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老刘说心学》的讲义正式出版了!!《老刘说心学》音频专辑的讲义正式出版了!! 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地新华书店都已上架。《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修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 对人类而言,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一生... more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
July 27, 2018173-良知和万物的关系-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心(良知)”与“物(万物)”的关系:“日月风雷、山川民物”是对世间万物的统称,“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用”,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按照良知就是依从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一种本然之理,世上一切的客观规律,唯有通过致良知的方式才能让本然之理为我所用,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着力点也都脱离不了这层意思。所以,“良知”是贯通“心”与“物(此物指外物)”的桥梁,而“致良知”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心”和“物”连接为一体,使得万物皆不出“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本讲原文:【248】先生曰:“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虚’上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无’上加得一毫‘有’?但仙家说‘虚’从养生上来,佛氏说‘无’从出离生死苦海上来。却于本上加却这些子意思在,便不是他‘虚’‘无’的本色了,便于本体有障碍。圣人只是还他良知的本色,更不着些子意在。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more11minPlay
July 25, 2018172-昼夜之道-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晚上应该睡觉是自然规律。夜晚来临,天地间一片混沌,人的耳目也都闭合了,这就是良知一时的收敛凝聚。一旦白昼来临,万物显露,人的耳目也就有东西能听有东西能看了,人的感觉器官也就全部打开了,这就是良知的妙用可以产生作用之时。本讲原文:【246】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247】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more16minPlay
July 23, 2018171-道即是教-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判断一个老师/一本书是否讲的对,标准是自己的良知!本讲原文:【244】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问:“如何道即是教?” 曰:“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 【245】 问:“‘不睹不闻’是说本体,‘戒慎恐惧’是说功夫否?” 先生曰:“此处须信得本体原是‘不睹不闻’的,亦原是‘戒慎恐惧’的。‘戒慎恐惧’不曾在‘不睹不闻’上加得些子。见得真时,便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功夫亦得。” ...more12minPlay
July 20, 2018170-内外两忘的良知功夫-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致良知的功夫要不能透彻洞悉这个真机,获得良知充实而光辉的境界,不是依靠聪明和理解力强就能做得来的,必须将心中的渣滓消融掉,不使其有一丝一毫的粘连,才能做到。修心性不是靠逻辑的本讲原文:【241】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242】 一友问:“功夫欲得此知时时接续,一切应感处反觉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觉不见了。如何则可?” 先生曰:“此只认良知未真,尚有内外之间。我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认得良知头脑是当,去朴实用功,自会透彻。到此便是内外两忘,又何心事不合一?”【243】又曰:“功夫不是透得这个真机,如何得他充实光辉?若能透得时,不由你聪明知解接得来,须胸中渣滓浑化,不使有毫发粘滞,始得。”...more14minPlay
July 18, 2018169-造化的精灵-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人是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而这个“灵”也是仰仗着良知的作用才得以实现。本讲原文:【239】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 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不觉悚汗。 【240】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more9minPlay
July 16, 2018168-如何成就弟子-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程颐程颢和韩维同去西湖游玩,韩维弟子随行,有弟子人说说笑笑,程颐非常不高兴了,回头训斥,小字辈随长辈出行,敢如此放浪形骸,恭谨的家风全被败坏完了!”韩维脸上挂不住,立即将弟子们撵走了。无论程颐和韩维交情多深,当面训斥人家的弟子,也是不够妥当的。从这件小事情上,可以看出其学问失之于迂,学问和做人依然没能打成一片,令人敬而难亲,终究和圣人的气象还差一截。本讲原文:【236】王汝中、省曾侍坐。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曾起对曰:“不敢。”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237】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238】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more17minPlay
July 11, 2018166-逝者如斯夫-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间断做致知功夫就是“学问极至”处,保持功夫连贯不断是何等艰难,所以这里是看似容易成却艰!本讲原文:【232】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233】问:“志士仁人”章。 先生曰:“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来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more11minPlay
July 09, 2018165-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记得,什么情况下该晓得,这本身就是本体(良知)之用的表现,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本体(良知)的确比“晓得”和“记得”都重要。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为阳明先生轻视记书上的内容,明白自己的本体(本体依然指良知)比晓得书上的内容更重要。这个地方,本意是强调良知的重要性。本讲原文:【230】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 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谩谩琢磨他起来。” 【231】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more10minPlay
July 06, 2018164-受与不受的分别-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良知”是“主脑”,在实际的事情上,依据时间、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人的应对也要顺势而为,才称得上是“义”。阳明心学不是教条主义,有个按良知指引而行的大原则,只有时时刻刻依照这个大原则去行,才能保证我们的行为不产生偏差。本讲原文:【227】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著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著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228】问:“‘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 先生曰:“岂特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该贯。此外更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229】问“道心人心。” 先生曰:“‘率性之谓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惟危’。” ...more13minPlay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