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学?心学要义是什么?王阳明又是如何成为心学大家?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观点又是什么?这些观点又能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什么启发?欢迎收听王阳明心学系列!
本音频分三部分讲述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及其卓越的思想,第一部分是王阳明的人生传记,讲述王阳明是如何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代圣贤的传奇经历,第二部分是王阳明箴言,并加以解析,从“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纯粹心,做至诚人”、“静察已过,
... moreBy 优质书单
什么是心学?心学要义是什么?王阳明又是如何成为心学大家?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观点又是什么?这些观点又能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什么启发?欢迎收听王阳明心学系列!
本音频分三部分讲述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及其卓越的思想,第一部分是王阳明的人生传记,讲述王阳明是如何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代圣贤的传奇经历,第二部分是王阳明箴言,并加以解析,从“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纯粹心,做至诚人”、“静察已过,
... more3
22 ratings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9 episodes available.
立下志向用功夫做学问,就好比种树。开始发芽时没有树干,长出树干时没有树枝,长了树枝后才长叶子,叶子长好后才开花,最后结果。种上树根的时候,不要事先想着生枝、长叶、开花、结果,只管培土灌溉。因为空想也是无益。只要不忘尽心培土灌溉,怎怕没有枝、叶、花、果?
前面三人的志向都带着点主观的揣测、武断而又绝对,带有这样的倾向,便会偏执于一方面,能做这件事未必能做那件。曾皙的志向没有此种倾向,只不过是“在自己的条件下行事,身处夷狄,就做夷狄能做的事;身处患难,就做患难中能做的事,无论在哪儿都能依据情势,恰然自得了
只有去人欲存天理,方能算功夫。不管是宁静时还是行动时,时时都相着去人欲存天理。
对于做官,我没有自信。’孔子听了这话,心里很高兴。子路让子羔在费地担任地方官员,孔子说:陷害别人的孩子。曾点对孔子讲自己的志向,孔子表示赞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心意。
惟一’是要让大米纯然洁白,但是如果稻谷不经过舂簸筛检等,大米就不可能纯然洁白。春簸筛拣好比是“惟精’的功夫,其目的是让大米洁白。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也皆是“惟精’而求得“惟一’罢了
树木的栽种灌溉,都是届于·下学’,至于树木的生长休息、树枝繁茂,就是“上达’,不会被人力干预。所以凡是那些能够用功学到、用言语告知的,都只是“下学’,“上达’只存在于“下学当中。凡是圣人谈到的虽然极其精微,但也只是“下学’而已。学者只需在“下学'的功夫里用功,自然而然就能到达到“上达’的功夫,而不必要在别的地方去寻“上达’的功夫。
尧、舜二帝已经十分圣明了,但在尧舜之上,善还远没有穷尽;恶人最多做到桀纣了,但在桀纣之下,还有无穷无尽的恶。而且即使桀纣还未死,残恶在他们这儿就到了尽头了吗?
圣人的心像是一面明镜,只需它十分明亮,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反映的,能够随着感触而应付自如。镜子里不会有先前所照见的东西存留,也不可能有没有照过的东西事先出现在镜子上。如果后人是这样认为的,那就与圣人的学说大不相同了。
人心和天理是一体的,圣贤写在书上,就像给人画像,不过把一个基本的轮廓展示出来,使人可以据此寻到画像的本人;至于人的精神气质、育谈举止,确实不能全然表现出来。
好比一丈方圆的地里种着一棵大树,滋润的雨露,肥力的土壤,只能养着这棵树根。若在四周种上些优良的种子,大树的树叶会把其遮挡住,下面还会被树根盘结,它们怎么能够长活呢?所以必须将这棵树连根拔起,这个地方才能够再种植优良的种子。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9 episodes available.
34 Listeners
48 Listeners
387 Listeners
3 Listeners
124 Listeners
108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24 Listeners
13 Listeners
71 Listeners
12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48 Listeners
17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