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傳承先民優美文化,教忠教孝,勵志奮勉,藉由研讀、討論、交流心得,讓中華文化及語言之美得以永續傳承。古早話推廣協會官網及各影音社群平台綜整,歡迎舊雨新知&熱愛古早話的伙伴們踴躍訂閱收看&聽!1.古早話推廣協會官網http://www.acppa.org.tw/WebMaster/2.協會FB臉書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AncientChin... more
FAQs about 台語朗讀千家詩:How many episodes does 台語朗讀千家詩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93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16, 2023第一百五十三首 七夕 作者:杜牧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五十三首七夕作者:杜牧詩篇: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簡介:前二天才讀過楊朴七夕。今天再讀杜牧的七夕,必定另有一番滋味。尤其這首受後人評為「詩中不著一意,言外含情無限。」堪稱晚唐七絶代表之一。整首勾畫出青春少女的心態,由靜轉動、由動入靜精微細緻入木三分。「銀燭秋光冷畫屏」起筆點出一位少女在七夕之夜,面對銀燭、畫屏用「冷」字訴出寂寥的心境。緊接著第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馬上將讀者由室內引出戶外。見此少女,手握薄絲做成的小扇,娑婆起舞在秋夜追撲螢火蟲。詞句流𣈱,畫面優美,真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引人入勝。後二句:「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夜已深沉,儘管京城街市冷冷清清,追撲螢火蟲的少女,可能也累了。漫步輕盈由戶外步入台階,芳姿迷人的傾臥在露天台階前,仰首看著銀河那邊,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會。是青春少女,熱情奔放對愛渴望,或是⋯杜牧詩句奇妙的鋪排。這幅「七夕美人圖」真是動人心弦!不愧是晚唐重要作家之一。附記:燭是讀音話音:燭⋯⋯臘燭火要細膩。二:看在詩律可用平、也可用仄這首要用仄聲,所以要讀“看”,第三聲上去聲,臥看牽牛織女星後一首也有一字要讀平聲“看”。提供參考。再來朗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5minPlay
October 11, 2023第一百五十二首 立秋 作者:劉翰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五十二首立秋作者:劉翰詩篇: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清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満階梧葉月明中。簡介:作者劉翰宋代長沙人氏。生平事蹟,只知遊歷江東、吳、越、等地詩人,其它並無登錄。古往今來立秋的題材不勝枚舉,悲秋詩詞占過大半。這首亳無傷感悲懷,清悠淡雅,換然一新。前二句「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清涼一扇風。」立秋季節幼小的烏鴉,啁啁啾啾叫聲散去以後,只有像玉屏一樣明浄天空悠然自在,一陣秋風徐徐吹來,猶如扇風倍感舒爽。後二句「睡起秋風無覓處,満階梧葉月明中。」在沉睡中好像似有若無秋風聲,當醒來步出尋覓,絲毫找不到秋風影跡,卻在月光照耀之下,只見台階前,落下片片梧桐葉!「一葉知秋」就是指梧桐代表秋天最早落葉樹木。尋無秋風,反用自然界梧桐落葉做為立秋的標誌,的確精緻細膩,構思奇巧格調清新。也極富詩趣!附記:扇是讀音話音:扇⋯⋯這支葵扇真媠。二:葉是讀音。話音:葉⋯⋯一葉一葉樹葉。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4minPlay
October 09, 2023第一百五十一首 七夕 作者:楊朴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五十一首七夕作者:楊朴詩篇:未曾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餘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幾多?簡介:這首詩有幾點與眾不同特色,我先說明。一:作者楊朴是北宋河南新鄭人氏,生平並無詳載。只留下他在寫詩與眾不同,他須扑在長長的亂草叢中思考,每當想到喜愛妙句,就從亂草中挺身而起,大喊大叫,經常把人嚇得魂不附體。二:這首七絕總共四句,竟然有二句問句?這在我們錄製過四百餘首詩篇當中,是非常罕見。三:七夕今稱:「情人節」古時為之「乞巧節」乞求天上織女賜予刺繍、紡織、聰慧的智巧。也是民俗拜「七娘媽」的典故。可是楊朴,卻將上天賜予過多智巧,變成人間爾虞我詐的奸巧。形成有諷刺,又有哲理的妙趣!詩從牛郎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別出心栽發問?到底牛郎是何居心,「須」要勞煩織女日以繼夜,織満錦繍雲霞等到七夕才來相會,這“須”是懷疑與否定!應該是對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的傳說神話,提出存疑詢問。後二句更絕妙:「乞巧節」拜「七娘媽」賜予子女聰慧、智巧。千百年來是否累積過多巧了過頭,變成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還要時時刻刻防範殺人不見血「詐騙集團」難道怪傑楊朴,有未卜先知,洞察千百年後號稱「民主時代」現在,為了爭權奪利會不擇手段,為了一己之私、會你奸我詐層出不窮。如果這樣那楊朴不只是怪𠎀,還是一位高瞻遠矚先覺者。前二句是懷疑傳說的神話故事。後二句卻是涵蓋北宋哲理領域,令人更有想像的空間,加上詞句簡練,堪稱是異軍突起的佳作。附記:「牽牛」是詩韻的讀音。話音:牽牛⋯⋯牽牛囝仔。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5minPlay
October 04, 2023第一百五十首 秋月 作者:程顥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五十首秋月作者:程顥詩篇: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簡介:這首詩,有人考究認為是繼承程顥理學的南宋朱熹所作。個人淺見,比較認同程老作品。程顥辭句含蘊內蓄,朱子佳作闡提外放。加上這首與上首,如同一體兩面伸而不露的理學淵源。我是門外漢,並非專家,只憑直覺提供參考。「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清澈的溪水環繞翠綠的青山緩緩而流。湛藍的天空倒映水中融入一色。“一色”兩字用的特別巧妙。宛若「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涵義。天空和秋水渾然一體,分不出那𥚃是天、那裡是水。儼然是一幅超逸秋景圖。「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面對美妙的秋色,心曠神怡,油然而生超塵脫俗的淡泊之情,遠離紛紛擾擾的塵囂。全篇沒有一字:“🈷️”而句句都能見到月之詩意。從碧山、清溪、紅葉、白雲色彩豐富,強調它的幽靜及一塵不染的自在。更能表達「理學」光明磊落的境界。附記:頭是讀音它是下平聲十一尤韻,與秋、悠都是同音韻。話音:頭⋯如果讀話音頭和秋、悠、就不合韻。這就是讀詩,要用讀音原因。提供參考。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4minPlay
October 02, 2023第一百四十九首 題淮南寺 作者:程顥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造王子龍引讀第一百四十九首題淮南寺作者:程顥詩篇: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晩山相對愁。簡介:作者北宋哲學家、教育家也是理學奠基者。他所提倡:「天者理也」和“指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首題淮南寺的詩境,不被眼前景象影響情緒,超然物外,就頗有理學的根基。淮南寺在江蘇揚州。首句就以寺前人來人往引出開端,人事變化的流動,一切聽其自然。因此:「南來北往休便休」不受任何干擾,順其自然,要歇困就歇困。而寺外的景色,也是春去秋來,任憑季節變換。於是又見白蘋花的水草開過,當然就是楚江秋來的景象。轉、合二句從起、承的人事、季節到景色遷徙,引來感概,由於他是理學家,對大自然的變易,都秉持「不變以觀之」的心境。於是有「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道人是說修道的人,在此🈯️己。修道的人,不為外在變化而嗟嘆,要以理性觀察過往的人事及時令,就不輕昜跟人悲秋。縦然要悲,也讓它們刻不分開的山對山,盡量去發愁吧。結句:借景托情更是高人一等詩境!附記:北是讀音它是詩律入聲,十三職韻“國”同韻,國⋯北。話音:北⋯東、南西北。提供參考!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丨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4minPlay
September 27, 2023第一百四十八首 題北榭碑 作者:李白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四十八首題北榭碑作者:李白詩篇: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簡介:詩仙李白為了得罪當朝權貴、高力士、李林甫等,遠離長安遊歷各處,時不我予,竟如大海中孤舟亳無棲身之地。安、史亂後受永王李璘延入幕府,後來李璘謀反失敗,李白竟受無妄之災,流放貴州。當時已經是五十八歲老邁之齡,這首是路過黃鶴樓所寫的。第一句「一為遷客去長沙」就借漢朝名士“賈誼”被譭謗,含寃不白流放長沙的典故,發洩無辜受害的悲憤。「西望長安不見家」遙望帝都,牽掛朝綱盛衰成敗,奈何望不可及只有徒嘆而已「黃鶴樓中聽玉笛」悶坐黃鶴樓中,突然聽見玉笛吹起那首如泣如訴的「梅花落」彷彿身歷其境,親眼見到五月江城變成寒冬,飄落片片梅花。詩以想像之詞作結,令人凜然而生淒寒之感,更能體會詩仙李白將在花甲殘燭之年,還蒙不白之冤,流放貴州的切身之痛!前二句:傾吐遭遇及心緒,捕捉“西望”加以描述,傳神表逹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二句:寫在黃鹤樓上聽吹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蒼涼景象,借景生情,使前後情景交融。真不愧為天下第一詩仙佳作!附記:客是讀音話音:客⋯一為遷客?一為遷客同樣入聲,韻律較無差別。只是我必須說明,才免於明知故犯之錯。提供參考。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4minPlay
September 25, 2023第一百四十七首 送使安西 作者:王維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四十七首送使安西作者:王維詩篇: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簡介:王維所寫這首本是七言絕句,因為後二句情深意重,編上曲譜,成為千古流傳樂府。詩題“送使安西”是王維送至友出使安西,從長安城內,一直送到三十里渭城外。「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早間下過一場小雨,恰好濕潤路面無沙無塵,送友路程特別清新。只是客棧前楊柳依依,禁不住令人露出流連難捨之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真是千古絕唱。王維把送別離情高度反射,正是“情到深處難為言,化成精醇酒一杯”此去安西千山萬水,至友重逢遙遙無期,隱忍含蓄真摯感人。在千頭萬緒中,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沉默,“一杯酒”打破沈默,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比什麼千言萬語,更加豐富,更加感人。這二句:究竟是慢慢嚼出,或是神來一筆。真是令人讚嘆!難怪編入樂府,成為傳唱最久的樂曲。附記:城是讀音話音:城⋯台北大城市。二:青是讀音。話音:青⋯⋯青黃紅黑白五色。提供參考!再來複誦一通⋯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4minPlay
September 20, 2023第一百四十六首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四十六首烏衣巷作者:劉禹錫詩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簡介:劉禹錫所寫「烏衣巷」能從唐代流傳至今久盛不衰,絕對有它成功妙處。他所用的景語,在在都有雙關,字字多義性,全靠靈思,巧筆生花。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讚揚傳誦詠史詩。朱雀橋是指揮肥水之戰成名謝安所建,橋上裝飾一對銅雀而得名。跨橋相鄰的南岸就是烏衣巷也是謝安親眷,及東晉開國元勳王導家族居住之地。相傳兩家子弟都愛穿黑衣彰顯身分,烏衣巷也因此得名。詩中:「野草花」「夕陽斜」「百姓家」押韻相同,讀起來朗朗上口,清新自然,頗有韻律之美。字面上“朱雀撟”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實境、實貌、對仗工整可稱一舉三得。這首是幾百年後親自行過朱雀橋探訪烏衣巷,只見一片荒涼的景象,籠罩在夕陽殘照下,再也看不到往昔盛況,確有世事如幻影的感嘆!王謝二家早時所建“燕來堂”雖然燕子年年去而復來,王、謝二家已經落寞,那些燕子只有飛入平常百姓家!五百年的盛衰轉變,借用燕子來做比喻,確實精妙絕倫。這份感慨藏而不露,對詩賦而言,更蘊藉一種特有含蓄之美。附記:橋是讀音話音:橋⋯台北大橋。二:草是讀音話音:草⋯草仔枝會纏倒人。提供大家參考!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4minPlay
September 18, 2023第一百四十五首 茅檐 作者:王安石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四十五首茅檐作者:王安石詩篇:茅檐常掃淨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䕶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簡介: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辭官告老退居江陵,過著與世無爭生涯。隔鄰也居住一位隱者,楊德逢別號湖隂先生。學識淵博,才德兼備,深受王安石敬重。特地書寫二首「書湖隂先生壁二首」題在壁上。”茅檐”就是其中一首。前二句「茅檐常掃浄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字句意釋是草茅簷下比較隂濕,易生青苔。但因主人勤於摒掃,簷下不見絲絲青苔。並且愛及花木,把每株修剪的有靈有性,引來愛花惜花同好,絡繹不絕前來觀賞。把庭院行出一條別有小徑。字句間雖是稱讚主人勤奮及細膩的手藝。絃外之音,卻是對這位退隱山林的高士,雖不能兼善天下,卻可以獨善其身。更暗示:德不孤,必有鄰。「一水䕶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這二句不祇是妙對,也可稱是千古絕唱。用簡易解釋:是院外一條清徹明亮的小溪,在平坦的田野上彎曲環繞而過,而輕輕推開院門,就能看到遠山青翠一直送進門來。進一步的探索,就能洞悉作者讚頌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環䕶週圍的白水,伴著迎面的青山,這豈不是隱者選擇仁智二修最佳洞天福地嗎!上句用綠色圍繞,下句用青送來。作者揀字造句喜用綠和青二字,因為它們含有智慧、冷靜充滿生機。連最喜愛的章句也用上,對這首詩精雕細琢可見一班!附記:苔是讀音話音:苔⋯青苔真滑要行要細膩提供參考!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5minPlay
September 13, 2023第一百四十四首 村晚 作者:雷震台語朗讀千家詩古早話推廣協會製作王子龍引讀第一百四十四首村晚作者:雷震詩篇:草滿池塘水満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聲信口吹。簡介:翻開古典詩詞,仔細的探索,我們會發現一件很趣味的話題。清朝乾隆皇帝雖然留下很多的詩作,卻沒有一首讓人記住。宋朝雷震,生平不詳,歷來詩集只留這首,凡是讀過的人,無不記憶良深讃聲不斷。正是「功夫下得深,一首勝萬金」這首詩前二句:描述農村薄暮的景色,後二句帶來生動的畫面,前後搭配如同一幅“村晚”的景觀,自然純樸,清新脫俗。首句「草滿池塘水滿陂」一句當中連用二字満,就是強調今年雨水充沛,農作物豐收可以預料。“陂”是古漢語也是台語常用名詞於今都用“池塘”代替。以前有田,就有陂,陂是用來灌溉,也是童年難忘的回憶之地。「山銜落日浸寒漪」點明傍晚,太陽西墜好像被山頭銜在口中。夕陽餘暉,浸沉在水面,碧綠水波耀眼奪目,美不勝收。隨後以「牧童歸去橫牛背」把注意力從絢麗的背景,帶上牛背上橫坐牧童,再從牧童身上引向他,信口隨興的短笛。那無腔無調的笛聲,嘹亮的隨風飄散山野。為晚村加添無比安閒自樂。這首詩題平凡,描寫卻是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搭配,或是主題背景佈局,都非常協和。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更使人悠然自得美好的感受。難怪無曲無調的笛聲,也成為天籟之音!附記:橫是讀音話音:橫⋯⋯橫行直撞攏甭驚提供參考!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集思廣,共進修讀詩快樂!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more5minPlay
FAQs about 台語朗讀千家詩:How many episodes does 台語朗讀千家詩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9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