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易经入门-南怀瑾、倪海厦

周易卦序|南怀瑾-16.12 卦序的学问


Listen Later

欢迎订阅新专辑


功成,名遂,身退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我们看老子的话“物壮必老,老者必倒”。我们看孔、孟、老、庄思想可知都是从《易经》里来的,这是自然的法则。天地间的万物,壮大,茂盛了,定衰老,一衰老了就变化,历史的阶段就过去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历史的哲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适。”这个物当然不是单指物质,而是包括人、物、事。就是一个东西不能永恒存在,所以就慢慢退化,故其下为遁卦。再看老子的思想,“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来的。从这个序卦的道理看,人到老了,就应该退,交给下一代去。总之,《序卦传》中,《周易》每一个卦的排列程序,都包含了许多道理,中间有很多学问,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研究。如医学上的研究,最近外国最流行的,男女更年期是最可怕的,所谓家长本身这时要再教育,夫妇之间的问题,也多半发生在这一时期。外国人研究夫妇感情最好是三年到五年,有的时间更短;以后几十年,维持家庭夫妇关系的,那是道德在维持,法律在维持,并不像在恋爱期间那种昏天黑地的感情了。而我们《易经》上就讲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必定退,必定是这样。

“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但话又说回来了,老年人退了,交给年轻的一代,就大壮了。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大壮过了为什么是晋卦?晋卦孔子解释就是进步的现象,一个东西壮大了,自然会求进步,新的一代起来。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这里又是社会哲学,历史哲学来了,进步的阶段,一定有伤害。社会的发展,一个求进步、求改革的法令,固然有远大的理想,可是对于旧有的具破坏性,这也是革命的哲学,革命就必有所伤。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明夷卦的下面接家人卦,孔子解释在外面受了伤的一定跑回家,不只是人如此,即使家畜也是如此。又如我们的文化,一百多年来,受西洋文化的刺激,变成现代这样,可是现在慢慢地连外国人也开始学我们中国文化了,这就是“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所以是家人之卦。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古代“睽”的意思就是夫妻反目,意见不合,所以是处家庭的哲学,家道穷的时候,这并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穷”,而是到了“极点”的意思,“穷尽”的意思。如一个家庭有钱,慢慢奢侈,奢侈到极点,就出毛病,夫妇的感情,国家的政治,都是这样,一定要乖张。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乖就是乖张,个性的偏激,家庭、社会、政治的问题,都是这样,过分的乖张,就有困难来了,所以是蹇卦。“蹇”字的意义,就是跛脚,受了伤走不动,寸步难行。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自然的法则,一个东西没有永远困得住的,不会永远困难,困久了总要想办法找出路,所以赛卦下面是解卦,要解除,要缓和困难。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有些性情急躁的人容易出事,而性情缓慢的,则容易把困难拖下来,慢慢用变化来解决,但是太缓了也不行,一定会有损失,急躁的人容易愤事,把事情搞砸了,缓慢的人则容易误事,等于医生处方下药,虽没有吃坏,可也没有治好,这就犯了医学上的过错,延误了治疗时间,所以解卦下面是损卦。

《易经》告诉我们,万事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是绝对的,没有哪样是对,也没有哪样是不对的,有时要偏一点才对,有时偏一点又是错了。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损的反面是益,损了这一边,就益了那一边,祸福是相倚的。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央,央者决也。”

在受益时不要以为得志有福气,得志就是益,《易经》告诉我们要晓得进退存亡之道,益了以后不晓得退,到极点就崩溃,就断了,所以益下面是失卦。

“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

由《易经》来观察宇宙事物,来讲历史文化,人生不会有绝路,要用智慧处理这个人事,处理这个宇宙,就是中间断了,必然会另外有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于是遭遇就来了,所以夬以后就是姤,姤卦为阴阳相交之卦。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一个东西只要有新的来相遇,就会有新的结合,这个“萃”,现代的观念就是结合,萃字本身就是很多茂盛的草聚在一堆,是一种青春可爱的现象。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一有所聚,慢慢挪移向上升发,社会历史的发展,亦是一样。比如十几年来,许多人本来没有钱,慢慢合力经营,都变成了大老板,就是革然后升发。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升卦的反面就是困卦,上升不已就必然遭遇新的困难。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困在上面,到了最高处,自然要下来,就掉到井里去了。个人也好,家庭也好,所处时代环境也好,如同掉下井里,上面空空爬不上去,下面入不了地,四面又围住了,这多可怜,于是革卦这个时候就来了。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想办法打破时代环境的樊笼,这就是革命。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谈革命,常说“鼎革”,那么鼎革两卦就值得研究了。上面讲到一个东西欲进步,一方面一定要受到损失。所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很可怜,他的思想现在却被推崇,如邻里保甲制度,都是他当时创制的,可是他当时受那么大的损失,历史上也给他这么大的罪名。到现代我们才号称他是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就因为他在变革的时候一定伤害到别人,他忘记了社会的旧习惯这个力量,很不容易铲除的。《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而王安石当时只想自己亲眼看到成功,可是历史上一个好的东西,假使他能够忘我,并不希望自己看到成功,用渐变的方法就好了。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想自己看见成功,便一定会失败。这里就说,假如要突变的改,除非全面推翻,改革的最好工具莫如鼎,鼎就是锅,无论什么东西放进去,都会被化掉,重新熔化一番,再建立起来,所以鼎革两卦,连在一起。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古代中国家族制度,大儿子当家,弟妹视长兄如父,所以当家的莫若长子,所以受之以震。在《易经》的象数中,震卦是长男,代表大儿子,同时震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动,也就是革命会有一个时期的动乱。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这里说明一个处事哲学,政治哲学。领导一个动乱的时候,要晓得时机,把动乱停止下来,所以是艮卦,艮也代表山,好像山一样静止下来。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但是天下事不能永久停止下来不进步,《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就是要不断进步,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所以接下来的是渐卦。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易经》归妹卦,是结婚卦,这里是说,有进步一定有收获,因此下面是归妹卦。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有了收获,家庭兴旺起来,扩大了,就是丰卦。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家庭扩大了,人口多了,房子也不够住了,只好出国去,像我们民族庞大了,所以世界上到处都有华侨。讲人生的哲学,过分扩大了就会忘记了本位。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外面跑跑,失败了,也吃不开,只好买张飞机票回来,这是巽卦。

“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这里“说”音悦,就是《论语》上“不亦说乎”的“说”,回来就高兴了。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高兴过度了,又散掉了,得意不能忘形,所以兑卦之后是涣卦,涣是水一样散开。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涣散之后,不能一直涣散下去,而终归要节制。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了节制就有中和的作用。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中孚也是有信,有信往往矫枉过正,故受之以小过卦。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既然过头了,有正有反,有另外一个新的接触,所以小过卦下面是既济卦。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周易 |易经入门-南怀瑾、倪海厦By 静境Joanne内在成长

  • 3.5
  • 3.5
  • 3.5
  • 3.5
  • 3.5

3.5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周易 |易经入门-南怀瑾、倪海厦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10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6 Listeners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31 Listeners

生活中的易经 by 徐坤教授讲周易

生活中的易经

2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59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3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2 Listeners

36氪·8点1氪 by 36氪音频

36氪·8点1氪

13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3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63 Listeners

搞钱女孩 by 搞钱女孩小辉

搞钱女孩

88 Listeners

王阳明心学-提高认知提升思维 by 优质书单

王阳明心学-提高认知提升思维

3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24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86 Listeners

小Lin说 by 小Lin说

小Lin说

5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