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第七十六夜 殽之战(公元前627年)
秦晋殽(xiao)之战,首见于《春秋左氏传》,乃是秦国与晋国之间所发生的一场大战。此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属秦岭支脉,分东西两崤,延伸黄河、洛河之间,长160馀公里,山势自西南向东北走向,高峰有青岗山(1903m)和冠云山(1666m)等。
战事之前 到了公元前628年冬季时,晋文公薨世,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当时,秦国将军杞子派人从郑国回秦国报告他被郑穆公任命把守都城北门,并且认为机不可失,若能发起大军伐郑,则必能拿下郑国。秦穆公非常动心,却又想与大臣们印證己见,于是请大夫蹇叔来问其意见;没想到蹇叔极力反对此一军事行动,其反对理由有三:劳师远征,旷日费时,敌军必定得知此一消息而有所防备。劳师远征,却又一无所获,军心必定迷乱。劳师远征,千里之遥,此一行动,不只敌军,连它国都会得知消息,早已失去军事行动所必需的隐密性。但是秦穆公不听,并派遣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伐郑(其中百里孟明是五羖大夫百里奚之子);蹇叔哭送军队,并叹此军一去,不见回乡。又与其儿子哭泣(因其子亦在军中)并预言:『晋国防禦军队一定在殽山,殽山有二座大山:南边的大山,是夏王皋的坟墓;北边的大山,是周文王当年躲避风雨的地方。秦军必尽丧于此,我会来殽山替你收尸。』等语,而秦军亦就此东出伐郑。春秋左氏传中称此事为:蹇叔哭师。在同年夏四月辛巳日,秦、晋两军于殽山遭遇并发生会战,结果秦军全军覆没,并且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亦遭晋军俘虏;此一结果,正应了蹇叔所言。
战后发展 战后,晋国朝廷正在讨论如何处理秦军俘虏的问题;但是,在太后文嬴的强力干预之下,晋襄公不得已将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释放回秦国。虽然在先轸的强烈谏言之下(他甚至不顾君臣的礼节而当场吐口水),晋襄公立即派阳处父将军率兵将三位秦国将军追回来,但却为时已晚;而秦军主帅百里孟明在黄河渡船上向晋军放话:『如果因为晋君的恩惠而受到我国君赦免,三年后将要来报答晋君的恩惠。』当这三位将军回秦国后,秦穆公穿著白色衣服在郊外迎接军队,并且怪罪自己不听蹇叔劝阻而有此大败。此战结果,虽然以晋国胜利、秦国失败告终,但是秦国自此战后,因东进道路一直被晋国阻挠,于是转而西向用兵,结果「兼国十二,称霸西戎」,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至于晋国却因此而沦入内有权臣乱政、卿大夫相残并地,外与荆楚争霸、穷兵黩武的窘境,亦埋下了日后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远因。
5
11 ratings
第七十六夜 殽之战(公元前627年)
秦晋殽(xiao)之战,首见于《春秋左氏传》,乃是秦国与晋国之间所发生的一场大战。此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属秦岭支脉,分东西两崤,延伸黄河、洛河之间,长160馀公里,山势自西南向东北走向,高峰有青岗山(1903m)和冠云山(1666m)等。
战事之前 到了公元前628年冬季时,晋文公薨世,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当时,秦国将军杞子派人从郑国回秦国报告他被郑穆公任命把守都城北门,并且认为机不可失,若能发起大军伐郑,则必能拿下郑国。秦穆公非常动心,却又想与大臣们印證己见,于是请大夫蹇叔来问其意见;没想到蹇叔极力反对此一军事行动,其反对理由有三:劳师远征,旷日费时,敌军必定得知此一消息而有所防备。劳师远征,却又一无所获,军心必定迷乱。劳师远征,千里之遥,此一行动,不只敌军,连它国都会得知消息,早已失去军事行动所必需的隐密性。但是秦穆公不听,并派遣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伐郑(其中百里孟明是五羖大夫百里奚之子);蹇叔哭送军队,并叹此军一去,不见回乡。又与其儿子哭泣(因其子亦在军中)并预言:『晋国防禦军队一定在殽山,殽山有二座大山:南边的大山,是夏王皋的坟墓;北边的大山,是周文王当年躲避风雨的地方。秦军必尽丧于此,我会来殽山替你收尸。』等语,而秦军亦就此东出伐郑。春秋左氏传中称此事为:蹇叔哭师。在同年夏四月辛巳日,秦、晋两军于殽山遭遇并发生会战,结果秦军全军覆没,并且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亦遭晋军俘虏;此一结果,正应了蹇叔所言。
战后发展 战后,晋国朝廷正在讨论如何处理秦军俘虏的问题;但是,在太后文嬴的强力干预之下,晋襄公不得已将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释放回秦国。虽然在先轸的强烈谏言之下(他甚至不顾君臣的礼节而当场吐口水),晋襄公立即派阳处父将军率兵将三位秦国将军追回来,但却为时已晚;而秦军主帅百里孟明在黄河渡船上向晋军放话:『如果因为晋君的恩惠而受到我国君赦免,三年后将要来报答晋君的恩惠。』当这三位将军回秦国后,秦穆公穿著白色衣服在郊外迎接军队,并且怪罪自己不听蹇叔劝阻而有此大败。此战结果,虽然以晋国胜利、秦国失败告终,但是秦国自此战后,因东进道路一直被晋国阻挠,于是转而西向用兵,结果「兼国十二,称霸西戎」,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至于晋国却因此而沦入内有权臣乱政、卿大夫相残并地,外与荆楚争霸、穷兵黩武的窘境,亦埋下了日后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远因。
104 Listeners
61 Listeners
427 Listeners
74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28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01 Listeners
3 Listeners
25 Listeners
3 Listeners
270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269 Listeners