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September 24, 2024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竹清仁波切觀心口訣分享(下)實修竹清仁波切的口訣,親近仁波切的法身寂天菩薩的口訣,竹清仁波切的教導 達賴喇嘛諾貝爾和平獎領獎偈 有些事因為太深刻,不用刻意去記,也不會忘記——比如25年前,1999年,竹清仁波切給台灣學生,上喜馬拉雅山朝聖,要念一千遍那個口訣。當年,仁波切要我們念英文: For as long as space endures, and as long as living beings remains, until then may I, too, abide to dispel the misery of the world 後來才知道,這首偈頌「世界有名」,它出自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的〈迴向品〉,達賴喇嘛尊者198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在瑞典領獎發表演說最後,也是引它作結: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只要有虛空的地方, 就有如虛空般無邊的眾生; 只要有眾生的地方, 就有如虛空般無邊的業煩惱和痛苦; 只要有眾生痛苦的地方, 就有我的大願: 我願住留世間,盡除眾生苦, 直到沒有一個有情再受苦! 這是竹清仁波切在我們去尼泊爾皈依他之前,要我們先學會的事:要像個菩薩,勇敢發大願!然後記住自己的大願,打開自己、成熟自己、壯闊自己,直到有一天真的有能力利他,兌現菩薩的誓言。 「學佛如初,成佛有餘」,要永遠記得美好的「初發心年代」,那樣幼稚、但那樣勇敢,那樣不成熟、但那樣一心相信:「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那是竹清仁波切教我們一直記得的事。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漢聲電台主持人許二尹如何提問,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回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2minPlay
September 17, 2024你的心就是明光/竹清仁波切觀心口訣分享(中)實修竹清仁波切的口訣,親近仁波切的法身明天,是竹清仁波切走後的第一個中秋節,明晚,當我們抬頭看著虛空,明月當空,願我們記得仁波切那個觀心口訣: 看著你的心, 你的心就是明光, 放鬆、放鬆、放鬆! Look at your mind, Your mind is clear light, Relax, relax, relax! 即使無明如長夜,只要記得仁波切這個口訣:「你的心就是明光」,返觀自照,就能直接看見,心的虛空中,一輪圓滿的明月,一直照亮自己回家的路,還能做世間的燈,為有緣人照路。 「你是你自己永遠的白月光」,生命最圓滿的答案、最豐富的寶藏,都在自心之中,但要我們自己下定決心「從0到1」全然開啟:開啟的方法是「看著你的心」,看到、確定「心就是明光」之後,還要安住,怎麼安住?「放鬆、放鬆、放鬆」,一再一再,從一切束縛你的當中鬆脫出來。 這三句話,是安心三步驟: 一,去看:看著你的心 二,看到:你的心就是明光 三,安住:放鬆、放鬆、放鬆 就這樣,我們就有機會,在仁波切口訣引導下,在中秋夜,看見心的明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0minPlay
September 10, 2024只需放下與放鬆/竹清仁波切觀心口訣分享(上)──實修竹清仁波切的口訣,親近仁波切的法身「尊者,我們的師父過世了,我們覺得好悲傷,該怎麼辦?」那是2009年,聖嚴法師辭世後,他的一些學生到了達蘭沙拉,這樣請問達賴嘛尊者。 「不要悲傷。佛陀圓寂2500年了,但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聞思修佛陀的言教,佛陀的法身,就一直活在我們心中;只要你們聞思修師父所教的法,師父的法身,就一直活在你們心中。」尊者這樣回答。 15年後的今年,換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學生,把尊者這個回答,放在心裡「信受奉行」。 所以在8月19日仁波切荼毗大典剛過不久的此刻,靖雅老師就要分享上師仁波切的口訣,這是充滿祝福能量的禪修指引,願大家「見者有份」,種入心田,成為解脫的因: 過去種種莫思維,未來種種莫思維, 莫因外緣而散亂,只需放下與放鬆! 過去已經過了就別再想了 ,未來還沒來也不用想,完全處在當下吧,不要因為眼耳鼻舌身意的外緣而散亂,就這樣放下放鬆,安住你的心。 這是密勒日巴大師的道歌,竹清仁波切引用來教學生的觀心口訣,很直接,很有力量,有緣看到的你,跟著這個口訣禪修一下、安住一下吧,證悟傳承的加持會入心。 法的血脈,唯有實踐才是盡孝;心的傳承,只有證得才是繼承。好好練習仁波切的教導,親近仁波切的法身,世間的生離死別就只是顯相,在實相裡,就有機會像藏傳佛法學生一直祈請的「師心我心合一無分別」。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漢聲電台主持人許二尹如何提問,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回答。 #化育#佛法#修行#禪修#藏傳佛教#有聲書#放下#放鬆#尼泊爾#上師#觀心#口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2minPlay
September 03, 2024從生到死到中陰,本淨永不分離/鄔金秋旺仁波切專訪──放鬆遇見「無條件的幸福」系列五(圓滿)「你是可以一生取證,這輩子就證悟的!」 鄔金秋旺仁波切說,「本淨之心」的精髓,的確可以幫你在一生當中就達到證悟。當死亡來臨,保任在這個本淨之心當中,死亡也無所畏懼——也就是說,本淨之心可以幫我們「好好生、好好死,好好享受人生」。 重要的是,莫忘自己的「本淨之心」,它是我們的「金湯匙」,與生俱有的福報,世俗諦上幫自他解縛解纏的本能,究竟上幫自己圓滿證悟的成佛DNA。 雖然光是知道自己具有「本淨之心」,都是一件有福報的事;但「光聽不練」,福報也不會成熟為解脫的機會,這種潛在本能,就無法經由開發而自利利他。 開發的方式,是「見修行果」,知道了就要修!仁波切說:「禪修有兩大功德,就是淨除過患和開啟善德」,知道月亮被遮在烏雲後面,就要用聞思修的大風,把煩惱和習氣的烏雲吹開,讓本具的光明裸然現前,就有能力分享自心的光明,為無明如長夜的世間照路。 一如米龐仁波切的教言說: 在暗夜,月光會越加皎潔; 在五濁惡世,越黑暗、越痛苦時, 蓮師的法教,會愈發燦爛輝煌!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代大家發問,仁波切如何回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5minPlay
September 03, 2024「本淨之心」實修引導/鄔金秋旺仁波切專訪──放鬆遇見「無條件的幸福」系列四如果請鄔金秋旺仁波切指引「本淨之心」,像試吃心靈美食,帶我們嘗一口本淨之心,他會怎麼做? 首先,關於禪修「身」的要點,仁波切介紹了蓮花生大士教導的「四種目視法」: 大圓滿的修持裡面,眼睛是要張開的, 禪修一開始是直視的, 接下來可以交替四種目視法: 可以往上看, 可以往下看, 可以往右看, 可以往左看。 如果你覺得掉舉,心很狂野,意念紛飛,這個時候就讓眼光稍微往下看;但如果你覺得很昏沉,昏昏欲睡的時候,眼光就要稍微往上。如果覺得無聊,就往右看 4分鐘,然後往左看4分鐘,4分鐘只是一個參考值,轉換目光,讓自己的心保持鮮活。 接著,禪修「心」的要點,可以從「有所緣」,契入「無所緣」,次第讓心安住: 先選一個對境,可以是自己的呼吸, 或外界的某一個東西, 把它當做一個外境所緣物, 先專注在那個所緣物上, 之後再把焦點轉向自己的覺知。 你也可以瞬間就轉到覺知, 這裡先按部就班慢慢來, 所以請先選一個對境 讓禪修慢慢開展, 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做起。 接著,你沒有任何評斷, 沒有在心裡說,這是好的、壞的、白的等, 沒有那麼多這些多餘的東西, 就只是看到而已。 很清晰地看到每件事物在你的眼前, 但沒有任何判斷、評斷, 沒有投入、涉入其中、沒有任何互動, 沒有更多的演繹、詮釋、編故事。 也沒把它推開,沒想要擁有它, 就只是很清楚的看到, 就只是處在當下,去享受, 就只是安然的處在當下, 很舒服的、很自在的處在當下。 這是「無相禪修」, 沒有相,只是保任在覺知裡, 很自然、很舒服的保任在覺知裡。 當你能夠保任在當下的覺知裡, 所有的念頭跟情緒就會消散, 留下來的,就是本淨之心。 就像烏雲消散之後, 留下來的就是無雲的晴空; 當念頭情緒消散之後, 留下來的就是本淨之心, 你會很清楚的看到你的本淨之心, 這就是「本淨之心」的體驗。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代大家發問,仁波切如何回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1minPlay
August 20, 2024蓮師親傳「安心四法」/鄔金秋旺仁波切專訪──放鬆遇見「無條件的幸福」系列三如果請一切「上師之師」蓮花生大士當老師,請他教導禪修,帶我們安住在「本淨之心」,猜猜蓮師會教什麼? 《本淨之心》作者鄔金秋旺仁波切說:蓮師會教你一招,它有四個步驟: 一,不要追隨過去 二,不要預想未來 三,完全處在當下 四,不要管你的心(leave your mind alone) 乍看這個安心法好像不難,前三動都和「時間」有關,把心帶回來,別追過去、別想未來、處在當下,然後呢? 「不要管你的心!」 仁波切解釋:「不要管你的心」,就是「把你的心放在一邊」,是怎樣、就怎樣,不要有任何的評斷,不要追著念頭跑,讓心就停在那裡,不管你的當下心是什麼,讓它放在那兒就對了! 就這樣?就這樣! 「大概3分鐘之後,你就能夠體會到原先被念頭污染的心,好像慢慢澄清了,為什麼?因為念頭仰仗的那些東西,後繼無力了,沒有其他的能量來源,所以原先污染的念頭,它就存活不了。」 就像是烏雲把天空遮蔽了,你沒有再加油添醋、沒有多做什麼,當雲散去,晴空就自然會出現。所以「不要管你的心」,不要管當下心中生起什麼念頭、情緒,是喜、是怒、是哀、是樂,什麼都不管,因為這些都是有條件的、都是因緣法,既然是因緣法,就是會自己會消散。當這些念頭、情緒的這些因緣法消散,留下來的是什麼?留下來的就是「本淨之心」;就像雲散去之後,本來的無雲晴空,就會明明白白現前。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代大家發問,仁波切如何回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
August 13, 2024心頭浮雲啊,我們分手吧/鄔金秋旺仁波切專訪──放鬆遇見「無條件的幸福」系列二如果你一個禮拜不洗碗、不倒垃圾、不清理廚房,會怎樣? 當然是慘不忍睹、臭不可聞! 但如果你這一生都不曾清掃過自己的心,心靈的垃圾都推在那裡發霉發臭,會怎樣? 答案是:當然是「輪迴」,會害自己進入受苦的循環中輪迴不已! 但我們經常只打掃外在的垃圾,對內在垃圾見而不見,這是很奇怪的愚癡。因此《本淨之心》作者鄔金秋旺仁波切說:「心污染的狀態就是輪迴,沒有污染的狀態就是涅槃。」 靖雅老師曾請問仁波切:「佛有斷證二功德,請問『本淨之心』修持的斷與證,各是什麼?如何斷、如何證?」 仁波切說:「本淨之心」修持的「斷」(所應除遣的)是「染污之心」,「證」(所要證得的)是「本淨之心」,斷證的方法,是透過大圓滿的修持。 所以請轉心向內,開始心靈大掃除吧,當下垃圾當下清,還自心一個乾乾淨淨的本來面目! 想要找回自己的本淨之心,還原本就具足的「無條件的幸福」,所要做的,就是「去除染污」,以蓮師所教的禪修四法:不思過去、不追本來、處在當下、不理自心,讓那些暫時遮住心靈虛空的浮雲,諸如妄念、情緒、煩惱、投射等浮雲盡除,讓無雲晴空赤裸現前,自心的本然光明,就會像明月一般,自然散放出自利利他的光。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代大家發問,仁波切如何回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1minPlay
August 07, 2024鄔金秋旺仁波切專訪/放鬆遇見無條件的幸福 系列一跟自心說,要幸福哦 如果說日本偶像劇,有「最受歡迎的金句」,一定是:「要幸福哦!」 「要幸福哦」,這個不敗金句,在台灣流行了二三十年,直到今天,有人結婚,我們還是會這麼祝福。 但我們會不會跟自己的心喊話說:「要幸福哦!」? 我們都最愛自己,但卻習慣性自找麻煩,這種自討苦吃的壞習慣,就是輪迴的因,讓我們「有條件、沒條件,都不幸福」,外在一困難、內心就匱乏,即使外在很富足、但內心很貧苦的,也大有人在。 這樣很傻啊,有方法逆轉勝嗎? 為了幫助有緣朋友停止這樣自討苦吃的循環,遠從美國來台,目前正在進行北中南系列教學的眾生文化七月新書《本淨之心》作者:鄔金秋旺仁波切說:其實我們天生就有能力過得很幸福,只要連結「本淨之心」,輕輕揮去自心的遮障和染污,讓自心本具的清明和大樂甦醒,就能重新連結「無條件的幸福」。 而且,這不代表要放棄「有條件的幸福」,當連結上自心的「無條件幸福」,代表有了「任何條件都能幸福」的能力,外在任何幸福因緣發生時,我們的當下之心,會感受得更鮮活有力,人生的樂境順緣現前,當然也可以沒有執著的放鬆受用,以此豐饒之心,成為幫助有情豐饒的親因。 那怎麼連結上自心「無條件的幸福」?答案是大圓滿「本淨之心」的禪修。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代大家發問,仁波切如何回答。 #大圓滿#本淨#幸福#大手印#無條件#大樂#禪修#打坐#修持#佛法#佛陀#當下#鮮活#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8minPlay
July 30, 2024進入新書排行榜說起……蓮師說:外在越黑暗,蓮師教法的光芒越燦爛! 颱風前腳才走,眾生文化七月新書《本淨之心》作者鄔金秋望仁波切,即在前天(7/28)晚抵台,展開北中南的系列教學,頗有種「風雨故人來」的fu。 雖然仁波切是第一次訪台,但因仁波切第一本中文著作《本淨之心》已在台上市近月,因書中的故事和觀點,而對仁波切有種親切的熟悉感,像個心意相通的老朋友。 大約月中,《本淨之心》即登上博客來新書榜第八名,和水晶能量及算命等大眾書放在一起評比,安靜、深思且不算大眾閱讀的《本淨之心》,竟然能得到第八名,令作者仁波切和眾生文化感到振奮,即使作者是新面孔、即使主題如此清淡安靜,也能引起書市注意,真令人感動! 既很巧也不巧的,仁波切來台,正是颱風在台灣中南部造成傷害的災後時刻,靖雅老師請問仁波切:「這樣的艱困時光,要對《本淨之心》書中所說的無條件幸福,生起信心,對多數人都很難吧?」 仁波切除了淡定的說:「這是我的工作!」也說,就像《本淨之心》的封面,他一看就覺得「太好了!這像蓮師的預言,蓮師說:外在越黑暗的時刻,蓮師教法的光芒越燦爛!」「大圓滿是金剛乘的教法,金剛乘的金剛,是來自自然心性的力量,不為任何困境所摧折,這就是無條件的幸福!」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奇想小編」聖文老師如何舉手發問,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分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8minPlay
July 23, 2024孝道月,可以怎麼做?8月14日晚康祖法王中元節不動佛超薦/佛陀教目犍連那招,我們也可以用!農曆七月快到了,這個民俗上著名的鬼月,其實佛弟子更稱它是「孝道月」——民間信仰相信這是「好兄弟放暑假」,佛教界卻認為是盡孝的月份,為什麼? 其實這是緣起自著名的「目連救母」故事。 農曆七月之所以是孝道月,是緣自佛陀時代目犍連尊者如法盡孝的故事。佛經上說,當尊者證阿羅漢、得大神通後,想念已逝的母親,上下六道四處尋找,竟在餓鬼道找到備受飢渴之苦的母親,原來尊者亡母因生前惡業招感,腹大、喉細、口吐烈焰,尊者供養的食物,竟一點都無法入口。 神通不敵業力,神通第一的尊者,無法化解母親成熟的惡業果報,不禁大悲慟,叩問佛陀化解之道,佛陀慈悲告訴尊者:可以在「結夏安居圓滿日」供養僧眾,因為經三個月閉關精進,很多僧眾都修證有成,供養成就聖僧有大福德,尊者依教奉行,母親果然因他的供僧功德迴向,而解脫餓鬼道之苦。這件事,在《佛說盂蘭盆經》中有明文記載。 那個「結夏安居圓滿日」就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盂蘭盆節,或稱佛歡喜日。 這個古老的孝順故事,有「佛陀教給尊者的撇步」,有「尊者照做證明有效」的實證,還有佛經的紀錄,所以很值得後世的我們也跟著信受奉行。 那實際上可以怎麼做呢? 除了大家當然可以去護持僧眾結夏安居(目前各道場夏安居圓滿日不再統一是七月半),在超薦方面,農曆七月,三乘各佛教道場都會舉行各種法會,以水陸法會或不動佛、彌陀天法等殊勝法門,暨主法大師威德力(比如8月14日晚上康祖法王在化育道場即將主法不動佛超薦),迴向先人往生淨土或投生善處。 詳情如何?請看「總編雲書房」中,「奇想小編」聖文老師如何舉手發問,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如何分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