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我們來到第163條,問題是:「應如何看待非公教會的基督徒?」
所謂「公教會」,英文是 Catholic,我們翻譯為「天主教」。問題即是:對那些不屬於天主教的基督徒,我們應抱持什麼態度?
在香港,基督新教有許多不同宗派,如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路德會等等;即使是正教會──即東正教──在香港也有三個教會:希臘正教、俄羅斯正教,以及來自埃及的科普特正教。
這些教會與天主教會尚未「圓滿共融」。這特別呈現在領聖體上:我們不領受他們的聖餐,甚至他們當中有些教會沒有聖體聖事。然而,在這些教會中,「仍存有許多聖化及真理的要素」。她們仍能夠幫助屬於她們的基督徒親近天主,這就是「聖化」的要素。
至於「真理」,指的是對於一些教導,例如三位一體、兩性一位,或是如何幫助人在生活上行善避惡等方面,他們也有許多美善。「所有這些美善都來自基督,並向著大公合一的方向推進」,就是在最深處各教會都期望有一天能合一,聚在一起。
雖然目前尚未達成,只是向著同一方各,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最基本的聖事──洗禮。且奉天主聖三之名而授洗: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授洗,或稱聖靈,但本質相同。由此,我們同屬唯一的教會。即因著這洗禮,但由於人的因素、歷史的因素,各教會之間仍有差異,「因此我們承認他們為弟兄」。
這種態度,至少比起我小時候已有極大進步。過去我還看到許多書籍,某些新教教派的著作,指責天主教的錯誤等等。如今這種態度已大為改變,甚至更願意一同祈禱,在許多事上合作。這正是彼此尊重的表現,也是在可行的情況下邁向合一。大家互相理解、一起祈禱、互相學習。
在此,我們需為教會的合一祈禱,為所有因耶穌基督而得生命、得重生的基督徒祈禱:
求主恩賜我們有一天能在祂內合而為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163條:應如何看待非公教會的基督徒?//有些教會和教會團體欠缺與公教會的圓滿共融,它們仍存有許多聖化及真理的要素。所有這些美善都來自基督,並向著大公合一的方向推進。通過洗禮,這些教會與教會團體的成員,與基督結成一體:因此我們承認他們為弟兄。//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