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道德经 |3.4.2第三章解析-不尚贤使民不争的三则故事


Listen Later

老子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主张?我们如果了解秦汉以上与道家、儒家并列的墨翟——墨子思想,自然容易领会其中的关键所在。

我们都知道,秦汉以前的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作用的,便是儒、墨、道等三家。而墨子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哲学思想,是特别强调“尚贤”的。主张起用贤人来主政、当政。因为他所看到当时社会的衰乱,处处霸道横行,争权夺利而胡作非为,大多不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统领政治的治道,所以他主张要“尚贤”与“尚同”。他这个“同”,又与孔子记述在《礼运篇》中“大同”思想的“同”不尽相关,但也略有连带关系。他的“同”,与后世所讲的平等观念相类似。现代大家所侈言的平等主张,在中国上古文化中,战国初期的墨子,早已提出。但在印度,释迦牟尼则更早提出了一切众生平等的理论。

现在我们不是讨论墨子这个主题,而是在这里特别注意墨子的“尚贤”主张,为什么也与儒家孟子的观念很相近,而与道家老子的思想却完全相反呢?这就是因历史时代的演变,而刺激思想学术的异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宋国是殷商的后裔。而且以墨子当时宋国的国情来看,比照一般诸侯之国的衰乱,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所以造成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变乱,在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当中,最大的乱源,便是人为的人事问题。尤其是主政或当政的人,都是小人而非君子,那么天下事,不问便可知矣。

此所以后世诗人有“自从鲁国潸然后,不是奸人即妇人”的深长叹息了!鲁国潸然,是指孔子眼见由三代而到“郁郁乎文哉”周代的中国文化大系,在他父母之邦的鲁国,已经开始变质而衰败,周公后裔的鲁国政权,又都操在奸党的手里,因此他无可奈何潸然含泪而身离祖国,远游他方。自此以后的历史,再也不能恢复如三代以上的太平景象。同样地,历代史实告诉我们,所有破坏社会的安定,引起历史文化一再变乱的,大概都是“不是奸人即妇人”所造成。因此,墨子的主张,是针对当时他所立身处地所知、所见、所感受到的结论,而大声疾呼要“尚贤”与“尚同”了。

而在老子呢?他所看到的春秋时代,正是开始衰乱的时期,乱象已蔚,人为之过。因此,他更进一层而深刻地指出,当时应病与药的“尚贤”偏方,其后果是有莫大的后遗症的。贤能的标准,千古难下定论。但是推崇贤者的结果,却会导致许多伪装的言行。当时各国的诸侯,为了争地称霸,不惜任何代价来网罗天下才能的智士。凡是才智之士,便统称为“贤者”。而这一类的贤者愈多,则天下的乱源也就愈难弭平。所以他指出“不尚贤,使民不争”的主张。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By 静境Joanne内在成长


More shows like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View all
老子《道德经》 by 浩瀚宇宙之王

老子《道德经》

0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56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2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1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36 Listeners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by 不开玩笑JokesAside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99 Listeners

《道德经》-老子著|诵读 by 轩辕玉衡

《道德经》-老子著|诵读

0 Listeners

霓达播客 by 霓达播台NidaMedia

霓达播客

266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4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70 Listeners

自习室 STUDY ROOM by 不好惹的娃娃脸

自习室 STUDY ROOM

91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29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9 Listeners

蒋方舟·一寸 by 蒋方舟

蒋方舟·一寸

5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