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老刘说心学》的讲义正式出版了!!《老刘说心学》音频专辑的讲义正式出版了!! 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地新华书店都已上架。《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修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 对人类而言,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一生... more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
May 16, 2018143-人人皆可为尧舜-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每个人只要肯下切实致知功夫,圣人之境必定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达到。只要能痛下决心,志在圣贤,圣人必定可以学而致。成为圣人的方法途径,就是“致知”,这两个字看似简单,但是没有成年累月脚踏实地的实践功夫,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的。本讲原文:【186】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扭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187】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188】先生曰:“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189】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 先生曰:“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more15minPlay
May 14, 2018142-修心快乐之处-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陈九川说,如果按照阳明先生做功夫的方法行去,也能做到“稍知头脑”,但问题是“难寻个稳当快乐处”。这里说的“稳当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因为人若切实去做克去私欲,恢复天理的功夫,做到言行举止皆符天理,这应该是天下至乐之事,可是我为什么体验不到“稳当快乐”呢?本讲原文: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知。”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more12minPlay
May 11, 2018141-修身不可‘求之文义’-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心性修炼,要通过实际下功夫才能体验到,现在太多在口头文意上去解释通,这些只能忽悠一下完全没有实修的人。心学的“粗”,对应“精”,《传习录》上篇讲“精一”之功。“精一”的理念用之于实际的功夫,自然就是“知行合一”。陆九渊虽然在“心即理”这个观点上和阳明相同,但是在实际的践行功夫上,还没有明确“知”与“行”的合二为一。“知行合一”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亦如“哑子吃黄连”。本讲原文:又问:“陆子之学何如?” 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是粗些。” 九川曰:“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 先生曰:“然,他心上用过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义自不同,但细看有粗处。用功久,当见之。” ...more16minPlay
May 09, 2018140-本体不分内外-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心的感觉是不分内外的,例如你感觉一下你的手脚,感知到手脚的感觉是不分内外的,心知道有手脚。不是内外的问题,是良知的问题,良知所达,无问内外。本讲原文: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心何尝有内外?即如惟濬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国裳论内外之说,渠皆云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功夫不可有间耳。以质先生。 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是日俱有省。 ...more13minPlay
May 07, 2018139-“绝迹尘嚣”的功夫-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对声色的外部诱惑,很多人都会担心这些会妨碍自己做“专一”的功夫。初学心学的人都有类似的担心。但心学是入世之学,不可能与世隔绝。对于初学者,还是要先调息打坐,收束心猿意马,做触摸到心体的功夫的。还不能做到在“声色”外诱之下站稳脚,就主动和外诱保持距离,先用“静坐息心”的功夫。等到静中养心的功夫稍微纯熟了,就可以“混迹风尘”,在花繁柳密处试炼此心,做到“见可欲而亦不乱”,功夫才算做完整了。本讲原文: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曰:“如何欲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曰:“昔有人静坐,其子隔壁读书,不知其勤惰。程子称其甚敬。何如?” 曰:“伊川恐亦是讥他。”...more13minPlay
May 04, 2018138-动静之间-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从古到今,圣人学问皆不离“良知”二字。所谓真正的静,并非无念,而是所发念头,皆是廓然大公,皆是正直无私,这才是真静,才是“无念”本讲原文: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先生曰:“实无无念时。”曰:“如此却如何言静?”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more17minPlay
May 02, 2018137-物、身、心、意、知的关系-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从物质的存在性称之为‘身’,从主宰性称之为‘心’,指明心的发动处称之为‘意’,指明意的灵明处称之为‘知’,指明意的关涉之处称为‘物’。‘意’没有悬空的,必附着于物上,所以想要‘诚意’,就要随着‘意’所在的某件事而格物,格去私欲而回归到天理,而在这件事上的良知,也就没有蒙蔽而被‘致“了,这就是‘诚意’的功夫。”本讲原文: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便是。”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more17minPlay
April 27, 2018136-格致是诚意功夫-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心学思想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简易真切”,到了晚年,逐渐强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内容的具体展开。只强调“诚意”,一些人往往只抓住这个“意”来“诚”,逐渐流入了“喜静厌动”的枯禅境地。将“诚意”细化为“格物致知”,“意”必须和具体事为相结合,这样让人将下功夫的焦点转入到事上磨练,如此功夫的入手之处明确可行。本讲原文:已卯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都。先生兵务倥偬,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诚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未尝知之,知之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格物工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不知意之善恶?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又自疑功夫颠倒,与诚意不成片段。后问希颜。希颜曰:‘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极好。’九川曰:‘如何是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九川终不悟,请问。”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濬所举颜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more16minPlay
April 25, 2018135-心究竟在哪里-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阳明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心究竟在哪里是个大问题,若心不明了,又如何致良知呢?本讲原文:【180】正德乙亥,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后家居,复以格物遗质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more16minPlay
April 16, 2018134-儿童教育手册下-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本讲简介:心学教育理念:教育儿童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教育方式,核心是要求教师呵护好、开发好每个儿童天赋的“良知”,让这些“良知”像春雨之苗一样,茁壮生长,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良知”通过代际传播而发扬流传的思想——教师通过“致”自己的良知,正确引导了儿童的良知健康生发,这些成长起来的儿童会将“良知之学”发扬光大,成为有用之才,进一步将“良知之学”发扬传承。本讲原文:【178】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179】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more11minPlay
FAQs about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