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本書作者,任教於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沈秀華
《查某人的二二八》初版是在1997年。作者沈秀華老師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宜蘭,從事有關地方社會運動,在地方雜誌當編輯,因為要做二二八專輯,而接觸到這個議題,訪談二二八受害女性家屬過程意識到,為什麼二二八被抓的抓去關的都是男性,女人跟二二八有甚麼關係?如果要了解二二八跟女人的關係,這些遺孀的經驗是可以直接切入。這個好奇與關懷,就是沈秀華老師寫這本書的問題意識。
23年之後,二○二○增訂版還是很重要的關於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從性別脈絡來談,過去二二八訪談多半是請這些遺孀談她先生父親兒子的故事,但是這本書希望能夠談她們自己的二二八經驗與感受,自己如何跟二二八有關,她們不僅是受害家屬,她們就是受害主體。
本集訪談內容先從1997年書寫出版的緣起與發想,23年後出版2020年增訂版的原因是甚麼? 以及書寫方式是以口述歷史,如何去找到這些女性? 而使用語言文字是福佬話的原因。這本書跟其他二二八紀錄書籍最大不同與觀點
1、政治寡婦概念的想法,是不是也呼應本書的核心概念,這些女性就是受暴的主體,以及女人與二二八的關係。
2、經濟困難與再婚的關係,要不要再婚的選擇是甚麼?雖然是到禮教貞節束腹,但也有看到對於男女的雙重標準。
3、細緻的觀察:親密關係的破裂重整,家中男性因國家暴力而缺席,導致身份地位的改變。
二二八的女性觀點:從這些訪談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女性的改變,對於作者自己在訪談過程中,如何去整理與分析這些女性生命歷史? 最大的困難與感觸是甚麼?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