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老刘说心学》的讲义正式出版了!!《老刘说心学》音频专辑的讲义正式出版了!! 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地新华书店都已上架。《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修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 对人类而言,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一生... more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
April 13, 2018133-儿童教育手册上-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这篇教约,是阳明先生制定的一个教学手册,其中具体说明了学校中的老师应该按照什么流程来开展教学活动。开篇的重点是做人,直指学生的思想灵魂,着眼点都是学生身边最切近的事情,四则运算和ABCD不是生活中必须的,人总是要面对家庭成员,出门上街,总会和各种人各种事各种物进行交接碰触,在这些天天都避免不了的事情中,培养爱亲敬长,学习待人接物的交接之道,是一辈子都用得上的事情。本讲原文:【175】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176】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177】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more14minPlay
April 11, 2018132-儿童教育的弊端-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在这个一切都变得十分功利的时代,学校变得像是一个功利场。重视智商,轻视情商,看重高分,忽视低能,重视体罚,轻视鼓励等等现象,古人和今人相比,并无二致。入世无非人情事变,教育忽略了这些,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本讲原文: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more14minPlay
April 09, 2018131-心学儿童教育总纲-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阳明先生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这一点和孔子十分相似,可以誉之为万世师表,在教育儿童方面,他的观点是如此大气宏通。这也同时说明了,儒学在教书育人的观念上,并不是像某些人想当然地认为的那样只会束缚人,扼杀人,阻碍人,相反,真正的儒学,在教育人的观念上,是如此地开明,如此地体察人情,如此地循循善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本讲原文: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more16minPlay
April 04, 2018130-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这个道中,天理落在心之本体上就是道的运转流行,就是良知,就是德行,仁义礼智信并不是从外面的,而是我们本自有之。尊道,致良知,不让它流失,不让它堕落,不让它异化,就是尊德性。写此信的时候,先生已经名闻天下,且德高望重,但是先生谦谦君子之态依然如故。心有敬畏,敬天畏地,才能真正做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本讲原文: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此便是文蔚曾著实用功,然后能为此言。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人或意见不同者,还是良知尚有纤翳潜伏。若除去此纤翳,即自无不洞然矣。 已作书后,移卧檐间,偶遇无事,遂复答此。文蔚之学既已得其大者,此等处久当释然自解,本不必屑屑如此分疏。但承相爱之厚,千里差人远及,谆谆下问,而竟虚来意,又自不能已于言也。然直戆烦缕已甚,恃在信爱,当不为罪。惟濬处及谦之、崇一处,各得转录一通寄视之,尤承一体之好也。...more13minPlay
April 02, 2018129-为学的次第-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为学是有次第的,本篇厘清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三种人为学功夫的分别,以行路之人打比方,说明三者之间的本末关系。本讲原文:“尽心”三节,区区曾有生知、学知、困知之说。颇已明白,无可疑者。盖尽心、知性、知天者,不必说存心、养性,事天,不必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而存心、养性与修身以俟之功已在其中矣。存心、养性、事天者,虽未到得尽心、知天的地位,然已是在那里做个求到尽心、知天的工夫,更不必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功,已在其中矣。譬之行路,尽心、知天者,如年力壮健之人,既能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间者也。存心、事天者,如童稚之年,使之学习步趋于庭除之间者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如襁褓之孩,方使之扶墙傍壁,而渐学起立移步者也。既已能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间者,则不必更使之于庭除之间而学步趋,而步趋于庭除之间,自无弗能矣。既已能步趋于庭除之间,则不必更使之扶墙傍壁而学起立移步,而起立移步自无弗能矣。然学起立移步,便是学步趋庭除之始,学步趋庭除,便是学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基,固非有二事,但其工夫之难易则相去悬绝矣。心也,性也,天也,一也。故及其知之成功则一。然而三者人品力量,自有阶级,不可躐等而能也。细观文蔚之论,其意以恐尽心、知天者,废却存心、修身之功,而反为尽心、知天之病。是盖为圣人忧工夫之或间断,而不知为自己忧工夫之未真切也。吾侪用工,却须专心致志,在“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上做,只此便是做尽心、知天工夫之始。正如学起立移步,便是学奔走千里之始。吾方自虑其不能起立移步,而岂遽虑其不能奔走千里?又况为奔走千里者而虑其或遗忘于起立移步之习哉?文蔚识见本自超绝迈往,而所论云然者,亦是未能脱去旧时解说文义之习,是为此三段书分疏比合,以求融会贯通,而自添许多意见缠绕,反使用功不专一也。近时悬空去做勿忘勿助者,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耽误人,不可不涤除耳。...more15minPlay
March 30, 2018128-大智慧的所在-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只要内心坚守良知的准则,即便在具体的手段上,以曲为直,也都是良知的作用。入世的人情事变,做到了问心无愧,这不正是良知之用的体现吗?本讲原文:“億”、“逆”、“先觉”之说,文蔚谓“诚则旁行曲防,皆良知之用”。甚善甚善!间有搀搭处,则前已言之矣。惟濬之言,亦未为不是。在文蔚须有取于惟濬之言而后尽,在惟濬又须有取于文蔚之言而后明。不然,则亦未免各有倚著之病也。舜察迩言而询刍荛,非是以迩言当察,刍荛当询,而后如此。乃良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挂碍遮隔处,此所以谓之大知。才有执著意必,其知便小矣。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然就心地上着实用工夫,却须如此方是。 ...more17minPlay
March 28, 2018127-行仁之本-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孝悌是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伦理要求。人生到世上,必然有父母,父母有养育之恩,作为子女当知回报,这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去孝敬,还能指望他去爱护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和事吗?所以说,“孝悌”是人“行仁”的本。本讲原文:孟氏“尧舜之道,孝弟而已”者,是就人之良知发见得最真切笃厚、不容蔽昧处提省人,使人于事君、处友、仁民、爱物、与凡动静语默间,皆只是致他那一念事亲从兄真诚恻怛的良知,即自然无不是道。盖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诘。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是。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所以为“惟精惟一”之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者也。文蔚云:“欲于事亲从兄之间,而求所谓良知之学。”就自己用功得力处如此说,亦无不可。若曰致其良知之真诚恻怛以求尽夫事亲从兄之道焉,亦无不可也。明道云:“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其说是矣。...more10minPlay
March 26, 2018126-良知根本在诚意-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良知只有一个这个原则,无论事亲、从兄、事君,形式上看,是完全同的事情,但根本共同点是相同的——“真诚恻怛”,如果没有“诚意”就都是伪行了。“良知”最重要的性质——“诚意”,“意”诚了,良知自然能得其用,“意”诚了,良知显现和作用之处自然会恰中事理,发而皆中节。本讲原文:文蔚谓致知之说,求之事亲、从兄之间,便觉有所持循者,此段最见近来真切笃实之功。但以此自为不妨,自有得力处。以此遂为定说教人,却未免又有因药发病之患,亦不可不一讲也。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若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事亲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故致得事君的良知,便是致却从兄的良知。致得从兄的良知,便是致却事亲的良知。 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虽则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而原又只是一个。虽则只是一个,而其间轻重厚薄,又毫发不容增减。若可得增减,若须假借,即已非其真诚恻怛之本体矣。此良知之妙用所以无方体,无穷尽,“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者也。 ...more12minPlay
March 23, 2018125-‘文字障’ 的妨害-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修心功夫“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传习录038节),修心的功夫从易到难,最终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还是自己,这才是核心,打造一个充盈光明的灵魂,拥有坦坦荡荡的幸福感。世界上除了个人的修养,光明内心,打造灵魂,还有更有价值的目标值得人去追求吗?本讲原文:圣贤论学,多是随时就事,虽言若人殊,而要其工夫头脑,若合符节。缘天地之间,原只有此性,只有此理,只有此良知,只有此一件事耳。故凡就古人论学处说工夫,更不必搀和兼搭而说,自然无不吻合贯通者。才须搀和兼搭而说,即是自己工夫未明彻也。近时有谓集义之功,必须兼搭个致良知而后备者,则是集义之功尚未了彻也。集义之功尚未了彻,适足以为致良知之累而已矣。谓致良知之功,必须兼搭一个勿忘勿助而后明者,则是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彻也。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彻也,适足以为勿忘勿助之累而已矣。若此者,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是以论之愈精,而去之愈远。文蔚之论,其于大本达道既已沛然无疑,至于致知、穷理及忘助等说,时亦有搀和兼搭处,却是区区所谓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到得工夫熟后,自将释然矣。...more12minPlay
March 21, 2018124-集义就是致良知-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必有事焉=集义=致良知。其中的“致良知”是最容易下手之处,无论是“必有事焉”还是“集义”,都必须归结到“致良知”这个总的指令发起中枢上来。“集义”时时刻刻存良知在心里,时时处处做出适宜的事情,在进行集义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在妥当的时间、妥当的地点、妥当的环境下做出妥当的行动。日常入世的“集义”就是五伦。本讲原文:夫“必有事焉”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未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工。故区区专说‘’致良知‘’,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著实致良知,则自无忘之病。无一毫意必固我,则自无助之病。故说格、致、诚、正,则不必更说个忘助。孟子说忘助,亦就告子得病处立方。告子强制其心,是助的病痛,故孟子专说助长之害。告子助长,亦是他以义为外,不知就自心上“集义”,在“必有事焉”上用功,是以如此。若时时刻刻就自心上“集义”,则良知之体洞然明白,自然是是非非纤毫莫遁,又焉“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弊乎?孟子“集义”、“养气”之说,固大有功于后学,然亦是因病立方,说得大段,不若《大学》格、致、诚、正之功,尤极精一简易,为彻上彻下,万世无弊者也。...more18minPlay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