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老刘说心学》的讲义正式出版了!!《老刘说心学》音频专辑的讲义正式出版了!! 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地新华书店都已上架。《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修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 对人类而言,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一生... more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30, 2018193-因材施教-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君子之风:道德学问越高深的人,越是虚怀若谷,越是谦虚谨慎,越是脾气超好。这几乎成了古今中外的一条定律。阳明先生以曾子的这番话比喻邹谦之的为人气度,评价是相当高的。本讲原文:【292】先生锻炼人处,一言之下,感人最深。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倒看你是圣人在。”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盖汝止圭角未融,萝石恍见有悟,故问同答异,皆反其言而进之。洪与黄正之、张叔谦、汝中丙戌会试归,为先生道涂中讲学,有信、有不信。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洪又言:“今日要见人品高下最易。”先生曰:“何以见之?”对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人。”先生曰:“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先生一言翦裁,剖破终年为外好高之病,在座者莫不悚惧。【293】癸未春,邹谦之来越问学,居数日,先生送别于浮峰。是夕与希渊诸友移舟宿延寿寺,秉烛夜坐。先生慨怅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一友问曰:“先生何念谦之之深也?”先生曰:“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more17minPlay
October 25, 2018192-面对诽谤的态度-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以“狂者”自喻,并不是说先生真的就是狂傲不羁,而是对之前残留的“乡愿的意思”的拨乱反正,当为则为,当止则止,一切施为皆依我之良知,不再顾忌世上诸人的闲言碎语。本讲原文:【291】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萃、王汝止待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以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众;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诸友请问。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more13minPlay
October 23, 2018191-不为气所扰-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心法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或者文字说清楚的,越精微越艰难、感觉是无法说清楚的不能执着于尚玄好奇,着意必然会导致尚玄好名的蒙蔽,必须心领神会,才是真谛。本讲原文:【288】先生曰:“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289】“杨慈湖不为无见,又着在无声无臭上见了。”【290】“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以上人。”...more15minPlay
October 15, 2018190-未发和已发-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事情没有不是从细微的兆头开始而逐渐变得显著的,圣人的思虑深远,所以能在细微的兆头开始之时就治理,普通人的见识浅陋,所以必须等到事情变得显著了然后再去补救,在兆头刚开始的时候去治理就会用力少而功效大,在事情变得显著的时候往往竭尽全力也不能补救过来。本讲原文:【286】或问“未发”“已发”。先生曰:“只缘后儒将‘未发’‘已发’分说了,只得劈头说个无‘未发’‘已发’,使人自思得之。若说有个‘已发’‘未发’,听者依旧落在后儒见解。若真见得无‘未发’‘已发’,说个有‘未发’‘已发’,原不妨,原有个‘未发’‘已发’在。”问曰:“‘未发’未尝不和,‘已发’未尝不中。譬如钟声,未扣不可谓无,既扣不可谓有。毕竟有个扣与不扣,何如?”先生曰:“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287】问:“古人论性各有异同,何者乃为定论?”先生曰:“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有自本体上说者,有自发用上说者,有自源头上说者,有自流弊处说者。总而言之,只是一个性,但所见有浅深尔。若执定一边,便不是了。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譬如眼,有喜时的眼,有怒时的眼,直视就是看的眼,微视就是觑的眼。总而言之,只是这个眼。若见得怒时眼就说未尝有喜的眼,见得看时眼就说未尝有觑的眼,皆是执定,就知是错。孟子说性,直从源头上说来,亦是说个大概如此;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来,也未可尽说他不是,只是见得未精耳。众人则失了心之本体。”问:“孟子从源头上说性,要人用功在源头上明彻;荀子从流弊说性,功夫只在末流上救正,便费力了。”先生曰:“然。”...more15minPlay
September 30, 2018189-苏秦和张仪的评价-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苏秦、张仪对心的变化处也是看的很洞悉的。在传统儒家的眼中,苏张二人一直都是被鄙弃的角色,二人立身行事,纯粹以一己之功名富贵为归依,以合纵联横之术游说当时列国,走的是极端注重现实的霸道的路子,这与儒家一贯提倡的王道之治又背道而驰。 在尔虞我诈,战事连绵的时代,维持了难得的近二十年的和平,从拯救无数生灵于刀兵之下,二人之功德也不容抹杀。 “揣摩人情”此心用正,就是“圣人之资”,用邪,虽然令人惋惜,却也仍然是“良知之妙用”。 本讲原文:【282】先生叹曰:“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崇一曰:“这病痛只是个好高不能忘己尔。”【283】问:“良知原是中和的,如何却有过、不及?”先生曰:“知得过、不及处,就是中和。”【284】“‘所恶于上’是良知,‘毋以使下’即是致知。”【285】先生曰:“苏秦、张仪之智,也是圣人之资。后世事业文章,许多豪杰名家,只是学得仪、秦故智。仪、秦学术善揣摸人情,无一些不中人肯綮,故其说不能穷。仪、秦亦是窥见得良知妙用处,但用之于不善尔。”...more13minPlay
September 27, 2018188-学问也要点化-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孔子删诗书定礼乐,都是帝王做的事情。做学问是从内到外,只学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从外到内了,是本末倒置的,必然是劳而无功。人往往是“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好的业余爱好是一种闲暇时光涵养此心的方式,本质上,心还是需要时时“集义”的。本讲原文:【277】先生曰:“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278】“孔子气魄极大,凡帝王事业无不一一理会,也只从那心上来。譬如大树有多少枝叶,也只是根本上用得培养功夫,故自然能如此,非是从枝叶上用功做得根本也。学者学孔子,不在心上用功,汲汲然去学那气魄,却倒做了。”【279】“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280】“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281】“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more14minPlay
September 21, 2018187-烝烝乂不格奸-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韶》乐的九章,就是舜的一本戏曲;《武》乐的九章,就是武王的一本戏曲。圣人一生的实事,都浓缩在乐中,所以有德的人听了,就知道他的尽善尽美之处或者尽美而没有尽善之处。像后世作乐,只是作一些词儿和曲调,与民俗风化没有一点儿关联,怎么能教化人民、敦厚风俗呢?现在要民俗返朴还淳,就把现在的戏曲拿来,将其中妖淫的词调全部去掉,只挑选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愚昧无知的大众人人易懂,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起他们的良知,这对风化有益处。本讲原文:【275】先生曰:“‘烝烝乂,不格奸’,本注说象已进进于义,不至大为奸恶。舜征庸后,象犹日以杀舜为事,何大奸恶如之!舜只是自进于乂,以乂熏烝,不去正他奸恶。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舜初时致得象要杀己,亦是要象好的心太急,此就是舜之过处。经过来,乃知功夫只在自己,不去责人,所以致得‘克谐’。此是舜‘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处。古人言语,俱是自家经历过来,所以说得亲切,遗之后世,曲当人情。若非自家经过,如何得他许多苦心处?”【276】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未达,请问。先生曰:“《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曰:“洪要求元声不可得,恐于古乐亦难复。”先生曰:“你说元声在何处求?”对曰:“古人制管候气,恐是求元声之法。”先生曰:“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却如水底捞月,如何可得?元声只在你心上求。”曰:“心如何求?”先生曰:“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怿兴起,只此便是元声之始。《书》云‘诗言志’,志便是乐的本;‘歌永言’,歌便是作乐的本;‘声依永,律和声’,律只要和声,和声便是制律的本。何尝求之于外?”曰:“古人制候气法,是意何取?”先生曰:“古人具中和之体以作乐。我的中和原与天地之气相应,候天地之气,协凤凰之音,不过去验我的气果和否。此是成律已后事,非必待此以成律也。今要候灰管先须定至日,然至日子时恐又不准,又何处取得准来?”...more18minPlay
September 10, 2018186-父子讼狱-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阳明引用古人事例,就是让父子二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各自回到自己心灵的原点,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意气蒙蔽了为人父为人子的大义,勿因小怨而失大爱。本讲原文:【273】乡人有父子讼狱,请诉于先生。侍者欲阻之,先生听之。言不终辞,其父子相抱恸哭而去。柴鸣治入,问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先生曰:“我言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是世间大慈的父。”鸣治愕然,请问。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叟只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个慈父。”【274】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若夫子与鄙夫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more16minPlay
September 06, 2018185-此心安处即是乐-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人的七情能顺应自然而生发,喜怒哀乐无非是鼓畅天机,并不能动摇此心的和乐本体。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对修心性并无好处本讲原文:【271】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272】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more11minPlay
September 04, 2018184-七情与良知-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之中,凡是没有“过”,哪怕是怒、哀、惧、欲也都是良知之作用,一旦过了,产生了执着之心,哪怕是喜、爱之情也都是滑向了私欲。知道七情,但不可以被七情所捆绑。想完全切断七情,是违背天道自然的本讲原文:【269】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270】问:“圣人‘生知安行’是自然的,如何?有甚功夫?”先生曰:“‘知行’二字即是功夫,但有浅深难易之殊耳。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实落尽孝而已;‘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良知尽孝已;至于‘困知勉行’者,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圣人虽是‘生知安行’,然其心不敢自是,肯做‘困知勉行’的功夫。‘困知勉行’的却要思量做‘生知安行’的事,怎生成得?”...more11minPlay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