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老刘说心学》的讲义正式出版了!!《老刘说心学》音频专辑的讲义正式出版了!! 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地新华书店都已上架。《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修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 对人类而言,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一生... more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
June 08, 2018154-《中庸》讲修道-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中庸》所讲的“天”是代表形而上的道,也可以把它当作为宇宙之间万事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中庸》中讲的,人性的来源,自然的禀赋,这个就是“性”。儒家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来是至善的,不坏的;坏是后天搞坏的。率:是“直”,直道而行,也就是直心——没有加坏的观念染污的,纯洁的、天然的,这个就是道。依本性至善,第一念的至善之心,这就是道。本讲原文:【209】问:“《修道说》言‘率性之谓道’属圣人分上事,‘修道之谓教’属贤人分上事。” 先生曰:“众人亦‘率性’也,但‘率性’在圣人分上较多,故‘率性之谓道’属圣人事。圣人亦‘修道’也,但‘修道’在贤人分上多,故‘修道之谓教’属贤人事。” 又曰:“《中庸》一书,大抵皆是说修道的事。故后面凡说君子,说颜渊,说子路,皆是能修道的。说小人,说贤、知、愚、不肖,说庶民,皆是不能修道的。其他言舜、文、周公、仲尼,至诚至圣之类,则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 ...more23minPlay
June 06, 2018153-善恶本一物-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善能确确实实去喜好,就能做到无念不善了;恶能确确实实去厌恶,就能做到无念及恶了。所以圣人之学,只是一个“诚”字而已。本讲原文:【207】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 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 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208】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直初闻之,觉甚易,后体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more13minPlay
June 04, 2018152-圣人的智慧-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 本讲简介: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渊博,而是因为他们智慧的通融无碍,智慧才是常用常有的活水,而智慧常驻的根源还在于“知个天理”、“能个天理”。真正达到天人合一。“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天”正是阳明先生反复强调的天理,心体只有正确遵循天理,才是圣人之道的真谛。 本讲原文:【204】“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 ...more14minPlay
June 01, 2018151-良知和行为的关系-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良知和行为不可以分开。心有不善,行为无可挑剔,只要外在行为没被看出来,就认为没有过错,这样只在外部言行上自我约束,放任心中的不正滋长而不去格正,就是彻底的“义袭”。本讲原文:【204】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 【205】问“知行合一”。 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more11minPlay
May 30, 2018150-圣贤的功业之道-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圣人的两个特征:1、“道”是第一原则,如鱼得水,知水性而怡然自得。2、坦坦荡荡的幸福感,真正的无忧无虑本讲原文:【202】先生曰:“圣贤非无功业气节。但其循着这天理,则便是道。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 【203】“‘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恐不必云得不得也。” ...more13minPlay
May 28, 2018149-全体之知和一节之知-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心中前念刚灭,后念必生,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时间变了,环境变了,事物变了,心中所致的那个“知”的对象必然也变了。但无论时间、环境、事物如何变换,只要能“随时”致知,那么这整个过程就无一时无一事不是“全体之知”的表现了。本讲原文: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 先生曰:“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 ...more13minPlay
May 25, 2018148-两脚书橱不是学问-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博闻强记,如果不能应用于实践,是没意义的。学的东西如果不能应用于实践,就是垃圾,空耗时光和精力。两脚书橱不是真正的学问。本讲原文:【199】于中、国裳辈同侍食。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200】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wei)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more9minPlay
May 23, 2018146-大贤之路-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文字语言携带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想要在书面上解释清楚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阳明说“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不注重字面,只注重内心的真实体悟,才是阳明心学一贯的风格。心都不通的人出来著书,只是误人子弟而已本讲原文:【195】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扞格①。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直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196】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more12minPlay
May 21, 2018145-常快活就是功夫-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人健健康康的时候,精神状态自然神清气爽,用起格物致知的功夫也才会容易些,在忧病之中,对于具体的事物应酬会有一种无力感,可能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去格物呢?病的时候,容易很在乎别人是否关注自己,苛求别人,这点在修心的时候,要高度注意。心学最看重乱极时、苦极时、闷极时、怒极时、怕极时等等情形下保持此心的功夫。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怕还是不怕只会影响自己的心态,没有办法改变面对的事实。“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勿忘勿助,才是一个人面对人生一世该有的用户体验心态。本讲原文:【192】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193】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194】九川卧病虔州。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 对曰:“功夫甚难。”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more16minPlay
May 18, 2018144-“致知”学说-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先生指出先前的圣人早就将致知的学说指明给世人了,人人都有“致知”的能力,只是人性太浮躁,太以自我为中心。用“致知”之学指点他人,没有切实用功的人,和他说“致知”,不过是对牛弹琴,彼此无益。将世间最精妙道理当做灰尘一样抹去的世人是多如洹河之沙的。而对那些一直在孜孜以求、切实用功的人而言,能加以“致知”之学的指点,往往得道。本讲原文:【190】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此乃是恰好处。”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191】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 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more13minPlay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