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俄罗斯总统普京国事访问中国,两国签署“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等多项联合声明,再一次显示中俄“准盟国”的态势,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近期中俄关系的分析评论。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中俄两国标榜现时的双边关系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普京并形容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但认真分析可见,中俄交好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上两国贸易失衡,俄罗斯主要对华出口能源和原材料,国际能源价格低迷,令中俄贸易额不增反减,规模上完全无法与中美经贸额相提并论;地缘政治上两国在中亚等地区,都有相当的战略互疑或竞争;在外交层面,两国除了反美的共同诉求外,在诸多方面都显露出欠缺默契;更遑论在两国民间交往方面,彼此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均无法吸引对方;中国民间对俄历史夙怨未消,俄国民间对华的现实担心亦重。上述种种,都令中俄关系呈现官热民冷、政热经冷的脆弱状况。”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普亭在西方制裁下高调访中国,是为了向西方释放他并非孤家寡人的信号;而中国面临美日韩及东协国家从朝鲜半岛、东海和南海的围堵、遏制甚至直接的军事威胁,也急需俄罗斯施援手。但由于中俄也存在利益冲突,两国‘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局面并未改变。俄罗斯海军舰艇前不久与中国海军连手,航经日本实际控制的钓鱼台12浬范围,让中国舆论振奋。然而,俄罗斯在南海和钓鱼台问题上,从来都没有真正支持中国。相反,它非常重视对东南亚国家贩卖军火的利益,与日本发展关系,并积极扩张在东亚的影响力。” “中国对俄罗斯的拆台行为也还以颜色。习近平日前藉访问与俄国交恶的波兰,想让普亭意识到,如果俄罗斯再为自身利益与中国对立,中国也会联合东欧的反俄罗斯力量制衡俄罗斯。”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西方媒体总爱放大中俄之间的分歧,比如强调俄罗斯与日本、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是在给中国‘使脸色’,并且说中国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让俄紧张等等。它们理解不了中俄关系的开放性,两国谁也没想束缚对方,这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生命力的重要所在。”“西方舆论经常纠结于俄罗斯在‘向西看’还是‘向东看’,以及中国和俄罗斯谁更有求于谁,这些量化对比是对中俄关系性质的不得要领。中俄是高度平等、相互尊重的大国关系,两国也都很有力量,全面战略合作给两国带来的都是获得感,而非负担,两国有着不同于西方国际政治学流行的利益计算公式。中俄战略关系已经确定,对加强彼此经贸领域的合作都有很高意愿,但是具体某项合作一时谈不成,或者落实有难度也动摇不了两国整体关系。正因为这样,西方一次又一次唱衰中俄关系都无法应验。”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称:“冷战时代,美国的权力平衡是‘联中制苏’,后冷战时期,华府的战略既围堵俄罗斯,又散播‘中国威胁论’,欧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摆明是针对中国军事崛起。因应乌克兰危机,美国联欧制俄,解决南海争端,美国怂恿他国共同巡航,不断挑战北京护卫领土主权的底线,演变成今日中俄有意联合抗美的态势。”“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巅峰,目前虽仅止于战略协作伙伴,但逐步走向‘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从2014索契冬季奥运、2015莫斯科‘5.9’红场阅兵与至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9.3’阅兵,习近平与普丁已建立深厚私谊。中俄在国际和区域安全事务的密切合作,已具有‘准盟国’的架势,较中美仍处于空中楼阁的新型大国关系,显然扎实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