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关注“德语范儿V”,后台留言“介词”,进入课程!
2018年的B1课堂上,一位学生向我抱怨介词搭配太难背了。
我翻看着他所说的词汇手册上、列举了介词搭配的那页(大概20多个词),心里想:“才这么一点就叫苦啊!”
他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么背太崩溃了。”
我像很多(或许是所有)德语老师那样,脑袋里迅速闪过自己从大学起逐个积累的过程,两手一摊回答说:
“没啥好办法,就是见一个记一个啊!”
这位学生悲愤了几秒钟,突然灵机一动,向我挑战说:
“老师我考考你吧!”
接着他就挑着单词开始提问。
我很轻松的逐一说出了答案。
全班都震惊了...
我瞪着眼睛说:“学了十几年德语的老师,答不上来才不应该呢!”
可下课之后,学生挠头犯愁的样子却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我再次拿起那个单词本,仔细看着那些介词,发现还真有不少有内在联系,可以重新分组。
于是在临近结课时,我又带着他们重新梳理了这20多个介词搭配。
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眼里很多“自然而然”的东西,是花了很久才习得的,而大多数人根本没条件像我那样“佛系”的学习德语那么久。如果老师不能给他们一些优化记忆的方案、单纯的寄希望于“时间是良药”,恐怕也是一种懒惰。
本课程的“基本认知”模块,是在参考pons及thefreedictionary后,大刀阔斧的汇编而来。出于篇幅和侧重点的考虑,无法做到细致入微。
主体表格的呈现方式(即动词/名词/形容词放在同一张表格)参考了德国Klett出版社《Aspekte Neu B2 Arbeitsbuch》的附录。
词条:部分词条来自上述外版教材(谬误之处已修正);部分来自周抗美老师的《德语语法解析与练习》;其他不少词条是从我头脑中搜索来的。
回想《两周巧背二分词》,《五周巧背介词》着实花了我数倍的辛苦。首先,《二分词》立足于A1/A2级别,我有意把例句简单化,好让大家快速背会;但《介词》的定位是B1-C1级别,这个级别的朋友们在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600多个词条,峥哥都逐一参考了权威词典,精选出的例句可以直接用在生活或工作中;字典上没有的,我就在数百页谷歌搜索中比对筛选。有些例句涉及网购、乔布斯或疫苗等话题,很接地气。
既然做了这么多工作,那就再来个“大数据”分析吧!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介词固定搭配中,über/zu/auf的出现频率最高,但这并不意味其他介词因为搭配“少”而不重要。每个介词的搭配都要常练常新。
在课程设计上,我从介词格的要求及搭配数量出发,排列组合。最终达到错落有致的波浪式形态。
从下图中,你可以感受一下每周的任务量:
在课程设置上,我的设计初衷是:利用初学时的热情,第一周安排较多的任务;第二周的量有所减轻,第三周任务量开始加大,峰值出现在第四周(我把它看作“黎明前的黑暗”)。到了第五周[1],“最轻松的”胜利果实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在德语中,介词固定搭配的出现频率很高。我们以一篇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德语文章[2]为例。
这段出现的固定搭配,本课程大部分都收录了。
如:
etwasliegtan...原因在于【第24天an】
von...ausgehen从...出发/认为【第4天von】
mit...rechnen估计、预测【第1天mit】
不过要提醒一下:学完这套课程,也不要急于从形式上判断固定搭配。
比如在第3周(第19天)介绍zu的课程中,我提到了eskommtzu这个固定搭配表示“发生”。诚然这个搭配要百分之百掌握,但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句子:
a.„EsliegtandemPflegepersonal.Eskommtzukurz.“
就要意识到:eskommtzu作为固定搭配,zu后面加名词或代词。而kurz显然不符合。这里不适用。
【该例句含义是护理人员人手不够。zukurzkommen是俗语(Redewendung)】
b.„DaistdasMädchen!EskommtzuihremVater.“
在这个例句中,虽然zu后面是名词,但这里的es指代上文的Mädchen,虽然形式符合固定搭配,但绝不是“发生”的意思,而是kommen+方位介词的常规用法。
【例句表示这个小女孩走向她父亲】
所以在应用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不要机械对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罢!
笔者做过十几年的德语翻译和编辑,严谨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但在录制结束后,又发现缺漏了很多词条,甚是懊恼。介词课程还未正式推出,我已经开始增补了...在此也恳请大家,若发现任何纰漏请不吝赐教!
现在是感谢时间,请不要换台:
感谢母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所有老师,是你们把我领进德语的殿堂;
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提升了我的德语业务水平;
感谢北京莱茵春天德语学校为我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感谢歌德学院为全球德语教师提供的进修机会。
所有我遇见的同事、朋友和合作伙伴,是你们完善了我。
最后感谢家人对我的包容与支持。
2020.3.24
峥哥于望京沁园
[1]此周有一个是连词als。
[2]Auszugaus„AlterungderBevölkerung“vonUrsulaLehr,www.berlin-institut.org
5
11 ratings
关注“德语范儿V”,后台留言“介词”,进入课程!
2018年的B1课堂上,一位学生向我抱怨介词搭配太难背了。
我翻看着他所说的词汇手册上、列举了介词搭配的那页(大概20多个词),心里想:“才这么一点就叫苦啊!”
他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么背太崩溃了。”
我像很多(或许是所有)德语老师那样,脑袋里迅速闪过自己从大学起逐个积累的过程,两手一摊回答说:
“没啥好办法,就是见一个记一个啊!”
这位学生悲愤了几秒钟,突然灵机一动,向我挑战说:
“老师我考考你吧!”
接着他就挑着单词开始提问。
我很轻松的逐一说出了答案。
全班都震惊了...
我瞪着眼睛说:“学了十几年德语的老师,答不上来才不应该呢!”
可下课之后,学生挠头犯愁的样子却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我再次拿起那个单词本,仔细看着那些介词,发现还真有不少有内在联系,可以重新分组。
于是在临近结课时,我又带着他们重新梳理了这20多个介词搭配。
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眼里很多“自然而然”的东西,是花了很久才习得的,而大多数人根本没条件像我那样“佛系”的学习德语那么久。如果老师不能给他们一些优化记忆的方案、单纯的寄希望于“时间是良药”,恐怕也是一种懒惰。
本课程的“基本认知”模块,是在参考pons及thefreedictionary后,大刀阔斧的汇编而来。出于篇幅和侧重点的考虑,无法做到细致入微。
主体表格的呈现方式(即动词/名词/形容词放在同一张表格)参考了德国Klett出版社《Aspekte Neu B2 Arbeitsbuch》的附录。
词条:部分词条来自上述外版教材(谬误之处已修正);部分来自周抗美老师的《德语语法解析与练习》;其他不少词条是从我头脑中搜索来的。
回想《两周巧背二分词》,《五周巧背介词》着实花了我数倍的辛苦。首先,《二分词》立足于A1/A2级别,我有意把例句简单化,好让大家快速背会;但《介词》的定位是B1-C1级别,这个级别的朋友们在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600多个词条,峥哥都逐一参考了权威词典,精选出的例句可以直接用在生活或工作中;字典上没有的,我就在数百页谷歌搜索中比对筛选。有些例句涉及网购、乔布斯或疫苗等话题,很接地气。
既然做了这么多工作,那就再来个“大数据”分析吧!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介词固定搭配中,über/zu/auf的出现频率最高,但这并不意味其他介词因为搭配“少”而不重要。每个介词的搭配都要常练常新。
在课程设计上,我从介词格的要求及搭配数量出发,排列组合。最终达到错落有致的波浪式形态。
从下图中,你可以感受一下每周的任务量:
在课程设置上,我的设计初衷是:利用初学时的热情,第一周安排较多的任务;第二周的量有所减轻,第三周任务量开始加大,峰值出现在第四周(我把它看作“黎明前的黑暗”)。到了第五周[1],“最轻松的”胜利果实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在德语中,介词固定搭配的出现频率很高。我们以一篇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德语文章[2]为例。
这段出现的固定搭配,本课程大部分都收录了。
如:
etwasliegtan...原因在于【第24天an】
von...ausgehen从...出发/认为【第4天von】
mit...rechnen估计、预测【第1天mit】
不过要提醒一下:学完这套课程,也不要急于从形式上判断固定搭配。
比如在第3周(第19天)介绍zu的课程中,我提到了eskommtzu这个固定搭配表示“发生”。诚然这个搭配要百分之百掌握,但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句子:
a.„EsliegtandemPflegepersonal.Eskommtzukurz.“
就要意识到:eskommtzu作为固定搭配,zu后面加名词或代词。而kurz显然不符合。这里不适用。
【该例句含义是护理人员人手不够。zukurzkommen是俗语(Redewendung)】
b.„DaistdasMädchen!EskommtzuihremVater.“
在这个例句中,虽然zu后面是名词,但这里的es指代上文的Mädchen,虽然形式符合固定搭配,但绝不是“发生”的意思,而是kommen+方位介词的常规用法。
【例句表示这个小女孩走向她父亲】
所以在应用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不要机械对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罢!
笔者做过十几年的德语翻译和编辑,严谨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但在录制结束后,又发现缺漏了很多词条,甚是懊恼。介词课程还未正式推出,我已经开始增补了...在此也恳请大家,若发现任何纰漏请不吝赐教!
现在是感谢时间,请不要换台:
感谢母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所有老师,是你们把我领进德语的殿堂;
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提升了我的德语业务水平;
感谢北京莱茵春天德语学校为我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感谢歌德学院为全球德语教师提供的进修机会。
所有我遇见的同事、朋友和合作伙伴,是你们完善了我。
最后感谢家人对我的包容与支持。
2020.3.24
峥哥于望京沁园
[1]此周有一个是连词als。
[2]Auszugaus„AlterungderBevölkerung“vonUrsulaLehr,www.berlin-institut.org
429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44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32 Listeners
55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4 Listeners
246 Listeners
2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