,為台灣社會分析大時代中的思辨理路與希望的足跡。...more0minPlay
May 20, 2025紙本出版逆風前行——用詩與報導找回深度閱讀的感動來賓|許麗玲/創刊發起人、李政鋒/現任發行人在數位閱讀成為主流、紙本出版逐漸式微的時代,仍有一群人選擇逆風前行。他們不是為了迎合市場,而是為了記錄時代與人心。《人間魚詩生活誌》的創刊發起人許麗玲與現任發行人李政鋒,分享他們如何用一份獨立刊物,重建閱讀的溫度與深度。一切始於一個簡單的念頭——「想把詩人們的作品印出來,放在書架上」。沒想到這個純粹的動機,竟開啟了一段跨越詩與報導的出版旅程。他們秉持「用心可以被看見」的信念,憑藉志工團隊的無償投入與有限資源,打造出一本本兼具質感與深度的紙本雜誌。即使「每賣一本,虧一本」,他們仍堅持每期都做到最好。李政鋒指出,在快速滑動的螢幕之外,紙本雜誌的存在更像是一張厚重的名片,是建立人與人連結的媒介。從被訪者的真摯回饋,到年輕編輯在印刷廠的徹夜堅守,《人間魚詩生活誌》讓人看見紙本出版不只是懷舊,而是一種對內容深度與人文關懷的堅持。節目中也談及歐美實體書店逆勢成長的趨勢,以及「紙本不死」的出版信念。許麗玲強調,選題不追逐話題性,而是看重人物的思想厚度與社會價值——不論是吳音寧、苗博雅,還是在地深耕的文化工作者,他們都值得被細緻書寫與長時間陪伴。而許麗玲的一句話,更道出這份刊物的精神核心:「做正確的事情,不做對立的事!」當社會輿論日趨兩極,《人間魚詩生活誌》選擇不為立場服務、不製造分裂,而是透過誠懇書寫與深入報導,讓人物的真實面貌與複雜處境得以呈現,交由讀者自行思考與判斷。這不僅是一本文學報導雜誌的故事,更是對當代媒體環境的一種回應——在資訊快速消耗、標題治國的時代,仍有人選擇慢、選擇深、選擇對。...more30minPlay
May 13, 2025詩意跨界、釣出人間——《人間魚詩生活誌》讓詩與時代對話來賓|許麗玲/創刊發起人、李政鋒/現任發行人起初只是結合「芳香療法」與創作的網路社群,如今蛻變為實體詩刊、詩電影創作、時事專題與年度詩人獎等多元平台,《人間魚詩生活誌》不僅為詩人們築起一個可長可久的創作園地,也大膽挑戰傳統詩刊的疆界,讓詩走入當代社會與公共議題之中。創刊發起人許麗玲與現任發行人李政鋒一同回顧詩刊誕生的過程、發展的轉折,並分享詩如何走入新聞與科技的脈絡中。他們從「禁止釣魚」到「禁止的魚」,再到將《晶片戰爭》納入詩刊專訪,展現出詩歌跨越媒介與領域的可能性。從網路社團走向紙本出版,《人間魚》證明了詩不再只是抒情與感懷,更成為凝視社會、碰撞議題的載體。這不僅是一本詩刊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在喧囂時代,讓詩找到屬於它的聲音與位置。...more30minPlay
May 06, 2025光環背後的孤單:聽林靜君談成功與失衡並存的日常來賓|林靜君/諮商心理師談起「人生勝利組」,我們腦中常浮現無憂無慮、光鮮亮麗的模樣,但在這些看似完美的人生背後,往往藏著無數說不出口的孤單與煩惱。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分享,許多成功人士實際上也可能正面對深沉的心理困境與內在拉扯。她指出,無論是高收入族群或職場菁英,看似一帆風順的生活,往往夾雜著家庭衝突、身心失衡,甚至價值感的失落。外在的成就與掌聲之下,內心可能是一片空洞與無力。節目中,林靜君也談到「躺平族」與「繭居族」的家庭處境,以及心理壓力如何轉化為身體症狀。她提醒,心理諮商不是為了「治療病人」,而是一段重新與自己對話的旅程。透過安全的陪伴空間,讓我們有機會去理解、擁抱自身的脆弱,進而找回生活真正的節奏與意義。...more30minPlay
April 29, 2025看見內心的俘虜:從童年傷痕到自我療癒之路來賓|林靜君/諮商心理師從自身親歷的轉折出發,曾是媒體精英、現為諮商心理師的林靜君分享了如何因父親的離世,促使她思考生命意義,進而踏上心理專業之路。面對壓抑情緒、工作壓力、原生家庭的傷痕,我們是否總是不自覺地重複童年的痛苦經驗?以新書《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不要再說都是他們的錯,人生現在開始這樣過》為引,林靜君深入剖析13個錐心故事 × 4大關係難題 × 3道自我練習,揭露看似微小卻影響深遠的童年印記,並指出人們如何因習慣苦痛而無法自拔。當我們在關係中一再受傷、在職場裡陷入無力感,或是總是無法對權威說「不」,這背後,其實都與我們未被療癒的過往息息相關。本集節目將從知識到心靈的理解,將帶領聽眾一步步認識自己,看見內心的俘虜,找回自主與愛的能力,勇敢開啟屬於自己的新篇章。...more30minPlay
April 22, 2025川普經濟戰略與台灣的應對來賓|洪財隆/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在全球經濟秩序持續重組的此刻,國際貿易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與轉變。川普政府所發動的關稅戰,不僅是對中國的貿易施壓,更是一場針對全球經濟體系的深度挑戰。台灣,身處東亞地緣政治核心,又與美國在安全與經貿上密切互動,自然難以置身事外。從賴清德總統提出的五項因應策略,我們細看台灣如何在巨人之間謀得一線生機。洪財隆指出,危機正是契機,關鍵在於台灣是否能在制度、法規、補貼與匯率政策上大膽調整,善用危機,轉化為創新的養分。不只是政策與經濟結構的討論,更有對軍事投資、社會福利、中小企業等面向的全盤思考。面對可能是「經濟版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挑戰,台灣該如何自處?是選擇穩守現狀,還是勇敢轉型,迎向更大的格局?...more29minPlay
April 15, 2025川普關稅大刀亂砍,全球經濟局勢再掀波瀾來賓|洪財隆/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中貿易衝突再度升溫,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為武器,意圖挑戰既有全球貿易體系。這場貿易風暴,看似針對中國,實則波及全球,台灣作為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又該如何應對這場超級強權的博弈?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洪財隆,從川普簡單粗暴的貿易公式談起,探討美國如何藉由關稅與匯率雙管齊下,重塑國際經濟秩序;同時也揭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與風險,並分析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與機會。洪財隆進一步探討全球化是否真的走入終點、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地位、WTO體系是否岌岌可危,甚至點出川普「行為經濟」背後的算計與野心。從冰島漁夫談到美元霸權,從關稅大戰談到軍事工業的復興。此外,洪財隆也從歷史脈絡回顧美國如何利用關稅與匯率手段來形塑國際經濟秩序,從雷根時期的廣場協議到今日川普的單邊主義,背後是美國霸權轉型的必然與矛盾。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經濟風暴中,台灣該如何看清趨勢、穩住腳步、並掌握轉型契機?...more30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